公孙衍是魏国的阴晋人。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厉害的军事家,他和张仪是政治对手。公孙衍曾经历仕过秦国和魏国、韩国。他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的是诸国合纵一起抗击秦国。
因为秦国的咄咄逼人,采用强劲的东进政策,所以让东方的各国生畏,准备要五国攻秦,于是纷纷支持了公孙衍的“合纵”策略。公孙衍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的时候代替了张仪成为魏国的相国,还在第二年的时候组织东方五国去攻秦,还推选了楚怀王成为为纵长。当时联军到了函谷关,但是由于这次参加的国家魏国、赵国、韩国、齐国、楚国,他们的联军的组织不够严密,部署不够精密,所以被秦军击败了。
五国攻秦的公孙衍当时原本是在秦国身处高官,但是后来张仪的到来,使他在朝堂的地位大不如前。所以公孙衍愤懑不平,觉得自己的才华无法展示,无法在秦国一展自己的抱负。所以,后来他逃回了自己的母国——魏国,想在那里施展才能。既然已经离开了秦国,既然要全心为魏国某策略,所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再加上对于秦国的了解,他组织了五国攻秦。公孙衍采用合纵之术,想消灭秦国,怎知五国实力不行,相互猜忌,有所图谋,以致于最后计划惨败。反而秦国却一直上升,实力逐渐增加。
五国攻秦结果是什么
五国攻秦结果是在函谷关之战中发生的,那是战国时期发生的最后一次诸侯的合纵攻秦战争,尽管当时庞暖确实是富于智谋的,还擅长使用纵横之术,但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从此以后,五国就更加无法抵抗秦国对五个国家的兼并,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历史悠久的秦朝。
五国攻秦结果是在这个群雄角逐的复杂环境中产生,当时的五国攻打秦国是充分运用了外交和军事手段两者相互结合的战略,这使得当时的战略水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五国攻秦结果是中原的各国合纵攻秦失败了,重要一个原因是他们这些国家只顾着自己暂时的利益,因而不能建立相互之间牢固的联合。但是相反的是,当时的秦国改革非常的彻底,而且国家富强,兵力强盛,他们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国家的后盾,再结合那些连横的战略,以致于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特别是在“远交近攻”的这一个战略,它对最后五国攻秦胜利的结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国家实力作为后盾支持的外交,是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胜利。
所以,在五国攻秦之后,秦国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依然还是继续努力增强自己的国力以及军事实力,而且,在外交方面,秦国还是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努力运用外交手段去统一各国。
秦惠文王和五国攻秦的故事
秦惠文王又称秦惠王,他为嬴姓,赵氏,名为驷,他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他的执政时间是从公元前337年到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十九岁的时候就继位了,因为当时宗室很多仇怨,刚继位的他面临不稳定的局面,所以他当时不得已诛杀了卫鞅,以此稳定政局。
在秦惠文王当政的期间,当时政局很是动荡,五国攻秦,又面临义渠的骚扰。所以秦惠文王当时北扫那时的义渠,向西去平定巴蜀,向东出征函谷,向南定商於,这些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在巩固了一定的权力以后,他继承了孝公的遗志,向东进攻魏国。此时秦国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其他五国,这五国怎么会容忍秦国的强大,他们一起合谋,准备共同出击,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五国攻秦。秦国有许多的能人之士,有智谋的人才,有军事才能的人才,再加上秦惠文王自己本身具有的治国之才,他大败五国,将他们的联合瓦解,成功阻止了五国攻秦的阴谋。
秦惠文王不单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还扩大了自己的疆域,而且针对五国攻秦,他采用了谋相张仪的连横策略,实行对五国的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所以后来打退了五国的进攻,还取得了政治上的外交胜利。这些都为秦王赢政去扫灭六国,统一中国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揭秘五国攻秦赢了吗
五国攻秦赢了吗?其实并没有。五国攻秦前几次进攻联军获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并没有严重的削弱了秦军的实力,同时也并没有可以遏制秦国扩张的势头。
五国攻秦,楚国和燕国,韩国和赵国,还有魏国,这五国在一次次的战役中,他们不断损失自己的兵力,土地。虽然期间,有些局部小的胜利,但是秦国的离间之术,也是使他们注定失败的结果。
五国攻秦赢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特别是在函谷关一战中,秦国利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大破五国,将他们离间开,同时削弱他们的军事实力。战国时期的最后一次诸侯合纵攻秦的战役,五国的谋略领帅庞暖,他虽然富于智谋,而且善于施展纵横之术,但是毕竟实力相差太大,而且当时的五国心没有往一处想,劲没有往一处使,所以他们的失败是注定的,所以五国最终无功而返。
此后,五国就更加无法去抵御秦国对他们的兼并。五国攻秦最终的失败就是秦国没有衰弱,反而在后来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还建立秦朝。
所以,总而言之,五国攻秦并没有赢,而且输的很惨。因为他们五国土地很多被秦国所占领了,而且五国的军队的人数被大大减少,兵力损失较为严重。他们五国有些也被秦国利用,其实为秦国打败他们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与秦国后来的胜利,统一天下都是存有联系的。
揭秘五国攻秦纵约长是谁
五国攻秦纵约长是谁呢?第一次五国攻秦纵约长是公孙衍,他不仅是说服了义渠去攻打秦国的腹背,而且当时他还组织了五个国家一起抗秦,但是因为楚和燕暂时受秦的威胁不太大,故他们两个国家的态度消极,并没有行动,只是观战。当时真正出兵的仅仅是魏赵韩三个国家。所以第一次攻秦的计划失败。
第二次五国攻秦纵约长是楚王,他带领五国共同围剿秦国。
第三次五国攻秦纵约长是苏秦,他和赵国丞相——李兑,一起出面,组织五国去合纵攻秦。当时的齐国和赵国,魏国和韩国,以及燕国这五国一起联军去攻秦。但是五国其实都有各自的算盘,目的不同,进攻到了荥阳和成皋,各国都互相观望,迟迟不肯发动第一攻击。这一次的五国攻秦以秦国归还土地作为代价而化解了这次战争。
在公元前247年,也就是第四次五国攻秦,这次的纵约长是魏国的信陵君,他指挥五国有谋略的进行攻秦,这一次五国在河外,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的西部地区,五国获得了胜利。
第五次的五国攻秦是在公元前的241年,这次的纵约长是赵庞暖,他说服联合了赵国、楚国、魏国、燕国、韩国五国的兵力去攻秦。
其实虽然五国攻秦纵约长他们这些努力最后都是失败,但是也正是他们的这些才能,也促进了秦国逐渐的强大,才可以使秦国在后来统一了六国,让中国从原来的分崩离析到后来嬴政时期的大一统,这对中国的历史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国攻秦之战揭秘
在战国的中期,秦国、齐国两强东西对峙,其中,所有的国家中秦军的实力是最强的。当时的秦朝已经完全占据了关中,而且控制了关中的左中原的一些战略走廊。此时的秦国可谓是进可攻,退亦可守。所以各国十分的不安,于是开始策划合纵联合以制秦,发动了五国攻秦之战。
秦为了破坏五国攻秦之战的联合,所以派能人去各国进行游说,拉拢各个国家去实行“连横”的策略。当时的外交和作战的手段是相互结合的,一般是普遍被各国所采用的。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的利害关系是不相同的,所以五国攻秦之战的各种联盟是无法持久的。
五国攻秦之战是在公元前241年的,赵国、楚国、魏国、韩国、燕国这五国,他们共推楚考烈王成为五国的纵约长,春申君作为联军的主帅,五国一起攻打秦国。当五国联军攻打到了函谷关的时候,秦军发动出击,将诸侯的联军节节败退。所以当时的联军转而向进攻秦国的盟国——齐国发动了攻击,还夺取了当时的饶安。
函谷关之战是在战国时期的最后一次五国攻秦之战的战役,尽管庞暖的足智多谋,而且善于利用纵横之术,想凭借五国共同的实力去消灭秦国,但最终还是失败,五国无功而返。从此以后,六国更加无法去抵御秦国对于他们的兼并,秦国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