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古代君王为了博得妃子一笑用尽了各种方法。唐明皇就曾经让人快马加鞭运送新鲜的荔枝回来,只是因为杨玉环喜爱荔枝。这看起来唐明皇与杨玉环很恩爱,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他俩真如史书记载的这般恩爱吗?
《长恨歌》毕竟是诗,容量有限,情感发展过程得不到充分展示。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是承前启后之作,暂时不去说它。到了《长生殿》里,才算是精雕细刻,洪昇竭尽缱绻,将二人曲折而执著的爱,抒写得淋漓尽致,几乎到了完美无瑕的境界。
正是有了这几部大作,李杨之恋才被完全定下调来,此后凡是说二人“坏话”的作品,都很难被世人接受。直到近年的肥皂剧里,为了提高收视率,李杨之恋依然不断受到讴歌。
然而,不管写得多么感人,从《长恨歌》到《长生殿》,李杨之恋都只是“艺术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与它的关系,有点像股市上说的“借壳上市”,只因白、洪等高手善于运作,包装得好,才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跟庄资金源源不断涌来。真实的李杨之恋中,“不良资产”实在太多,没那么感人!
依情而论,李隆基完全应该划入薄情寡义类。这样说他,绝不是冤枉好人!亲生儿子他在一天之中就杀了三个,毫不手软。王皇后是他的“糟糠之妻”,随他一起关过“牛棚”,共过患难,他一登极就翻脸,要她“下课”。王皇后曾向他哭泣说:“陛下,你难道就不念我父亲卖衣服换面条、给你做生之情意么?”李皇帝当时也为之动容,可是未过多久,依然将王皇后废了。当时还有人写了一篇《翠羽帐赋》,讽刺李皇帝一阔脸就变。这事在《新唐书·王皇后列传》中有记载。
李隆基生性薄情,对杨玉环却大不相同,“三千宠爱在一身”即使有点夸张,但也还是接近真实。究其“爱”的原因,无非因为玉环有“难自弃”的“天生丽质”。这倒不假,玉环之美可与西施、貂蝉、昭君并驾,合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她不仅美冠千秋,善解人意,而且“善歌舞,邃晓音律”。若生在今世,要在选美大赛中脱颖而出,做个“环球小姐”,混成影星歌星舞星,闹个名满天下,终日受到狗仔队的追捧,料想不成问题。
这样一个美眉站在面前,只要条件允许,是个男人多半都会动心,何况李隆基还是有名的风流皇帝。帝王好色,就连一脸庄重的儒家弟子,都不曾认真计较,可见不是什么大毛病,再多说就显得不厚道了。但是也不必着意美化,标榜什么“真挚的爱情”。说得再好听,不过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色当前,如何不爱?这种爱,大抵属于权贵宠幸漂亮女人之类,谈不上多高的境界。
李对杨,有爱,却有限得很。据载,杨玉环晋封贵妃,是在天宝四年(745年),到天宝十五年(756年)“宛转蛾眉马前死”时,她也只是个贵妃,而不是皇后。依唐代后宫制度,贵妃仅次于皇后,但这一“次”就大有讲究。皇后是御妻,是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是天下女主,可与皇帝分庭抗礼(至少在形式上);贵妃是侍妾,是小老婆,在奴才面前是主子,在主子面前是奴才。
李没有给杨足够的名分,是否因为杨是“败坏伦常”的再婚女人,不足以“母仪天下”呢?这是宋以后的看法,唐人不这么看。李隆基的祖母即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其子唐高宗李治将她立为皇后,是“嫡子娶庶母”,时称“上蒸”。杨玉环原是寿王(隆基之子)妃,李封杨为贵妃,是“公公娶儿媳”,时称“下爬”。一上一下,祖风不改,按道学先生的话说,都属于“败坏伦常”。
至于高消费,那就更怪不得杨玉环了。皇帝既然要大行赏赐,让她先富起来,她就肯定要讲吃讲穿讲享受。现代美眉一旦成了千万富姐、亿万富婆,也要大把大把地花钱,而不肯有福不享。既然如此,后人又何必强求古代美人清心寡欲呢!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是在帮权贵驯化顺民,是讲给百姓听的,对皇室和官府从来无效。
李隆基爱得有限,不是因为杨玉环有诸多“缺点”,而是这位帝王天性凉薄。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权力与美人有了冲突,他便露出本来面目,选择了权力,抛弃了美人,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是“社稷为重”。结果是鸡飞蛋打,太子李亨趁机篡位,还将他软禁起来,落得个形影相吊,直到“驾崩”。这也是刻薄寡恩的报应!
人们对杨玉环的同情,在唐代就已是带普遍性的。这种心态与同情西施有些仿佛。越王灭了吴王,越王夫人说西施是“亡国之物,留之无益”,让她负上石头,沉入江底喂鱼。人们却舍不得她玉殒香消,就让大夫范蠡爱上她,并带她去泛舟五湖,过上幸福生活。这桩韵事大家都认可,也就通畅无阻流传下去。
同样,杨玉环在马嵬坡的悲惨遭遇,人们也很不满意,于是重新安排命运,或让她去了海国扶桑,或让她上了蓬莱仙岛。直到近年,还有文章说,早就息影的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就是杨贵妃的后人。说得有鼻有眼,就像真有其事似的。
让杨美人在马嵬坡获救,远走他乡,倒也不错,只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蓬莱宫中日月长”,时间难打发啊!总不能让一个娇滴滴的美人,终日独守空帏,整夜孤眠独宿,“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怪可怜的。就这样,一个正当年华的风流皇帝,倏然间冒了出来。年龄减去三十,老生变成须生乃至英俊小生。档案材料也作相应修改,薄情寡义的君王,变成了多情种子。
这就清楚了!李杨之恋,已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正史版”,一种是“艺术版”。后者来源于民间传说,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虽然有些瓜葛,却早已面目全非。“艺术版”的李杨之恋,虽然很感人,却是假的。将一个强占儿媳的大丑闻,变成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想起来总有点不是滋味儿。幸好《长恨歌》出在李皇帝“驾崩”多年之后,《长生殿》隔了梁唐晋汉周等五个小朝代和宋元明等三个大朝代,不然真要叫人怀疑,这两位大文豪是不是在干“卖身投靠”的勾当。
看来是人们把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给神话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美好。这些美好的版本只不过是属于人们心理需要,因为只有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才能够流传下来。试想一下,如果皇帝真的疼爱她为何名分没有,最后还死在自己手中。所以说,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