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真宗赵恒的皇后,章献皇后刘娥,读者可能不太熟悉。但谈起戏曲《狸猫换太子》中的主角之一,换太子的刘娥,那基本上就是家喻户晓了。
传说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有身孕,李妃要略早于刘妃诞下皇子。刘妃为挽救自己的地位,将当时正得圣宠的李妃刚生下的儿子偷偷拿走,换成一个剥了皮的狸猫。宋真宗以为李妃生的是怪胎,将她打入冷宫,而将刘妃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
刘娥是四川人。历史上的刘娥到底是什么样子?她是否像戏曲中那般阴险毒辣?本期“四川百家姓”,四川著名姓氏文化研究者刘峰廷先生,为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刘娥,刘皇后明月入怀生凤胎。
《宋史》记载,刘娥的祖父是后汉大将刘延庆,父亲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虎捷都指挥使刘通。刘通后来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举家迁往四川,居成都华阳。
刘娥的出生颇为神奇。《宋史·列传第一》这样记载:“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摧之入京师。”
当初,刘娥的母亲庞氏,梦见一轮月亮进入自己的腹中,随后便怀上了刘娥。古时候,人们将天子视为日,皇后为月。庞氏的梦,预示着这个女孩长大后将母仪天下。
但是这个女孩的人生并不顺利。她出世不久,父亲便奉命出征,牺牲在战场。刘通一生为官清廉,没留下什么家产。刘通一死,刘氏一家就衰落了,刘娥只好跟随母亲回娘家生活。
刘娥善于播鼗,即拨浪鼓打得很好,也算是颇有才艺。长大后,嫁给了银匠龚美。龚美其心不小,婚后不久,刘娥就跟着他来到当时的京师开封。夫妻二人成了北漂一族。
初遇潜龙多坎坷
龚美除有一身手艺外,交际能力也颇为厉害,尤其是和襄王府的管家张耆,关系很不一般。
襄王正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当时还叫赵元侃),时年16岁。据说赵恒一直向往蜀女之名,龚美十分清楚这一点,而且也十分撂得下面子。他一直寻思着怎么将刘娥送进襄王府,因此对外就和刘娥兄妹相称。
无 巧不成书,不久后,王府开始大选妃嫔。龚美就将他的“妹妹”刘娥送去参与选姬。赵恒早就听说过刘娥的美名,加上两人年纪相仿,很快就如胶似漆。至于王爷是如何听说刘娥美貌的,管家张耆可能是出了很多力的。当银匠的龚美恐怕也没少花银子,为了给自己戴绿帽子费如此大的周折,这位老兄在历史上恐怕还是第一位。
但是,刘娥毕竟出身贫寒,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还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太宗皇帝赵光义。赵光义大怒,下令将刘娥驱逐出京城,并为赵恒赐婚,让他娶了潘美(潘美的故事,请参见6月15日华西都市报第20版“四川百家姓”)的女儿做夫人。
潘夫人后来被演义成潘仁美在朝纲中作乱的大帮手,夫君也换成了赵光义。事实,潘夫人是一位十分不幸的女子,22岁就去世了。
在潘夫人嫁给赵恒的6年中,她的夫君赵恒和刘娥一直保持着地下情。赵恒虽然迫于皇命娶了潘夫人,但他对刘娥仍依依不舍,将她藏身于张耆的家中。两人就这么偷偷摸摸过了15年。
借腹生子度陈仓
公元997年,59岁的赵光义病逝,两年前已被立为太子的赵恒即位,即宋真宗。刘娥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皇宫,但因为身世的原因,只被立为美人。
却说潘夫人死后两年,赵光义又为赵恒指派了另一个夫人郭氏。赵恒即位后,他只能将郭夫人立为皇后。但是,郭皇后生的3个儿子先后早夭,郭皇后伤心过度,不久也去世了。
此时,赵恒非常想立刘娥为皇后。无奈的是,两人一直未能生有子女,所以大臣们都极力反对将刘娥立为皇后。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史书上说,一天,刘娥的侍女李氏梦见仙人下到她的腹中,成了她的儿子。这恐怕是史官为刘娥找的托词。
在这段时间里,赵恒和刘娥定下了借腹生子之策。李氏的梦果然不是空穴来风,不久,赵恒就得到了李氏怀孕的消息。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但赵祯一出生就被抱到了刘娥那里。因此,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认刘娥为母。
这样一来,一切都顺利了,刘娥最终被立为皇后。
介入朝政惹非议
与其他妃嫔不同,刘娥在寄居张耆家中时饱读诗书,加上她本人心思缜密,所以经常帮助赵恒处理朝政,赵恒也颇赖刘娥之力。
赵恒身体不太好,经常让刘娥代理朝政。更为糟糕的是,赵恒晚年患有老年痴呆,基本上对刘娥是言听计从。
当时的宰相寇准对此感到不满。在儒家观念里,女人干政是亡国之兆。于是,寇准奏请太子监国,也就是让太子来处理朝政,赵恒十分冒火。加上寇准平时脾气火爆,得罪了不少人,他很快就被罢相。
特别要说明的是,寇准被罢相,其实一点都不冤。当时的太子才10岁,哪里会监什么国?只能依靠大臣治理国家,而寇准是宰相,换句话说,大权几乎都会落到寇准手里。赵恒即使再信任他的宰相,也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甲寅,54岁的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尊刘娥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治国堪比吕武后
刘娥一掌权,就把飞扬跋扈的丁谓罢相。
当初丁谓正是因为支持刘娥执掌朝纲,才得以取代寇准为相的,而且丁谓是支持刘娥掌权的重要势力。但在得知丁谓的种种罪状后,刘娥还是将丁谓罢相贬谪。
处 在权力的顶峰,刘娥也难免为家人牟利。而且,如果没有显赫的娘家人做陪衬,对其本身的权威也是一种削弱。不少刘氏家族的人因此加官进爵,连祖宗也跟着沾光:刘娥的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被封到了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被封为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被封为晋国太夫人。
虽然刘娥偏袒家人,但她不让他们插手朝政。在治理国家方面,她更倚重的是那些有才能的士大夫,如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这是刘娥胜过吕后的地方。
刘娥协助赵恒理政多年,对朝臣结党、吏治不靖深有感触。她知道自己年长皇帝年少,这样的状况是很容易被有所图谋的大臣钻空子的,于是她用了一个计策。
赵恒下葬后,刘娥挑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做出非常恳切的模样对大臣们说:“如今国事变动,我和皇帝多亏诸公匡助,才能有今日,实在感激。诸位可以将亲眷的姓名都呈报给我,我好一律推恩录用,共沐皇恩。”
大臣们听了都高兴不已,将自己能想到的亲戚名字都一个不漏地汇报了上去。衮衮诸公们这次可算是睁着眼跳坑了——刘太后将这些名字都记录下来,此后凡遇到有推荐官员的时候,她都拿去核对一下,只有对不上号者,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朝臣编织权力网的可能。
治家有国母之风
除了对外理政,刘娥对内也一样将皇宫治理得平平整整。
邓 国大长公主姐妹入宫拜见刘娥,刘娥见她们年老发落,叹道:“姑老矣。”遂赐给她们贵重的珠玑帕首(类似头巾的装饰),以遮挡日益稀疏的头发。消息传出,润王妃李氏也想向刘娥索取一份,刘娥婉转回绝说:“大长公主她们是太宗皇帝的女儿、先帝真宗的妹妹,照顾她们是应该的。我们这些赵家的媳妇,就不用太讲究 了。”
从前赐大臣喝茶,所用的茶具上有龙凤图样,刘娥认为这不是人臣所能用的器具,下令全部更换。刘娥偏袒娘家人是出了名的,但是每逢赏赐食物给刘家人的时候,她仍不忘将金银龙凤器皿换成铅器。刘娥说:“不能让皇家器物进刘家里,他们不能使用。”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对仁宗皇帝赵祯呵护备至。平时刘娥忙于政务,就让杨淑妃照顾赵祯。赵祯体弱多病,刘娥不让他吃虾蟹等寒凉之物。可是,越不让赵祯吃,他就越想吃,只能背着刘娥请杨淑妃偷偷送给自己解馋。
随着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刘娥的威名也越来越大。不少大臣都劝刘娥行武则天之事,登基加冕。《宋史》记载:“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尚且年幼的仁宗赵祯,对此感激不已。
但是,处在权力中心久了,谁也无法做到清心寡欲。随着年纪逐渐增大,刘娥感到时日无多,要求穿天子的礼服祭拜太庙。此言一出,举朝哗然,最终,除了删减一些配饰,她的愿望还是得以满足。
一个月后,刘娥病重。死前,她拽了拽自己的衣服。赵祯哭着问大臣,刘太后是否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立即明白了原由,对赵祯说:“太后是不愿穿着天子冠服入葬,不想被先帝看见她这个样子。”
赵祯恍然大悟,下令给太后换上皇后的服饰,以遂她回侍真宗赵恒的心愿。
“狸猫换太子”真相
刘娥死后,借腹生子的历史,被民间演绎成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事实上,刘娥并没有真的做这个缺德事。她与李氏的关系颇为耐人寻味。
刘娥参政时,依赖的皇帝是别人的孩子,换谁都会有不安全感。吕后可以把争宠的戚姬做成人彘,刘娥对付李氏也是不奇怪的。刘娥的胸襟的确让人敬佩,虽然她对李氏谈不上喜欢,但也够仁至义尽了。
赵恒驾崩后,刘娥把李氏提升为“九嫔”之一的“顺荣”,为其正名。此前,刘娥还派人在民间找寻李氏的亲属,最后找到了她的弟弟李用和。征得赵恒的同意后,封了李用和的官职。李氏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终其一生都没有和她的亲生儿子赵祯相认。
明道元年(公元1032)二月,46岁的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
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薄命的李氏却没有活着享受一天宸妃的待遇,就在封妃的当天,她离开了人世。
刘 娥在吕夷简的劝说下,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被追封,弟弟李用和也再次得到晋升。事实证明,刘娥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刘娥一死,各种关于她的坏话就传到了赵祯的耳朵里。而且,赵祯也知道了自己的生母是李氏。不怀好意的人建议打开李氏的棺椁,看看刘娥给李氏的礼数是否寒酸。结果自然是一目了然,赵祯叹道:“人言岂可尽信。”刘氏一族在刘娥死后,不但没有受到打击,反而更加兴隆了。
后人在评价刘娥时,大多用“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10个字概括,这算是一个十分客观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