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寇准品质清廉吗?寇准是怎样一个人

   2020-12-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历史上真实的寇准品质清廉吗?寇准是怎样一个人?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历史上真实的寇准品质清廉吗?寇准是怎样一个人?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寇老西儿形象。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而寇老西儿招待京城来的钦差的方式竟然是“把草帽摘下来,撕下一圈,用手搓巴搓巴放到壶里、沏上水”,还起了个名字叫“圈茶”。

寇准的品质

可是,历史上寇准的真实形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宋史 寇准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寇)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而作为寇准后辈的司马光在给他儿子的教导中也这样谈到寇准——“近世寇莱公(寇准封莱国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寇准这个花花公子为什么会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了寇老西儿呢?这就要从老百姓的心理来分析了。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理想化地把忠诚清廉与简朴贫困联系在一起,自觉不自觉地建立了一个忠臣必然清、清官必然穷的等式,好像不做苦行僧就不是清官似的。

从历史上来看,寇准毫无疑问是个名臣、是个忠臣。特别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国南下攻宋,兵锋直抵黄河北岸,北宋朝野震惊,许多人甚至主张放弃都城南逃。这时候,是寇准力挽狂澜,坚持真宗亲征,反对南迁,这才使军心渐渐稳定。在射杀辽军先锋萧挞览,挫败了辽军不可一世的气焰之后,寇准又主持谈判,以相对有利的条件与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国与中原王朝近百年的战争,开始了宋辽之间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杨家将没有做到的事情,寇准却做到了,实在是了不起!

既然是名臣、忠臣,按照脸谱理论,寇准就该是个红脸;既然是红脸,就该清贫。要是一个红脸整天“性豪侈,喜剧饮”,那该让人们多不好接受啊?!于是乎寇准的酒肉宴席没了,蜡烛也熄火了,只能去喝“圈茶”了,人们也就舒坦了。

虽然在理想中,老百姓总是期望官员们个个都是人民公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情况即使不是完全不存在的,也是几乎不存在的。清官也是人哪!除了个别圣贤和苦行僧之外,是人就想过好日子,不想喝“圈茶”,包括寇准在内的千千万万清官也不例外,这是基本的人性和社会规律,没有什么好惊奇的。

当然,这里绝不是说腐败无罪、贪污有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满足官员的所有需求,对过度的贪婪必须给予严厉的打击。但是,一个好的制度应该能够让一个清官过上体面的、正常的生活。否则你将区分不出“贪腐”是出于正常的需求还是过度的贪婪,从而无法对贪腐进行真正有效的打击。

事实上,寇准的“奢侈”与清廉并不矛盾。要知道北宋大臣的待遇是不错的,其宰相和枢密使一级的执政大臣的年俸是3600贯钱、1200石粟米、40匹绫、60匹绢、100两冬绵、14400束薪、1600秤炭、7石盐再加上70个仆人的衣粮。即使是把寇准当反面教材来用的司马光,也只是说他没有教好儿孙,以至于“今多穷困”,而承认他本人“功业大,人莫之非”。

应该说,寇老西儿只是一个存在于虚幻世界中的圣贤,而寇准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如果只是说说评书、过过嘴瘾的话,人们对寇老西儿的向往其实也没有什么坏处,给社会树立一个虚拟的道德楷模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了真,变成了制度,真的要求官员们都得是寇老西儿,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标签: 寇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澶渊之盟后的宋真宗为什么渐渐疏远寇准?
    1004年,辽圣宗奉了萧太后大举攻打中国,深入内地。搅得人心惶骇,都想避乱。宋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但是群臣给到的对策中除了逃只金陵,就是躲避到成都。当轮到宰相寇准发言时,寇准道:臣要把献策避地的人先杀了,把他的血衅了鼓,然后北伐!陛下若
  • 解析 寇准背靴显才智 王旦与寇准的不同之处
    寇准背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寇准,他才智过人,是一位生性耿直的好官员。寇准十几岁便考取进士进朝为官,深受皇帝与百姓的赞赏。年轻的时候官路还算平顺,步步高升。但是到了中年之后,随着官职的不断提升却一再遭受奸人所害,曾经两次任相国,但晚年被贬死于异
    12-24 寇准
  • 古代法制故事 看寇准如何用一盆清水断案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邦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少年时英俊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十九岁时,就考中进士,做了知县的官职,那时他年轻有为、机智灵敏,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几百年来人们都十分尊敬和爱戴他,他的事迹也广泛流传。其中最有名的
    12-23 寇准
  • 揭秘:只因为官忠直一代名臣寇准最后客死异乡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
    12-07 寇准名臣
  • 野史寇准为何会被百姓演绎成简朴的清官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寇老西儿形象。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而寇老
    12-01 寇准
  • 北宋寇准的另一面 常在皇帝面前说同僚坏话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特别有一种大度能容的“宰相风度”,他总是对己严,待人宽,时时把别人放在内心最重的位置,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在历史上,王旦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为官的标杆,更展现了一种为人的境界。王旦当上了宰相,亲朋好友都很高兴,都觉得
  • 宋太宗好用老成官员 寇准被迫吃药扮老大爷
    宋太宗作为赵家王朝的董事长,做事喜欢亲力亲为,尤其热衷面试新员工。跟现在的用人单位喜欢年轻能干的员工不一样,这个自小在危机四伏的皇室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爷子,坚定地秉持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观念,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极为苛刻。即便他们才高
  • 寇准只因娶了一个老婆 惹得赵光义大发雷霆?
    寇准作官不懂得与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被贬谪毫不稀奇了,为立储的事情,宋太宗从地方将寇准召回,委以重任。寇准年轻气盛,因为在立储之事上有定策之功,圣眷优渥,在朝堂上风头一时无二。进入中央决策层的寇准担心自己年轻不能服众,琢磨援引同僚,在朝中增加
  •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
    北宋至道二年(996)七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照惯例,郊祀礼成之后,中外官员皆应加官进秩。当时的宰执包括宰相吕端,(副宰相)参知政事张洎、李昌龄、寇准。四人之中,寇准年龄最小(35岁),但是年轻有为,最得太宗宠幸。而吕端(61岁)、张
  •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为什么渐渐疏远寇准?
    1004年,辽圣宗奉了萧太后大举攻打中国,深入内地。搅得人心惶骇,都想避乱。宋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但是群臣给到的对策中除了逃只金陵,就是躲避到成都。当轮到宰相寇准发言时,寇准道:臣要把献策避地的人先杀了,把他的血衅了鼓,然后北伐!陛下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