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学宗师孟子满腹经纶,有着“大才雄辩,天下无对”之美誉,而战国秦相张仪则因生就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利口”。仿佛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在两位名家在学术及政治领域多有争论,唇枪舌剑之激烈程度,不亚于现代名流微博过招的浓烈硝烟气息。
两人的多次言语交锋中,尤以张仪的一句“儒家大伪”最为犀利,这一番千古绝骂,竟使得一向自命清高看不起纵横谋士的孟子也无地自容,至此再不敢有“妾妇之道纵横家”这等充满讽刺意味的言论。
儒学文化,堪称中华文化之正统,孔孟门生遍天下,大凡读书之人,无不对这两位宗师肃然起敬。可在百家争鸣,各种思想言论大放异彩的春秋战国时期,偏偏就有张仪这样堪比现代叛逆青年的纵横家对表面假斯文的酸腐文人不屑一顾,竟在殿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直指孟子“尔何其厚颜也”,更振振有词地指责儒学文人迂腐愚昧、张扬刻薄,鄙视天下众生,事事维护周礼、贬斥法制,说到底不过是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云云。一阵嬉笑怒骂,震慑得大殿中鸦雀无声,而此刻孟子早已被这番“有辱斯文”的当众嘲讽气得无力反驳,羞愤之下一口鲜血喷出两丈多远……
在齐宣王的接风宴上,将孟子骂得体无完肤的,张仪恐怕是空前绝后的第一人。掩卷沉思,私以为战国时期若有保险这一行业的话,张仪必定会为他那条赖以生存的巧舌一掷千金投下重保。然而这等巧舌如簧的政客却偏偏入不了秦武王的法眼,最终还是落得个辞职返乡,魂断病榻的下场。
秦国外交家张仪生平简介
提到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官与谋略家,秦国宰相张仪绝对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传奇人物。张仪其人,原本只是魏国的一位没落贵族后裔,因与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研习游说之术,而练就一张巧舌如簧的嘴,连苏秦都不得不承认,张仪天生是外交官的材料,论才学,苏秦自愧不如。
由于他天资聪慧又肯下苦功,才学谋略方面确有过人之处,因而心怀抱负。若干年后,进入仕途的张仪决意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中闯出一番事业,于是欣然前往赵国,拜会当时已负盛名的苏秦,本以为相识一场,苏秦会帮自己出人头地,谁知苏秦显然没有将这位穷困潦倒的旧时同窗放在眼里,将张仪当众羞辱一通后逐出门户。
眼见世态炎凉,无处容身的张仪不得不投靠赵国的强敌秦国,由此开始了他人生截然不同的崭新机遇。
求贤若渴的秦惠王十分看重张仪的才学,当即任命他为秦国宰相,参与一切军政要务及重要的外交活动,为日后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继而平定六国、建功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仪拜相之后,常与秦惠王共商扫平六国之大计,这时,身边的谋士趁机提醒他道,当初投靠赵国,苏秦有意羞辱他,乃是为了激发他的斗志,令他在今后的仕途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甚至在张仪黯然离去后,苏秦也曾私下资助他前往秦国,并为他举荐,可见,苏秦并非无情无义的势利小人。每念及此处,张仪便唏嘘不已,感慨自己虽学得一身谋略之术,却始终不及苏秦高明,遂不敢再生伐赵之念头。
芈月传张仪的结局命运如何
在历史上,张仪是魏国人,但是却为秦王效力,即便是回到了魏国做了国相,张仪还是心系秦国。私下里张仪还是会暗中安排秦国攻打魏国,而且张仪之后又回到了秦国继续做国相。根据张仪的种种言行,我们也不难看出,张仪是个有勇有谋而且忠心事主的人。
但是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张仪则没有展现出他的这方面才能。在前面的剧情里,张仪不过是一个巧舌如簧,而且为了达到目的还会曲意逢迎别人的人。张仪为了达到楚魏分割的目的,牺牲了与他毫无干系的魏美人,这一点也被芈月说是非常不“君子”的行为。所以张仪在剧中的形象,并没有他在历史上那么高大。
而且在剧中张仪的身世有所改变,但是他最后还是跟着秦王回到了秦国,也就是说接下去张仪的剧情在大方向上应该会跟着历史的方向发展。张仪应该会帮助秦王前往列国游说,这个是他的老本行。张仪凭借着一张巧嘴,帮助秦王拿下了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但是在秦惠王死了之后,张仪就会被派到魏国去,到了魏国一年之后张仪也就要去世了。
这样的情节也基本符合历史的事实,在历史上张仪在秦国做国相,帮助秦国登上了霸主的地位,就算是后来到了魏国做宰相也是间谍,之后也便回到了魏国。后来张仪背了齐王的憎恶来到了魏国,其实也是为了保护秦国,就算死在了魏国,也能看出张仪对秦国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