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杀谜团 加害他的两个告密者是谁

   2020-10-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韩信是

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寒又早年丧了双亲的他时常遭到同乡地痞的欺辱,江苏淮阴在那个时代或许非常盛产流氓,韩信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不过,之所以这些流氓总欺负韩信,与韩信自己有很大关系。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学成后总觉得自己是大将之才,常挎一根木剑四处招摇,这种特立独行难免会让那群流氓产生好奇,先是认为与他身份不符,随之而来的就是侮辱。韩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钻了一个流氓的裤裆,后人称之为“胯下之辱”。

项羽与刘邦纷纷揭竿而起反秦后,韩信跟了项羽,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只是让他担任了自己的粮库站长。韩信当然认为自己不是干这个的,于是跑到了刘邦那里。

结果,刘邦也没有看上他。倒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在与他的谈论中发现此人是个天才。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手下的许多人见他总被项羽打败,所以都逃跑了。韩信也逃跑,但却被萧何追了回来,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任韩信为将,韩信正式登上了楚汉战争的舞台。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末,已经被封为齐王的韩信率三十万大军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将项羽的九万兵马团团包围,项羽仅带二十八人冲出重围,逃至乌江,又被韩信的部队追击,项羽在吟诵了几句诗歌后,挥剑自刎,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

楚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天下已经归刘邦所有,但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投降,这个国家就是鲁国,鲁国不承认刘邦是天下之主,还要为项羽奋战到底。刘邦派人告诉他们,项羽已经死了,他们不信,最后,刘邦只好把项羽的人头拿给他们看,鲁国才放下武器,投降了刘邦。

就在与鲁国对峙期间,刘邦只带了几个随从,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了他的军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韩信一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件事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刘邦在得到天下后对功臣,特别是韩信的猜忌之心非常重;第二,韩信虽然能带兵打仗,却不善于治军,不然不会让刘邦那么轻松地进入军营,韩信在军队的管理上相当差劲。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就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

此时,韩信是个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听从刘邦的摆布。他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召见群臣,脸色灰青,漠然地对臣子们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

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司马迁没有给我们答案。但从种种迹象来看,的确有这样一个告密者,而不是刘邦信口雌黄。韩信此时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刘邦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来惩治他。不过,这个告密者肯定熟透了刘邦的心理。韩信与刘邦其实并不和,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围困,急切希望韩信来解救。但韩信却趁火打劫,让刘邦把自己刚攻占下来的齐地奖励给他,而且要封他为齐王。刘邦当时可是咬着牙让韩信做齐王的。告密者很可能从这一信息上吃透了刘邦对韩信并不那么友好。所以,即使韩信没有想造反,由于偏见,刘邦也会认为韩信会造反的。众人都认为告密属实,就商量对策。商量的结果是,不能去###韩信,因为韩信是个打仗的天才,刘邦的臣子中没有这样的天才。

有大臣建议说,既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古时天子常到各地巡游打猎,借此机会与各地的诸侯相会。南方有云梦泽(湖南益阳以南、湖北江陵以北之地),您可以说到云梦巡游,会见那一带的诸侯,韩信听说陛下到了云梦,按照礼仪,必来见陛下,陛下乘其不备,只用一个壮士就能生擒他。”

刘邦认为,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便向天下发布通告,说要到云梦泽游玩。并专门遣使告诉韩信,让韩信前往云梦相见。

韩信听到消息后,是很犹豫的。他不知是该去还是不该去。据史料记载说,韩信当时感觉到刘邦来者不善。他左思右想,自己到底有什么秘密被刘邦知道了,结果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自己的老乡,曾经追随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身上。

项羽死后,钟离昧并没有陪项羽去地府,而是逃到楚地,听说好朋友韩信在做楚地的王,就跑来找韩信寻求保护。韩信想都不想,答应下来。刘邦曾发布通缉令通缉过钟离昧,但因为没有告密者,所以毫无消息。

韩信认为,问题可能就在钟离昧身上,大概是有人告密,说我私藏国家罪犯。韩信于是跟钟离昧商量,希望他能老实点,跟自己去见刘邦。

钟离昧苦笑,却又很郑重地提醒韩信:“你若将我逮捕交给刘邦,以此向刘邦献媚,那么,我今天死,你也将随后而亡。”

韩信当时很窘迫,他有点后悔当时收留钟离昧了,既然钟离昧不肯老实与他合作,那么只有杀了他。据说钟离昧自杀前,说韩信:“你真不是一个仁厚之人!”

这话如果放在二人的关系上,的确如此;但若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韩信的确是个忠贞之臣。

不过,韩信想错了。当他提着钟离昧的首级见到刘邦,还没有作一句解释,刘邦就一声断喝,武士把韩信捆了起来。然后,就启程回临时国都洛阳。

上车时,韩信不知是哪里来的书生气,喟然长叹:“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当然应该被烹了。”

刘邦可不想让人误会自己是这样一个人,他争辩道:“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抓你,是因为有人告密,说你要谋反。”

韩信无话可说,总之,现存的史料并没有记载,韩信当时有过争辩。到洛阳后,刘邦思来想去,认为韩信虽然要谋反,但功大于过,所以就把他贬为淮阴侯,让他去淮阴好好反省去。韩信无缘无故地被贬,当然牢骚满腹,常常称病不朝。刘邦也不是不理解韩信心中的不服,这位皇帝也是没有办法,所以对韩信的软对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告密者又告发了韩信。

韩信这个人似乎命运很不好,小时候无依无靠,好不容易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只领兵四年就被剥夺军权,然后是被人告发谋反。这次又是被人告发谋反。不过这一次,告密者留下了姓名,这个人叫栾说。栾说的哥哥是韩信的舍人,也就是家臣,很可能是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不符合韩信的心意,韩信就把此人囚禁起来,同时还声称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制裁。

栾说在看望哥哥的过程中,哥哥的处境让他感到了无助。据史料给我们的信息,可以得知,就是在栾说与哥哥见面的时候,这位韩信最信任的家臣把韩信要谋反的消息告诉了栾说,栾说毫不迟疑,为了能解救哥哥,立即向朝廷告密,说韩信要与阳夏侯陈谋反。陈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当时被任命为巨鹿守。公元前197年,陈任代国的丞相。汉朝规定,诸侯王的丞相都由中央政府派遣。不久,他自称代王,联合韩王信、燕王绾举赵代之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北上征讨,吕后及萧何守卫国都长安。

有一天,吕后慌忙召来相国萧何,把栾说的告密说了一通,最后认定,韩信肯定是和陈商量过谋反的事情。

听了吕后的话,萧何也觉事态严重。经过密谋,两人决定:由萧何去见韩信,诈说叛军已经被刘邦平定,陈已死,诸侯与群臣皆入朝祝贺,也请韩信入朝致贺。

萧何去见韩信,把来意一说,韩信果然跟着萧何到了长乐宫。

结果可想而知,韩信进宫见不到皇帝,只见到了一大批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吕后可没有刘邦那么仁慈,连问都不问,就将他杀掉了。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说自己是否要谋反,司马迁认为韩信的确与陈探讨过谋反事宜:“陈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韩信被杀后,刘邦回到洛阳,听了这个消息后,又喜又叹。至于韩信是否真的要谋反,刘邦没有问。于是,“韩信谋反被杀”就成了历史上的重大谜案之一。那两个告密者也成了历史讳言之人。

许多人对韩信之死表示惋惜,有人认为他在齐王任上时,靠实力就能与刘邦项羽鼎足三分。如果在那个时候不造反,楚王时的光杆司令和淮阴侯时的无兵无卒,“造反”实在是玩火自焚。

不得不说,开国功臣大都不得善终,如果不是一个规律,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汉朝初年,刘邦辛苦奔波,全是为了各地造反的诸侯王。韩信虽然没有造反的实证,但却有造反的实力,这不能不让刘邦有所顾忌。况且,韩信当初要挟刘邦的事,总不能让刘邦痛快,所以,韩信后来之死是必然的,但却不是必须的。因为有告密者。

如果说第一个人的告密是刘邦搞鬼的话,那么,第二个告密者可是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刘邦当时正在前线拼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找个告密者告发韩信。

所以说,韩信如果真的要造反,那么是告密者毁了他;如果他没有想过造反,那么,是刘邦利用告密者毁了他。

告密者在汉朝初年,所能担当的角色恐怕也只限于此。至少刘邦在那段时间忙于剿杀诸侯和与匈奴的对峙,国内百废待兴,他不可能将秦朝的告密制立即继承过来。不过,秦朝的告密制度显然是给了他种种启示,聪明的人往往都能利用告密者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不能因此认为,刘邦是个光明磊落的皇帝,只是因为汉初的政体是郡县封国并存,集权制度还没有被强化到必须要帝王一个人来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刘邦在治理国家的大范围内还不需要告密者。

当专制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有皇帝喜欢告密者了。

 
标签: 韩信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何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史记,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据说:韩信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
    12-30 汉朝韩信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 建国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雉为何要除掉大将韩信
    说起韩信这个人,很多人都为其感到惋惜,更深深觉得刘邦是一个卑鄙小人。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但也是一个政治上的低能儿,这一点后来的岳飞与其很相似。汉朝建立还不到10年,刘邦和吕后就先后对韩信下了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狠。
  • 蒯通为何总是劝说韩信及早背叛刘邦另投明主?
    韩信虽然聪明一世,但何方敢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呢。身外大将军的韩信,手下肯定会有很多谋士团,替他出谋划策。在《史记》中,就提到了蒯通,这个人虽然只出场了两次,但是两次对韩信的一生都很重要。第一次出场,是在燕国降服之后,刘邦命令韩信去攻打齐国的时
    12-30 刘邦韩信
  • 有趣的猜想 韩信穿越到三国会是什么样子?
    他追随谁最好?或者可否自立为王?以他的能力和性格能做到什么位置?最后的下场会怎样?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来对韩信人物全属性剖析。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生与死都因为萧何,如成语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前者救了他,后者
    12-29 三国韩信
  • 寇骞是谁 寇骞被韩信杀了吗 寇骞是怎么死的?
    电视剧《楚汉传奇》第50集中,韩信被刘邦封为了大将军,便开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显示自己的威力。毕竟,大家都对韩信做大将军很不服气,纵然韩信的话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大家还会不爽的。而这是,刚好寇骞犯了罪,韩信要杀了寇骞,那么,寇骞真的被韩信杀
    12-29 韩信
  • 揭秘刘邦夫人吕后为何一定要杀掉功臣韩信?
    汉朝大将韩信墓前的祠堂有一副对联,文仅十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韩信一生中重大的经历。韩信戎马一生,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为汉室打下江山,功勋显著。然而韩信能与汉室结缘,皆源于一知己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12-27 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12-26 萧何韩信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第一个收拾的是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
    12-25 刘邦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