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开始争相效仿,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后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的风俗。
据悉,清明节又叫踏青节,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祭祖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每年到了清明节,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交通现象非常的拥堵。
传统节日清明节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了躲避祸害,在人间流亡,其他的臣子看太子落难,都纷纷离去,只剩下少部分臣子追随,而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个。太子在躲难期间饿昏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了。十九年后,太子安全回国,做了君主。
太子做了君主后,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从山上拉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所以这天就是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