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军师是谁,回顾历史在众多领袖中都离不开军师的指点和帮助,这里我们将要和大家来说说赵匡胤的军师是哪位,以及他的生平事迹和具有怎样的水平。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赵匡胤和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开国皇帝不同,在继位以后几乎没有自己亲征过,这也可能和怕有人篡权有关。只在讨伐李筠的战役中亲征。而刘邦、刘秀、三司马、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朱元璋(朱棣)都打过很多仗,有的还打过比较漂亮的仗,比如虎牢关大捷、昆阳大捷等等。蒙古和满清的前几任统治者,更是从刀尖上滚过来的,比如蒙哥汗和努尔哈赤,还是战死的。可见当时蒙满的统治者,并不仅仅是指挥官,是要亲临前线,甚至冲锋的。
军师这个词,在现在看就是军师参谋。实际上古代除了汉朝有军师将军这么个杂牌将军,剩下的朝代似乎都没有这个官职。赵匡胤的决策层是由赵匡胤、赵匡义和赵普三个人组成,你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赵普就是军师。实际上,更多的赵匡胤是派出几名将领出征,前线的军师,一般都是由几名将领协商。中国古代文官和武官分得不是太清楚,当然有像张良、刘基这样的纯文官,张良就是典型的你说的军师类型的参谋官,但是宋朝似乎一直都没有一个这么明显的参谋,都是讲究多人统帅,即使一人统帅如岳飞,也是自己和手下将领商量。
赵普
人物简介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960年)正月,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
992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998年),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历史评价《宋史》:“自古创业之君,其居潜旧臣,定策佐命,树事建功,一代有一代之才,未尝乏也。
求其始终一心,休戚同体,贵为国卿,亲若家相,若宋太祖之于赵普,可谓难矣。陈桥之事,人谓普及太宗先知其谋,理势或然。事定之后,普以一枢密直学士立于新朝数年,范、王、魏三人罢相,始继其位,太祖不亟于酬功,普不亟于得政。及其当揆,献可替否,惟义之从,未尝以勋旧自伐。偃武而修文,慎罚而薄敛,三百余年之宏规,若平昔素定,一旦举而措之。
太原、幽州之役,终身以轻动为戒,后皆如其言。家人见其断国大议,闭门观书,取决方册,他日窃视,乃《鲁论》耳。昔傅说告商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普为谋国元臣,乃能矜式往哲,蓍龟圣模,宋之为治,气象醇正,兹岂无助乎。晚年廷美、多逊之狱,大为太宗盛德之累,而普与有力焉。
岂其学力之有限而犹有患失之心欤?君子惜之。”赵光义: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赵元僖: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不妄希求恩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圣朝之良臣也。窃闻之辈,朋党比周,众口嗷嗷,恶直丑正,恨不斥逐遐徼,以快其心。何者?盖虑陛下之再用普也。然公谠之人,咸愿陛下复委以政,启沃君心,羽翼圣化。国有大事,使之谋之;朝有宏纲,使之举之;四目未察,使之明之;四聪未至,使之达之"官人以材,则无窃禄,致君以道,则无苟容。
贤愚洞分,玉石殊致,当使结朋党以驰骜声势者气索,纵巧佞以援引侪类者道消。沈冥废滞得以进,名儒懿行得以显,大政何患乎不举,生民何患乎不康,匪窬期月之间,可臻清静之治。臣知虑庸浅,发言鲁直。伏望陛下旁采群议,俯察物情,苟用不失人,实邦国大幸。赵恒:赵普,识冠人彝,才高王佐,翊戴兴运,光启鸿图,虽吕望肆伐之勋,萧何指纵之效,殆无以过也。自辅弼两朝,周旋三纪,茂岩廊之硕望,分屏翰之剧权,正直不回,始终无玷,谋猷可复,风烈如生。
宜预享于大丞,永同休于宗祏,兹为茂典,以答旧勋,其以普配飨太祖庙庭。朱熹:赵韩王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土国家三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吕中:赵中令相太祖之功,在于收藩镇之权,迟幽蓟之伐。其再相太宗之功,在于上彗星之疏,谏北伐之书。而《金匮》一书,尤宗庙社稷之大计也。
然自唐以来,宰相入见必命坐,大政事则面议之,自余号令、除拜、赏刑、废置,但入熟状,画可降出,即行之。国初三相,自以前朝旧臣,稍存形迹,每事具札子进呈。至普独以天下为己任,故为政专,所以启雷德骧父子之谤也。自是以后,居正、义伦,不过方重靖介,自守之相尔。罗大经:赵韩王定混一之谋于风雪凌厉之中,销跋扈之谋于杯觞流行之际,真社稷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