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名相姚崇如何对付政敌 知变通 懂克制

   2020-10-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他三度为相,同时又兼兵部尚书,边境所有的军事部署,器械钱粮,都装在脑袋里,如同字典,随时查备。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宰相是个大谜。想想看,庭院深深的府第,呼风唤雨的能量,无所不在的权势,谁能读得懂、猜得透?姚崇就是这样的宰相。他生于650年,

他三度为相,同时又兼兵部尚书,边境所有的军事部署,器械钱粮,都装在脑袋里,如同字典,随时查备。

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宰相是个大谜。想想看,庭院深深的府第,呼风唤雨的能量,无所不在的权势,谁能读得懂、猜得透?姚崇就是这样的宰相。他生于650年,陕州硤石(今河南三门峡)人,起初小打小闹,在小衙门里办些小事,后来才闹得有点大,四面八方去做官,曾3次任宰相,系开元盛世的创建者之一,721年去世,终年72岁。

唐代宰相369人,最出色的不过4位,即:贞观时代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元年间的姚崇和宋璟。他们供职于两个黄金盛世,不知是因为他们,才有了盛世,还是因为盛世的存在,才让他们扬了名。4位都是名臣大家,都具智者风范,但比较而言,姚崇更有意思,活得更有味道。他经历复杂,前程忽明忽暗,仕途起伏不定;他文武双通,每次任宰相都兼管兵部;他的生存环境险恶,有时困顿非常,但终能破壁而出。他的人生要点就是变通,走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路子。

做事,要紧的是善变求通

变通,是姚崇的经验和风格。在他看来,解决政治问题不能拘泥,不必循旧,必须力求变化,才能走向通达。好比开锁,只要手里有多把钥匙,就总找到合适的那把。后人曾评价说:“姚崇资性明达,善应事机,委曲通变以成国家之务。”他比较自负,曾自比贤相管仲、晏婴,但部属却以为:“公所为法,随复更之,”比前辈贤人尚显不足,似可称做“救时宰相”。当时的帝王大都举步艰难,有危局要救,因而,对他格外看重,多次虚位以待。他也不负圣托,盯着时弊,灵活施政,引领时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姚崇善于因势利导,借机行事。比如,武则天时期,冤狱盛行,罪名大都是谋反,武老太太纳闷,为什么叛乱者如此之多?时任礼部尚书的姚先生,借机揭露周兴等人凭诬陷邀功的罪恶,帮助老太太提高认识。武太后大悦,半真半假地说:过去的宰相不忠不义,让我成了屠夫,只有你敢说真话。其实,此时的武太后已大权在握,用不着以杀立威,而姚先生显然看穿了这一点,顺势加了把火,推进了冤狱昭雪的进程。再比如,中宗时,韦皇后及安乐公主参予朝政,拉帮结派,采取“钭封官”方式,避开主管部门,大肆卖官,致使冗员泛滥,政出多门。姚先生出任宰相后,顺势而为,多方纠偏。先是进忠良,退不肖,然后精减冗员,取消“钭封官”,罢免数千官员。他和另位宰相宋璟“协心革中宗弊政,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再比如,玄宗上台后,请他出任丞相,他借机开出条件,提出了朝政“十事”,请求玄宗实行仁政,抑制权贵,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革除陋习,等等,玄宗满口应承。那是一段难得的美好时光,上下同心,政权稳固,民心趋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姚先生不搞教条,施政灵活务实。开元三年,山东遭遇蝗灾,上下都以为遭了天遣,惊恐不安,老百姓在田间地头焚香膜拜,官员们主张修德避灾,连皇帝也有疑惑。唯姚先生态度坚决,力主人工灭蝗,并组织灭蝗行动,数月后蝗灾渐熄。

姚崇的变通智慧,源于丰厚的知识、务实的风格和达观的气度。他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好学不倦,写文章行云流水,援笔立成;做事情简捷干练,效率超群。最初在兵部任职时,边境发生战乱,他分析战局,梳理战况,把一场复杂的军事斗争搞得透彻简明,“太后甚奇之”。

姚公祠

他3度为相,同时又兼兵部尚书,边境所有的军事部署,器械钱粮,都装在脑袋里,如同字典,随时备查。皇帝遇事,总是先听他的意见,“同僚唯喏而已”。某次,因儿子病故,他请假数日,政务堆积如山。另一宰相不善处置,心内惶恐,姚先生假满归来,三下两下,便悉数处理完毕。因为这种超群之才,武则天发现了他,让他一路晋升直至宰相。睿宗刚上台,就迫不及

待地把他从外调回,位居百官之首。玄宗更是排除干挠,支持他在相位锐意变通。

变通是一种弹性武器

权力是个怪物,总要催生派系,彼此斗来斗去,没完没了。这种情况,唐初尤甚。从武后直至玄宗,各种势力纷纷登台,一会儿皇后掌权,一会儿倖臣得势,有时公主也嚣张。与政敌共事其实很难,如果战斗,生死难料;如果妥协,反倒成了同伙。姚先生的办法仍然是变通,不轻易出手,不单个作战,有限度地抗衡,以求削弱对手,保护好自己。在他那里,变通已成了另类武器,充满弹性。他也如同武功绝伦的高人,手无一物,别人却奈何他不得。

武后时期,张易之兄弟得宠,许多人忙着巴结,也有官员与之势不两立。姚崇走的是中间路线,灵活相处,表面上凑合,有时也强硬。某次,张易之有事要办,求到姚先生门下,老姚没帮忙,好说歹说也不给面子。不久后,司刑少卿桓彦范等5大臣联手,决定向张氏兄弟下手。姚先生喜欢借助外力,积极参与谋划。事成后,武则天让位,中宗掌权,功臣们兴高彩列,个个升官晋爵。姚先生虽有功,却为武则天退位而双泪横流,有人看不惯,将老姚贬为刺史。传统认为,此次被贬,是老姚预先看到了危险,以流泪的方式,求得自保。此说并非没有道理,以当时的局势论,虽然二张死了,武则天退了,但武三思还在,存在着强力反弹的可能。事实也正是这样,不久后,5位功臣遭武三思陷害,唯有姚先生提前退场,免掉一劫。睿宗登基之后,太平公主得势。公主是武则天女儿,也是皇帝亲妹,立过大功,懂点儿政治。

凭借这些资本,她插手朝政,有时甚至撇开皇帝,遇事自己拍板。她的亲信遍及各个角落,7位在职宰相,5位专听她的吆喝。姚崇知道自己搞不过人家,还是沿用老办法,不正面交手,而是左剥右削,有限度地弱化公主特权。他曾建议皇帝,让公主去外地享受荣华富贵。事儿虽没办成,老姚也没伤筋动骨,只是去了外地就任刺史。

姚崇画像

变通有时会走向权术

权术是官员的武器,也是处置矛盾冲突的常用手段。姚崇善变,自然懂点儿权术。他的权术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大都比较克制。姚先生和张说有积怨,张说当宰相时,姚崇在同州做刺史。玄宗继位后,提出用姚崇为相,张说不高兴,百般阻挠,想把事情搅黄。皇帝不上当,坚持用了姚宗。张说心虚,为了安全,和岐王拉上了关系。张说没料到,此举给姚先生提供了口实。姚崇对皇帝说:岐王是您的爱弟,张说是辅臣,两人搞在一起,可能对朝廷不利。话说得含混,意思却明白。玄宗一点就透,马上把张说贬为相州刺史。用同样的方法,姚崇让刘幽求也吃了苦头。刘任过宰相,后改任太子少保。新岗位轻闲,没权没势,刘郁闷,人前背后发过牢骚。有人举报说刘幽求心怀不满,有“怨望语”。皇帝一听就来气,要求有关部门严查速办。这时,姚先生说了话,大意是:离开相位做了闲官,有点儿想法是人之常情,何况人家还立过大功,千万不能处罚太重!这段话,明着是为刘幽求说情,实际上却肯定了刘有不满情绪。结果,刘被贬外地,郁郁而死。有时,姚做得更妙,本来错在自己,他却能变来变去,变得主动,让别人受罚。魏知古原是小官,经姚先生推荐提携,当了宰相。因工作分工问题,两人有了矛盾。彼时,魏知古在东都洛阳主持吏部工作,恰好姚的两个儿子也在东都当官。俩小子仗着父亲对魏知古有恩,不知深浅,一味请托卖官儿。魏知古不动声色,如实向皇帝汇报,指望一举搞掉姚崇。皇帝也有趣,选个闲聊的时候,故意问姚先生有几个儿子,官居何职?皇帝算定,姚崇肯定替儿子说好话。但姚先生太精了,马上看穿了内幕,说自己俩儿子都不争气,肯定给魏知古找了不少麻烦。皇帝问:“卿安从知之?”姚说:“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皇帝由此做了反向判断,认为姚先生大公无私,魏知古却有负于姚。末了,姚崇安然过关,魏知古却被降职。

 
标签: 姚崇 唐玄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玄宗如此赏识姚崇为何还罢免其宰相之位?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也是建立过卓越功绩的一位皇帝。他在在位期间,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后来被人们称为“开元盛世”。这一盛世的建立当然不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先后辅佐他的几位
  • 姚崇简介 唐朝唐玄宗等三朝著名宰相姚崇生平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河南三门峡陕县硖石乡)。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
  • 姚崇做过几朝宰相 姚崇第一次担任宰相是什么时
    姚崇做过几朝宰相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公元721年,字元之,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他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雄才大略,勤勉有为,为唐朝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他的一生中,总共经历了唐
    12-05 姚崇宰相
  • 姚崇如此受赏识唐玄宗为何还罢免其宰相之位?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也是建立过卓越功绩的一位皇帝。他在在位期间,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乐,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后来被人们称为“开元盛世”。这一盛世的建立当然不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先后辅佐他的几位
  • 历经五位帝王的文武全才姚崇做过几朝宰相?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
    10-27 姚崇
  • 唐朝版死诸葛走生仲达 死姚崇击败生张说
    唐代后期,有文人郑处诲郑重其事地编写了一部玄宗朝传闻汇编《明皇杂录》,其中一个故事是描写宰相张说和姚崇之间互相算计的。故事里说,姚崇和张说曾一同担任宰相,可是姚崇很不喜欢他,在许多事情上都经常给张说找茬,让他难堪。张说因此衔恨在心。后来姚崇
  • 唐朝四大贤相之姚崇 文武双全开创又一个盛世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
    10-18 唐朝姚崇
  • 唐朝在位最久的著名宰相姚崇为何罢相?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
  • 唐相姚崇三起三落 受武则天信任 促武则天下台
    唐代有一位宰相叫姚崇,他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个皇帝,在其中三朝当过宰相,可谓权倾一时。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当宰相时,三次被免,又三次复职,经历传奇。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为何能“三起三落”?崭露头角被武则天提拔为“国防
  • 姚崇是谁?姚崇与“开元盛世”有何关系
    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
    08-15 姚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