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智慧因忠诚而显得难能可贵,他是智慧和忠诚二者的奇妙结合:大度正派,不失幽默开朗;睿智机敏却不矫饰,清廉刚正却不拘泥古板,秉公执法而不苛刻,勤政爱民又能为国举贤。
一、睿智机敏,深谋远虑
狄仁杰任并州都督府法曹(级别不高的属官)的时候,有一次,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出游,要路过并州(今太原)。并州有座妒女祠,正好在皇帝、皇后出游的必经之路旁。并州一位主要官员长史(秘书长)李冲玄迷信妒女害人的传说,深恐皇帝皇后发生不测,于是提出要另外开辟一条专用御道。狄仁杰知道这是无稽之谈,是劳民伤财的事,又不便公然指责上司无知,于是就说:“天子出行,千乘万骑,风神、雨神都要为此清除尘土、打扫道路,像妒女这样的鬼魅敢不躲避吗?”。李长史一听狄仁杰说的是这么个理,也就不再坚持自已的主张了。后来,皇帝皇后经过,果然安然无恙。
公元693年,狄仁杰以宰相之尊却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关进了监狱。狄仁杰知道如果坚决不承认被诬陷的罪行,就必死无疑。他知道当时的法律有一条:犯人如果一经审讯就承认罪行可以免刑、不死。所以当来俊臣逼迫他认罪的时候,他立即说:“大周替代李唐,万物都要更新,我是李唐的旧臣,谋反是确实的。”还在口供上签了字。来俊臣满意地走了,放松了对狄仁杰的监视。狄仁杰抓住机会,把写好的状纸塞进了棉袄里,交给了探监的儿子。于是状纸被送到了武则天手里,武则天一看之下,知道了实情。然而罪状“证据确凿”,而且还有狄仁杰几个人写的“谢罪书”,武则天决定亲自提审狄仁杰等人。
武则天问道:“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从容对答:“当时假如不承认谋反,现在已经死在酷刑之下了。”经过一番细致的说明,武则天明白了狄仁杰等人是被冤枉的,下令释放了他们,但还是把他们贬了官。就这样狄仁杰用自己的才智机敏死里逃生,还救了同时被诬陷的六个人。过了几年,他又被召回朝中再次担任宰相。
武则天晚年,对狄仁杰更加信任和倚重,称之为“国老”。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于是征求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趁机以母子亲情来打动武则天,委婉地劝她要立李氏子孙为太子,他说:“陛下立子为太子,那么千秋万代后,仍可配享太庙祭祀;如果立侄儿为太子,没听说过侄儿做天子而把姑姑放在宗庙进行祭祀的。”武则天开始醒悟了。
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问梦:“我梦见一只大鹦鹉,两个翅膀都折断了,这如何解释呢?”狄仁杰又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劝谏说:“武,是陛下的姓氏,两个翅膀代表陛下的两个儿子。如果陛下起用两位皇子,那么两个翅膀就会振作起来。”后来,武则天终于接回了两个儿子,并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狄仁杰是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深谋远虑,他还为国举贤,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人才基础
二、秉公执法,勤政爱民
公元676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主管全国司法)。他赴任伊始,就立即着手处理多年积压的案件。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全部结案,达到一万七千件之多,而且无一人喊冤,从此名望日盛,被推崇为铲奸除恶、断案如神的大家。
也是这一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两人,因误砍了太宗昭陵的柏树,引得唐高宗大怒,立命将二人处死。狄仁杰接到高宗处死两位将军的诏命后,认为二人按律不该死,于是当庭陈奏道:“国家法律表明,二人罪不当死。”高宗听了满脸不高兴,说:“诏命已经发出了,不可更改。”狄仁杰据理力争:“误砍一棵柏树,便要处死两位将军,假如有人盗走了一把土,又如何惩处呢?不该杀而杀,是让国家的法律失信于民啊。”后来在狄仁杰的规劝下,高宗收回成命,免除了二人的死刑。
公元688年,豫州(今河南汝南)发生了李姓诸侯王反对武则天当政的叛乱,但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狄仁杰奉命出任豫州刺史,稳定秩序,安抚百姓。当时,因叛乱而受株连的达到五千多人,按律这些人都该杀掉。狄仁杰到任后,经过调查得知,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被迫参与反叛的。因此秘密上书武则天陈述了实情,希望能减少刑杀。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的建议,这些人被改为流放。狄仁杰又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很快就稳定了豫州的形势。
公元696年,狄仁杰任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这年十月,契丹南下侵扰,攻陷了魏州北邻的冀州(今河北临漳)。为防备契丹的侵扰,前任刺史曾强迫周围百姓入城,加固城墙,修缮器具,日夜轮守。此时正是农忙时节,看着辛苦一年的收成将化为乌有,百姓们非常痛苦。狄仁杰到任知道这种情况后,就让百姓返回城外进行农业生产,并做好了防范契丹侵扰的准备。契丹听说狄仁杰坐镇魏州,又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知道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于是从冀州北撤。消息传来,魏州的百姓感念狄仁杰的恩德,自发立碑铭记。
武则天晚年,笃信佛教。公元700年,武则天想把佛教立为国教,并准备造一座巨大的佛像,建设规模宏大的佛寺。此时,狄仁杰年已七十,执掌朝政。他以国家安危、百姓疾苦为念,不顾年迈体衰,跪在武则天马前,力谏:“佛祖创立此教,是以慈悲天下苍生为本意的,大兴土木必然要劳役百姓。当今边境还不安宁,假如因此耗费国家资财,滥用民力,一旦边境有事,用什么解救呢?”武则天也是个英明的君主,接受了狄仁杰的建议。
这一年的秋天,狄仁杰病逝,结束了他秉公执法、勤政爱民的一生。
三、为国举贤,知人善任
和所有著名政治家一样,狄仁杰知道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他在担任宰相期间.积极为国举贤,又知人善任,继续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保持了国力的强盛,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一次,武则天让狄仁杰举荐将相之才,他推荐了名不见经传的张柬之,武则天将张柬之提升为司马(州府属官)。又过了些日子,武则天又让他推荐将相之才,狄仁杰说:“先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说已经将他提升了。狄仁杰又说:“臣为您推荐的是宰辅之才,不是司马之才啊!”由于狄仁杰的大力举荐,张柬之被武则天任命为秋官侍郎,又过了几年,升任宰相。狄仁杰死后,张柬之在武则天病危之时,发动政变,匡复了李唐王朝。狄仁杰还先后推荐了数十位德才兼备、忠心报国的官员,都被武则天委以重任,后来都成为了唐代中兴的名臣。
对于少数民族人才,狄仁杰也一视同仁,大力举荐。契丹将领李楷固多次打败武周军队,后兵败来降。狄仁杰认为李楷固是难得的将才,就大力推荐,被武则天委以重任。后来,李楷固率军出征,凯旋而归。在庆功宴上,武则天对狄仁杰说:“这是您的功劳阿!“时人赞叹狄仁杰“桃李满天下”,狄仁杰说:“这是为国举贤,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狄仁杰为官,以天下苍生为念,心系百姓疾苦,几度沉浮,不改其志,深谋远虑,辅国安民,终成一代大贤,为后世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