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高肃,字长恭,一名孝瓘,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貌柔美,不够威严,为了在阵前震慑敌人,便做了一幅凶恶面具,每当出征时就戴上。在战场上,他所率大军战无不胜。后因战功显赫,声威日显,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其功高威武,恐皇位被夺,于公元573年被帝赐鸠而死,年仅33岁。
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北齐书》中载:“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又载文襄六男中:“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宋氏生河南王孝瑜,王氏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绍信。”兄弟六个中,唯有兰陵王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由此,人们推断,兰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很可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贱、不知姓名的宫女。这样,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代,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他“莫名”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每天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低声下气地生活,这就是他小时候的人生境遇。 兰陵王相貌俊美。《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因为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乐府杂录》载:“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战斗,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后来,京剧中出现的“脸谱”,至今在冀南一代农村中流传过年过节带鬼脸游戏的风俗,如电影《夜宴》中脸谱等等,与兰陵王的面具影响不无关系,兰陵王的“大面”堪称脸谱的祖师爷。兰陵王骁勇善战。史载,兰陵王“有胆勇,善战斗”,“勇冠三军,百战百胜”, 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战役无数次。其中就有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
兰陵王品高仁厚。史载,兰陵王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帅。他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待上,严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据记载,他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作为那个混乱王朝的皇帝国戚,能够做到没有架子,与将士同甘苦,确实难得,即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做到宽厚以待。邙山大捷后,皇上赏其功,为他买来美妾二十人,可他“唯受其一”。在他临死前,烧掉了别人所有欠他债的借据。在北齐那种动辙砍头杀人的疯狂时代,他宽厚仁和的一面,独具风范,焕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兰陵王下场凄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与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余,严厉不足,但是杀起自己的亲人来,却毫不手软。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万念俱灰的兰陵王饮下皇弟赐的毒酒,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死后埋在位于磁县城南5公里处。四年后,失去了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国灭掉。英雄的悲剧,也许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的近乎变态的帝王家庭,北朝自建国以来,短短28年间,就换了六代皇帝,叔侄之间彼此折磨,兄弟之间相互惨杀,尽管兰陵王容貌柔美,军功显赫,终其一生小心翼翼,也未能逃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在“邙山大捷”中,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诞生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虽然死了,但《兰陵王入阵曲》却流传了下来,后来,该曲定格为带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古朴悠扬,描写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