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求才如求爱 该走的程序不能省略

   2020-10-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刘备与诸葛亮的供需关系一致,往一起走是理所当然的事,剩下的问题就是何时到岗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刘备发个邀请函或者诸葛亮上门自荐都可以,“三顾茅庐”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过场。但是这个过场又是必需的。这就像一对男女彼此有意,确定关系却

刘备与诸葛亮的供需关系一致,往一起走是理所当然的事,剩下的问题就是何时到岗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刘备发个邀请函或者诸葛亮上门自荐都可以,“三顾茅庐”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过场。

但是这个过场又是必需的。这就像一对男女彼此有意,确定关系却不能太草率了。追求,是男方表示诚意女方抬高身价的过程,也是给未来双方关系定性的过程。司马徽和徐庶是刘备和诸葛亮的介绍人,司马徽极为推崇诸葛亮之才,认为他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刘备敏锐地意识到,这个诸葛亮可能就是自己事业的转机,他决定,不惜花大力气也要将其收归麾下。

第一次寻访诸葛亮,正主不在,只见到他的书童。这个小童很有意思,刘备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小童回答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刘备说:“你只说刘备来访。”小童这才告诉他先生外出了,归期不定。这一幕,就像一首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7岁的诸葛亮,在那轻将相傲王侯的小童的陪衬下,在这种寻隐者而不遇的气氛的烘托中,已经有了一些高人的意味。

过了数日,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又顶风冒雪做了第二次探访。来到诸葛家的草堂,看到门上一副“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对联,一个少年在拥炉抱膝,高声吟哦:“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听诗里的意思,此少年必是诸葛亮无疑,刘备赶紧上前施礼相见,谁知这少年并不是卧龙先生,而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无奈之下,刘备留下一封书信,尽道自己的抱负和仰慕之意,然后怏怏不乐地回去了。

在诸葛家的所见所闻,更激起了刘备爱才之心,过了一段日子,他熏沐更衣,和关羽、张飞二人第三次去拜谒诸葛亮。这次诸葛亮总算在家了,但却正午睡未醒。刘备吩咐关羽、张飞出去转转,别打搅先生睡觉,自己就在一旁站立等候。直等了两三个时辰,诸葛亮才伸个懒腰醒来,换好衣服和刘备相见。

从诸葛亮与刘备相见的那一刻,两人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在此之前,刘备是“帝室之胄”,是信义著于四海的英雄,诸葛亮是山野草民,两人之间没有统属关系,所以诸葛亮可以放手进行他的自我营销计划了。

让刘备吃闭门羹也好,让弟弟诸葛均做自己志向的代言人也好,把刘备晾在一旁睡大觉也好,都不算越礼。等刘备通过了这些考验,诸葛亮再见他就是正式应聘了,所以这次他端正了态度,两人正式进入“问策”和“对策”的程序。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在这里他为刘备确立了总的政治纲领:先取荆、益两州,和周边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外与孙权结成盟友,对内搞好自治,以此为根据地,进军中原,平定天下,兴复汉室。他的思路和刘备的愿望不谋而合,刘备大喜过望,称“得孔明,如鱼得水”。

加入刘备麾下效力,对诸葛亮来说是毕生的事业,不由得他不谨慎。如果换成今天,高级人才一般都由猎头公司打理,不会像刚出校门的学生一样巴巴地拿着简历让人挑。职位、待遇、发展空间等也一并在入职之前明确好,各种条文清清楚楚。诸葛亮没有可以依托的中间机构,一切都要自己来。他需要验证刘备的诚意,然后再放心出山。诸葛亮自然够谨慎、够智慧,刘备却也有刘备的过人之处。“三顾茅庐”的大戏一开始,他就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诸葛亮需要验证,他就尽心尽意地陪他验证。诸葛亮的高人之誉,自己的爱才惜才之名,都在这“三顾”中散布开来。不枉他顶风冒雪的一番奔波。此后诸葛亮表现优异,刘备是慧眼识英才;诸葛亮表现平平,刘备是思贤若渴,敬慕英才,怎么算都是划得来的。

 
标签: 三顾茅庐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顾茅庐指的是谁 三顾茅庐说的是谁
    三顾茅庐指的是谁 三顾茅庐说的是谁
    1、“三顾茅庐”的人是刘备。“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三顾茅庐”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 刘备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当中的《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刘备三次到茅庐之中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将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是栩栩如生,同时也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关羽和张飞的居功自傲描绘得是惟
  • 揭《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描写详细的原因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三国
  • 三国领袖奇异选人方式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孙中山先生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是呀,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有了人才,一个国家就有希望。只要发现人才,一些领袖往往争先恐后的去争取,让这些人为自己效力。三国霸主在选择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下面看看这些人的做法:其一,董卓选材,你不来我就
  • 趣闻 三顾茅庐竟是刘备和诸葛亮玩的调情游戏
    刘备和诸葛亮,早在见面之前,便已经彼此闻名,互有好感,情愫暗生。本来,神交于千里,相忘于江湖,也是一桩浪漫之事。然而,刘备并不愿以此为满足,他率先采取了行动,前去拜访诸葛亮,希望和诸葛亮发生更进一步的实质性关系。我们先分析刘备的心态。刘备第
  • 三国密史 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并不是曹操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被曹操追得简直是四处乱窜,如果,不是请到了孔明先生,他早被曹操给灭了,灭完刘备,曹操下一个,就会干掉孙权,这样,就不是由晋朝,而是魏来统一天下了。所以,正是诸葛亮的出山,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命运,
  • 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会隐居一生吗?
    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并为此而大力招揽人才,因此真正有才之人不用君主将他放置“囊中”,也能够脱颖而出。诸葛亮跟随刘备时已经二十七岁,按理说那个时代也不算年龄太小了
  • 三顾茅庐 诸葛亮玩“三顾”给他带来哪些利益?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中国读书人多以清商自诩,其实,他们身在山林,心在朝阙,待机而出,作帝王师。就说那个诸葛亮吧,他生于东汉末年,本是个躬耕南阳的平民百姓,可他那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他的真心话吗?他不甘心躬耕,
  • 诸葛亮曾三顾茅庐请哪位高人出山而不得?
    刘巴(?-公元222年),今湖南衡阳人,少便知名。207年,曹操征伐荆州时,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其命前往长沙等地,招降刘表残部。谁料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北归,劝降告吹,不过刘巴仍打算回去复命。此时诸葛亮在衡阳催缴税赋,他
  • 刘备为何要三顾茅庐?他当时很了解​诸葛亮​吗
    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时,刘备被袁绍派往汝南(袁绍的本郡)一带活动,以扰乱曹操的后方。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打败袁绍后,亲自率军进击刘备,备逃到荆州,刘表令备屯驻新野,看守荆州的北门,以防曹操。从这时起,备在荆州居住达十年之久。荆州靠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