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 国舅长孙无忌支持

   2020-03-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李承乾的图谋败露,皇太子的地位不保,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挑选什么人来取代他,让唐太宗很费思量。唐太宗一度倾向于魏王李泰,朝廷中岑文本、刘洎也公开提出这个建议。唐太宗还把这种想法当面告诉了李泰。第二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谈起这件事,说:“昨天,

李承乾的图谋败露,皇太子的地位不保,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挑选什么人来取代他,让唐太宗很费思量。

唐太宗一度倾向于魏王李泰,朝廷中岑文本、刘洎也公开提出这个建议。唐太宗还把这种想法当面告诉了李泰。第二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谈起这件事,说:“昨天,李泰扑进我的怀里,对我说:‘今天是我的重生之日,从现在开始,我才真正称得上陛下的儿子。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我死的时候,要把他杀了,然后把皇位传给弟弟晋王。’父子天性,李泰能对我说出这种话,实在让我怜爱。”

褚遂良不以为然,说:“陛下的看法不对。魏王的想法不成立,陛下百年之后传位给魏王,将来魏王再杀死自己的爱子,然后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天下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当初陛下立承乾为皇太子,却在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犹移不定,嫡庶不分,魏王享受的一些待遇甚至超过了皇太子,造成的混乱一直沿续到现在。如果陛下一定要立李泰,请先妥善安置好晋王,才能保全他们。”

唐太宗听了褚遂良的一番话,立刻涕泗横流,哭着说了三个字:“我不能。”

选择李泰的另一个障碍是长孙无忌,在两个亲外甥当中,长孙无忌倾向于晋王李治,唐太宗无法逾越他这个障碍。但李治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弱点,就是性格过于柔弱。唐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李治,李治仁懦,让我为国家社稷担忧,怎么办?”

李泰知道舅舅长孙无忌不站在自己的一边,干脆自己出面,直接去找五弟李治,希望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中,他对李治说:“你和汉王好,不怕将来受连累吗?”

李泰的话里隐含着一种威胁,李治是一个胆小的人,因此整天忧心忡忡。唐太宗询问缘由,李治把哥哥李泰的话告诉了他。唐太宗因此明白,四儿子李泰也是一个冷酷之人,一旦他得到至尊的地位,只怕没有李治的活路。

据说此前在太原发现了一块奇石,石头上面自然形成了三个字“治万吉”。唐太宗把这看成是一份图谶,转而又想立李治,犹豫不定。

选择继承人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唐太宗考虑最多的,是哪一个选项对他的家族造成的伤害最小,而不是哪个选项对管理国家更有利,哪个儿子更适合皇帝这个位置,表现出李世民自私的一面。

有一天唐太宗在两仪殿与群臣议事,结束之后他单独把长孙无忌、房乔和李勣几个重臣留下来,商量皇太子的事。唐太宗伤心地说:“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弟弟。究竟选择哪一个做皇太子,还不能确定,我的心中没有依靠啊。”

说罢,唐太宗一头扑到榻上,拔出腰间的佩刀,对准自己就要刺下去。众人吓得魂飞天外,一齐跑上去抱住唐太宗,用力把佩刀从他手中夺下来,递给一旁的晋王李治。然后大家问唐太宗为什么要做这种吓死人的傻事?不就是要立皇太子吗?他想立哪一个?

唐太宗心目中其实早有了合适的人选,说:“我想立晋王。”

皇帝的话,不可违逆,况且又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所以长孙无忌第一个表态:“尊旨。谁有异议,斩!”

长孙无忌是皇后的哥哥,是几位嫡皇子的舅舅,他一开口,没有人再敢说一个“不”字,况且这个选择本身也没有大毛病。唐太宗等的就是长孙无忌的这句话,立刻转头对晋王李治说:“你舅舅答应立你为皇太子,还不快谢谢他!”

晋王赶快拜谢长孙无忌。唐太宗还有几分顾虑,问大家:“你们的想法与我一样,可是天下的臣民会怎么样看待此事?”

几个人一齐说:“晋王仁义孝顺,天下久已闻名,不会有异议。如果我们欺骗皇上,百死不辞。”

唐太宗在几位重臣面前流露悲伤,又拿刀自向,感觉有一点表演的成份,目的是逼他们顺从自己的意志,其中最主要的是长孙无忌。唐太宗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常常表现出性格中犹豫、迟疑的一面。好在他的身边集合了一群精英之材,总能帮助他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这一次也不例外。

到此,唐太宗终于下定决心,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李承乾谋反的案件也可以结案了。四月,皇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发往黔州安置。汉王李元昌被赐死,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被处死。

侯君集到底是一条汉子,临刑之前对监刑的官员说:“我稀里糊涂,沦落到如此地步。其实我怎么会造反呢?当年我也做过将军,为国立过大功,请求皇上给我留一个儿子,让我长享祭祀。”

唐太宗听说之后,留下侯君集的妻子和一个儿子,流放到岭南,其余的家人处死,家财抄没入官。

废掉李承乾的第二天,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承乾身边的许多官吏都受到处罚,于志宁却是例外,唐太宗不但没有惩罚他,又让他到李治身边,依然担任太子左庶子。

那以后,唐太宗对皇太子李治不太满意,又想改立李恪。李恪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三,被封为吴王,兼任安州都督,唐太宗的二儿子李宽死得很早,李恪的地位就比较特殊。李承乾被废掉,这种特殊性更加明显。

李恪的生母是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给李世民生下李恪和李愔两个儿子。李恪虽然是庶子,但血统高贵,在大臣与百姓中间名望很高。当初唐太宗早早让李恪到自己的王国去上任,对大臣们说:“我也不舍得让李恪离开,希望能经常见到他。可我更希望他们这些庶子都能变得成熟一些,可以独挡一面,将来我死了,他们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做国家的籓屏。”

唐太宗的一番话,显出他对庶子们的慈爱。李恪临行之前,唐太宗又赐书给他,说:“你现在就要离开我,我不送你珍宝,只送你良言,你要体会我的苦心。”唐太宗要求李恪“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

李恪擅长骑射之术,文武双全,各方面很像自己的父亲。唐太宗打算改立李恪,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唐太宗问:“你是不是嫌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这个孩子果敢英武,处处都像我,将来一样会保护你的。”

长孙无忌说:“李治性格仁厚,是守成的君主。凡事最怕举棋不定,皇储大事,尤其忌讳反复。”

唐太宗明白,长孙无忌代表的外戚集团势力强大,只好放弃李恪。长孙无忌从此对李恪充满敌意。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的时候,长孙无忌趁机把李恪归入案中,判他死罪,以绝后患。

李恪冤屈,也明白自己是被谁陷害的,临刑之前高喊:“天地有灵,将来一定族灭长孙无忌家族!”

皇权斗争中的失败者,性命往往比平民更脆弱。贞观十九年,庶人李承乾死在黔州。

另一个失败者李泰,先是被夺去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等职务,改封为顺阳王,关押在将作监,以后又被责令离开长安,迁居均州的郧乡县,政治生命到此结束。

唐太宗一直念念不忘这个胖儿子,曾经拿着李泰的奏章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喜欢李泰的文才,我时时惦记着这个儿子。可是,为了李氏江山的稳固,只能这样处置他,让他们兄弟们相安无事。”

一番话,尽显一个老父亲的无奈。唐太宗要让后代避免李承乾、李泰这样的问题,写下一份诏书,给后代子孙立下一个规矩:“从今以后,如果皇太子行为不端,其它的皇子企图取而代之,两人都要被废为庶人。传之子孙,以为永制。”

唐高宗永徽三年,李泰死在郧乡,时年三十五岁,死因不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 枉做刀下鬼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兴冲冲地叫来大画家阎立本,让他给24位开国功臣画像,排名第一的就是长孙无忌。阎大画家抬头一看,文可安邦的长孙国舅,长得离“玉树临风”实在有差距,说“以胖为美”还差不多。于是,辛辛苦苦若干天,第一功臣的肖像活灵活现地挂上了凌
  • 长孙无忌早年经历是怎样的?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隋朝末年
    12-28 长孙无忌
  • 长孙无忌是怎样辅佐唐高宗的 长孙无忌生平简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太子李治悲痛欲绝,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长孙无忌请李治处理政事以安内外,李治仍哀哭不止,无忌道:“陛下将宗庙社稷交付殿下,您怎能只知哭泣?”他秘不发丧,并让李治迅
  • 武则天与长孙无忌之争 背后竟有如此秘密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成为高宗的皇后是她走向成功巅峰最重要的一步,然而在迈出这一步的时候,却被高宗的舅舅,当时的宰相长孙无忌阻拦,为什么长孙无忌偏要和武则天过不去呢?是因为他预先识破了武则天的野心?还是另外有什么不可告
  • 长孙无忌的妻子是谁?长孙无忌的妻子简介
    长孙无忌资料简介:中文名:长孙无忌别名:长孙辅机朝代: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日期:597年逝世日期:659年职业:顾命大臣、太尉、扬州都督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代表作品:《贞观律》《律疏(唐律疏议)》死因:自缢葬处:黔州
    12-19 长孙无忌
  • 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简介 长孙冲结局是什么
    长孙冲,河南洛阳人,唐朝驸马,长孙无忌之子。贞观七年(633年),时任宗正少卿的长孙冲娶唐太宗第五女、他的表妹长乐公主李丽质。贞观十七年(643年),长乐公主去世。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倒台,时任秘书监的长孙冲流放岭南。长乐公主李丽
    12-18 长孙无忌
  • 唐朝第一政治大案 长孙无忌除掉了多少皇亲国戚
    长孙无忌所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进一步剪除魏王李泰的党羽。岑文本、刘洎、马周虽然已经去世,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柴绍的儿子柴令武等李泰的支持者还在。长孙无忌最想害死的是李泰(此时李承乾已死)。但高宗素来友爱,不仅死活不肯答应,反而对这个落魄的哥
  • 长孙无忌担任宰相后是怎样辅佐唐太宗李世民的
    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太宗礼遇,能够出入太宗卧室,同年七月,唐太宗又拜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有人进密表劝谏,认为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唐太宗将
  • 宰相长孙无忌是怎么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长孙无忌出身于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
  • 长孙无忌下场 竟被逼自杀的贞观时期最惨名臣
    贞观名臣里下场最惨的,当然要数侯君集和长孙无忌。侯君集被列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的主要罪犯,贞观十七年(643)处斩。临刑前侯君集以个人战功名义乞求保留一个儿子以传香火。太宗听了他的请求,将他的妻儿,流放岭南。长孙无忌不仅坚决不支持武则天进步,
    11-27 长孙无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