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败原因 是源于起用下层失意文人?

   2020-10-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谈及明末农民战争,人们在赞扬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说到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妨先从他任用的谋士谈起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一

谈及明末农民战争,人们在赞扬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说到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妨先从他任用的谋士谈起

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崇祯三年(1630年),他带领村里一批饥民投奔起义军,不过直到崇祯十三年攻入河南之前,他都不曾吸纳一名儒士,遇到重大问题,只能同身边的起义将领商议解决.

崇祯十三年秋,李自成率少数人马攻入河南淅川、内乡一带,起义队伍也从50骑迅速发展至数万人。随着起义势力的复兴,牛金星等几个失意知识分子前来投奔,李自成随即任命他们充当谋士。他们对农民军军纪的整顿、人才的招聘和政权的建设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特别是帮助李自成制定“均田免粮”的口号和“五年不征”“不当差,不纳粮”“平买平卖”的政策。

不过,李自成起用的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是下层的失意文人。如牛金星,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通天官风角诸书,亦颇讲孙吴兵法”,曾做过塾师,因儿媳之死,与姻翁王士俊反目兴讼,被官绅合谋诬陷,逮进大牢,革去功名;河南人宋献策,连个秀才都不是,但粗通文墨,“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学”,崇祯十四年经牛金星引荐加入起义队伍,向李自成献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还有一位流传很广的所谓李自成的“谋主”——河南杞县人李岩,但自清代以来就有不少人考证其为“乌有先生”,就算实有其人,也不过是个举人。

后来,随着起义势力的不断壮大,李自成还任用了其他谋士,但层次都不高。这些下层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乡野或江湖之间,不仅缺乏带兵打仗、从政治国的经验,而且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他们的出谋划策,也就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与失误,从而为起义军的日后败亡埋下祸根。

比如说,“均田免粮”的口号和“不当差,不纳粮”“五年不征”的政策问题。在当时,这些无疑会赢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但绝对平均主义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况且赋税是国家机器存在的基础,不征赋、不派役,大顺政权的机器就无法运转。因此,农民军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但大顺政权的解决办法却是追赃助饷,即严刑拷打迫使官绅交出财产,以充军费。在河南,大顺政权的官员“下车即追比助饷。凡有身家,莫不破碎,衣冠之族,骚然不得安生。甚则具五刑,而死者比比也”。这种做法造成的后果,就是将明朝的官绅乃至士大夫推向明王朝或清王朝一边。吴三桂之所以在投降大顺政权后又叛顺降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父吴襄在北京城破后被逮捕“索饷二十万”。

再比如,这些谋士对当时全国形势及其走向的把握也不够准确。当时,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存在着农民军及其建立的政权(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明王朝和清王朝三股互相角逐的势力。不论农民军与明朝哪一方获胜,最终都还得与清王朝展开一场生死搏杀。然而,不管是李自成本人还是其身边的谋士,都缺乏这种统揽全局的眼光,根本没有预料到将来清军入关、问鼎中原的可能,结果终致败亡。

那么,李自成为什么要用低层次而不是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充当谋士呢?这就触及到李自成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了。

李自成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没有受过教育,没什么文化,也不熟知以前的开国皇帝如刘邦、朱元璋等任用知识分子夺取天下的历史。加上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人一旦高中做官,就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李自成对此不免心生厌恶。因此在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知识分子都采取一概拒斥的态度,崇祯十五年甚至还发生过劓(削去鼻子),刖(砍去双足)襄城诸生的事件。这种粗暴的做法,无异于为渊驱鱼,把知识分子都推向敌对营垒。

后来,李自成虽依靠牛金星等人陆续招募了一些明朝进士,但也只是让他们担任具体的行政职务,未曾任用他们充当谋士,这说明他对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还是心存疑忌的。即使崇祯十七年(1644年)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也只录用四品以下的明朝降官,三品以上独用原明朝侍郎侯恂,那还是因为侯恂被崇祯关进了监狱,李自成认为他必定恨透了明王朝,可为农民军所用。

不仅如此,李自成还规定,所有大顺政权的文官一概受武将即起义农民将领的节制。就是这些被任用的明朝降官,李自成也从未认真征询过他们对天下大势及治国治军的意见。其实,这批降官中不乏对全国形势有清醒认识并具治国治军才干者,有的后来降清,就被清廷擢任六部尚书甚至大学士,为清廷剿灭农民军和南明的抗清武装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李自成能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在站稳脚跟之后,广泛网罗知识分子特别是有真知灼见的高层知识分子,那么他在制定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时就可以少犯或不犯错误,大顺政权也可以稳定下来,击败清王朝的进攻,进而统一全国。

当年农民军、明王朝与清王朝的角逐早已随风而逝,现今重温历史,我们不应忘记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深刻教训: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任何革命都将走向失败;没有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任何政权都会走向败亡。

 
标签: 李自成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解析李自成进北京短短42天就兵败逃离的原因
    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破北京城,那么进城之后的李自成又都干了些什么呢?李自成进北京李自成入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抚百姓,而是下令全城搜寻崇祯帝后,并声称死活不论,在其手下找到崇祯帝后的尸体之后,李自成又下令以贱民之礼入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竟是因为过于自大?
    李自成可谓是反明的最具代表性人物,他也将反明进行到底了,在反明的过程中李自成表现的非常的英勇顽强。但在当时的民族大义之上,李自成就表现的有些怯懦,李自成的抗清只能说成是被动抗清。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城之后,崇祯皇帝自缢于树下,大明政权已经分崩离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生死之谜 满清与南明均未取得其首级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
    12-31 李自成
  • 李自成吃活人真相 明朝福王朱常洵竟被活炖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阳福王府邸里,人声鼎沸,烈焰腾腾。王府中堂广场上,烘烧着一口从洛阳郊外迎恩寺抬来的“千人锅”。巨大的铁锅内,撒满姜、葱、蒜、桂皮、花椒以及无数高汤炖煮用料,奇香扑鼻。熊熊烈焰中,最骇人心目的是,巨锅
  • 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大?
    历代农民起义对社会都会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破坏性也很大。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李自成和洪秀全起义,在一定程度上都延缓了中国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那么,李自成和洪秀全,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更大呢?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帝国李自成出生于1606年,死亡于16
  • 李自成神秘失踪后的终结局到底如何?
    李自成,字鸿基,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人,是明末农民起义军最主要的领袖之一,又称李闯王。崇祯三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聚众起义,后来,又率众投奔了当地的另一股农民军高迎祥。崇祯九年,高迎祥被俘就义之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
    12-27 李自成
  • 李自成为何杀辅佐自己的功臣李岩?李岩怎么死的
    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李岩?明末爆发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在李自成的起义队伍中,有一位著名的谋士李岩,他提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为起义部队赢得了民心。对李岩的结局,《绥寇纪略》中作了记载:定州失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大惊
  • 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京大明都城为何会不攻自破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数十万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试图凭借京城九门坚固的城防,并依靠三大营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与“流贼”决一死战。但令人惊讶的是,吴三桂所部迁延不进,三大营十余万人不战自溃,京城九门不战自降,绝望
    12-26 李自成
  • 揭秘闯王李自成兵败之谜
    李自成明末起义,一直以来都受到历史学家的高度赞扬,认为是最富有斗争性的农民起义。他最终推翻大明朝,号称拥有100万大军。但是这100万大军却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被清兵击溃。除了李自成自我的骄纵之外,到底还有什么原因?闯王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
  • 李自成兵退时掠夺故宫宝物究竟藏于何处?
    一代闯王李自成战败兵退京城时,将故宫国库中的国宝掠夺一空,意图作为日后东山再起的财力支持,其部将用了九艘大船转移国宝,也因为被盗运,国宝数据已经成为一个迷,但从元明历代官窑生产数量来分析,被掠夺国宝几十万件是可预计的。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
    12-25 李自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