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后降清,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获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清史演义》这个记述,在民间广泛流传。审阅有关洪承畴降清的所有能看到的史料,绝无“演义”中记述的这些内容。“演义”属小说类,情节可以根据作者爱憎进行编造,本不足信。显然,这些编述的目的,在贬低洪承畴和贬损庄妃。
事实上,庄妃是不可能独自一人去看望洪承畴的,起码会有宫女随从;而且,沈阳的清宫院落不是很大,皇太极住的清宁宫,与庄妃所住宫室在一个院落,庄妃的一举一动其他嫔妃也能看得到。皇太极为顾及自己的颜面,也不会同意庄妃去用“美人计”说降洪承畴,这是一般常识。况且,《清史演义》在讲这个内容的第一句话就是:“原来洪承畴人本刚正,只是有一桩好色的奇癖。”这话自然是丑化洪承畴的。
实际上,洪承畴在个人生活上很遵守儒家道德,并没有什么风流之举。庄妃说降洪承畴未必是历史事实。但庄妃聪明贤慧,为皇太极出了劝降洪承畴的主意,倒还是有可能的。庄妃即孝庄皇太后在清朝历史上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帮助年仅六岁的福临战胜多尔衮等强大对手登上帝位,又帮助康熙消灭了鳌拜。在清朝入关之前,庄妃最具传奇的传说就是她劝降了曾誓死不降的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
松锦战役失败被俘后,洪承畴被关押在故宫里边的三关庙内,皇太极多次派人劝降,洪承畴不予理睬,甚至绝食求死。后来降清的汉官范文程前去劝降,他发现洪承畴几次将落在衣服上的灰尘掸去,于是他回去告诉皇太极,说洪承畴“必不死”,美女劝降的计划开始展开。在夜深人静之时,洪承畴卧在床上,这时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妇走到面前,轻声软语地叫声“大人”,然后表示了对洪承畴誓死如归气节的仰慕。洪承畴立刻感觉到被人关心的温暖,世上竟有这样了解他的美女,不禁想到自己统率千军万马的威风和家中的娇妻美妾,求死之心立即动摇。美女见机送上一杯香茶,多日未进食的洪承畴喝下后立刻精神了许多。美女走后,洪承畴觉得人间美好,决定降清。
传说中,这位美女就是庄妃。佟悦介绍,这些都是野史中的传说,没有文字作证。历史资料记载,皇太极亲自到三关庙看望洪承畴,并亲手将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于是跪地称臣。佟悦分析,在皇太极劝降之前,可能已经有美女做好了招降的前期工作,庄妃劝降也有可能。如何评价洪承畴其人呢?评价历史人物,必须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才能站得住脚,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根据唯物史观,对待人民的态度和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是否有贡献来看,洪承畴对人民有益,对社会和国家有功。
洪承畴随多尔衮入京时,针对以往清兵到处烧杀掠夺的野蛮行径,提出约法三章“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务”,同时免除三饷。进军江南和云贵,又减少苏杭赋税,停征漕粮,疏请朝廷赈济边民。这就是洪承畴“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政绩。再者,他借助入内院佐理机务,参与国家大计之机,制订一系列安邦定国的重要措施,诸如袭明制,行保举,选人才,学汉语等。招抚江南时,贯以“以抚为主”的方针,招抚安徽、江西要地十三府,以及豫、鄂、湘四十余寨。招降福建郑芝龙,减少战争损失和生灵涂炭。经略西南王省,实行“以战为守”,“广示招徕”,“开垦田亩”等政策,迅速绶靖南疆,实现国家统一。综上所述,洪承畴有惠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功于国家,应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