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3年,四月六日,唐太宗废黜了当时的太子承乾。在第二天就宣布新太子为李治。盛世唐朝有了新的继承人,李治,正式走进史册。
那么,李治到底表现得怎么样呢?《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贞观十八年,太宗将伐辽东,亲自出征。让皇太子李治留镇定州。咱们李治知道皇帝要去前线,非常担心父皇安危,每天忧思伤神。这样的表现,无疑是孝在心头。
唐太宗晚年经常生病,有次病重期间,李治日夜伺候,端茶喂药,非常仔细。甚至,因为忧愁劳累,年纪轻轻还白了头。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因病逝世。李治的即位诏书上,文辞表达了失去父皇的哀痛。文中说,皇帝弃天而去,我“痛贯心灵,若置汤火。思遵大孝,不敢灭身”。如果不是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之”的训导,李治就要跟随太宗而去了,李治的孝史书昭昭,尽人皆知。
与此同时,太子殿下对兄弟的关怀那是掏心掏肺。当时,李承乾成为庶人,什么待遇也没有了,居住黔州。李泰也沦落成顺阳王,居住均州。李治太子听说之后,就告诉皇帝,说李承乾和李泰生活很艰苦,再怎么样,也是皇室子弟,不能太磕碜。太宗听后,立刻就要有关部门善待他俩。也正是太子李治的这番话,让太宗很庆幸,自己选的太子宅心仁厚,有帝王命。以后他们兄弟之间不会有血腥冲突了。李治确实真心对待兄弟。不难看出,太子李治真是德才兼备,有情有义的一个人。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对于风云诡谲的帝王之家也是这样吗?恐怕不见得了。帝王之家,兄弟想杀是常有的事,自相残杀的例子不胜枚举。看到这样的李治就让人想到那个自恋的美男子隋炀帝杨广,在还是晋王的时候,为了讨得父母欢心而委曲求全?结局呢?终于替代兄长成为太子,如愿以偿登上帝位。从古至今,政治舞台上,都是以权为出发点,牵涉太多利益,皇帝拥有至高的权利,人人都想坐上龙椅,或夺位或计策。所以对于李治这样的政治家,怎么做,会不会表演决定着他们能否登上帝位,能否坐拥江山。在皇室,不管是太子还是嫔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皇帝面前做不真实的自己,不言而喻。这种有目的有取向的表现,就是表演,毫无疑问。
太子李治的这些行为也让我们留下了疑问,他这一生究竟是天性而为还是表演不停呢?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把这一切都弄清楚,但不可否认其中不乏表演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