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称制,实则就是不称帝的女王。之所以她能够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坐稳江山十多年,光是狠,肯定是不够的。还与她懂得适可而止,有时能听从谏言有关。在大政方针上,吕后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从善如流。
比如,吕后就没有把与匈奴的关系搞砸。
这可不是个小事,要知道,整个西汉都跟匈奴苦命地纠缠在一起,每一朝君王都被匈奴骚扰,头痛不己。关系不恶化,就是大功。
当初刘邦还在位的时候,匈奴的步步南侵,以及其北方各种反汉势力的存在,也令刘邦内心不安,他召来刘敬问计。刘敬劝刘邦说,天下初定,动武不宜;匈奴野蛮,仁义难施;最好的办法,是派出嫡长公主去和亲。这样,皇帝你就成了单于的老丈人了。
此时,鲁元公主已嫁人,不过刘邦向来是没什么儿女情长的,他赞成这个做法,就跟吕后商量。吕后当然哭哭啼啼不能同意。何况,其兄吕泽就是在匈奴侵犯代地时出征受伤的,再让女儿嫁到匈奴实在不合适。刘邦不得不让步,挑了个宗室女封为长公主送到匈奴,再送了丰厚的陪嫁。
终究,刘邦还是暂时笼络住了匈奴。
到了惠帝的时候,冒顿单于写信派人对吕后说,我对你们的中国土地很感兴趣啊,看你也是单身了,也没什么玩的,不如嫁给我吧,那么你的就是我的了。吕后大怒,叫来陈平和樊哙、季布等人,想要斩掉使者,发兵出击。樊哙说要出兵十万,必然能打败匈奴,“横行匈奴中”。季布极力反对:樊哙你这是误国!当初你为上将军,隅兵三十二万,把高祖皇帝围在平城里,都快死在那里了。现在伤疤还没好呢,你还敢在这里吹牛!
吕后一想有理,听取了经验,写了一封信,把汉朝贬损了一番,更把自己也贬损了一番:“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无法满足单于的欲望,请单于放过她;而且“蔽邑无罪,宜在见赦”。低声下气,一至于此。与此同时,大汉还答应“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冒顿单于”。
一个人若是自己趴得很低,低到尘埃里,吃灰;那么,想踩你的人也觉得没劲了。冒顿同意了,并接受宗室女的和亲。
由于有娄敬(后赐姓刘)、季布等人的协助,且念及刘邦在世时吃过匈奴的大亏,虽然匈奴时时在边境抢掠挑衅,吕后都一直奉行哑忍、退让、和亲、送礼的政策,在惠帝年间、吕后执政年间,均与匈奴相安无事。虽然后世对吕后的自污、自保的行为一直有争议,但我觉得,在具体的情境下,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当时,民生凋蔽的汉朝实在无力和蒸蒸日上的野蛮民族为敌,出兵挑事,确为不智。
吕后在国家大政和外交上面,总体来说,奉行的是消极的态度,对老百姓的干扰较少。而这种无能力、无作为,恰恰成了她的优点。正如曹参整天喝酒宴会,不务正业,拿着丞相的薪水啥也不干,反而成了“萧规曹随”的美德和佳话一样。这是历史的吊诡,还是人性的反讽?不能不令人唏嘘。
事实上,直到文帝和景帝时,汉朝都对匈奴采取了息事宁人的策略,总算存了点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