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大战赵国如何陷入反间计的?

   2020-09-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而“陷队之士”是砍一个脑袋,晋升一级爵位。因此,秦军兵士一上战场,立刻就变成一头头饥饿咆哮的虎狼,看到敌人就红了眼,勇猛无比地撕咬残杀。割下敌人的脑袋,或别在腰间,或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继续

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而“陷队之士”是砍一个脑袋,晋升一级爵位。因此,秦军兵士一上战场,立刻就变成一头头饥饿咆哮的虎狼,看到敌人就红了眼,勇猛无比地撕咬残杀。割下敌人的脑袋,或别在腰间,或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继续追杀自己的对手,绝不后退,绝不手软,除非战死。

然而,令这支恐怖军团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遭遇到赵军统帅廉颇的顽强抵御。

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赵军统帅廉颇立即改变策略,他对于秦军作战特点深有认识,知道如何对抗。廉颇认为,秦军远来,利在速决,若况日持久,则后援补给不易,将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并最终败退。

于是,廉颇率全军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

在赵军长达4个多月的坚守中,秦军团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攻击,极具毁灭性的沸腾巨浪,一浪高过一浪,席卷而来,又被赵军顽强地抵挡而去。他们并没有被淹没,无论伤亡多少人,长平谷地终究是他们的阵地。无论魔兽一般的秦军团如何凶猛进攻,他们誓死坚守到最后一个人。

廉颇的坚守,使秦军攻势屡屡受挫,无法再进。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了。

无数重大战役告诉我们,在战场上两军对峙、僵持、无法进攻时。往往是一个或多个计谋改变形势。

这一次,秦军使用的计谋是反间计。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史记》中记载: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实际上,秦人能使用这一计谋,是赵孝成王给他们的机会。由于赵军顽强坚守,伤亡者甚多,孝成王认为廉颇是因为胆怯而不敢出战。此时,秦国派间谍携带大量黄金到赵国进行离间,声称: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怕赵国派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

提出这个计策的人,就是秦相范雎。

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早,范雎作为一名低级官员以随从的身份和魏国使者出使齐国,倍受齐国国君赏识,暗里许以重金希望范雎能在齐国为官,被范雎一口拒绝,但是国君摆宴请他的消息传到国内,宰相魏齐认为他一定是出卖了魏国,所以才被齐国国君这样厚待。将范雎捆绑到众官面前,严刑拷打,被打断肋骨,牙齿脱落,范雎假死来躲避酷刑,魏齐命人将他拖到茅厕,下令所有官员和从者向那满身血污的“尸体”撒尿,来表示对国家的忠诚和卖国贼的痛恨。

范雎哀求狱卒将他救出,伤势复原后逃到秦国,向当时的秦王嬴稷提出“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嬴稷被这么一个从天而降的计划刺激得欢天喜地,马上将范雎拜为宰相。

这个外交政策是非常可怕的,它使所有的国家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以便于秦国各个击破。秦国对一些距离遥远的国家,如齐国、燕国和已经衰亡的楚国都修书和好,而对跟自己接壤的魏国、韩国、赵国大举进攻。

现在,秦军进攻赵国,范雎使用反间计,孝成王原本就恼怒廉颇军伤亡过多,又听到秦国的离间之言,决定派赵括代替廉颇指挥。

赵括是个怎样的人呢?《史记》中对他有简略的介绍:赵括自小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赵括少时熟读兵书,常于人前论兵事,以为天下无能及己也。众人皆服其才,惟其父赵奢认为他夸夸其谈,难委以重任。甚至说:“我的儿子将来要是不做赵国的将军,那倒是赵国的福气,万一不幸让他当上赵国的将军,那他一定是个败军之将。因为他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问题!”

因此,孝成王做出让赵括代替廉颇出任赵军统帅的决定后。蔺相如对孝成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孝成王别派他儿子去。孝成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长平之战的坑用45万白骨来埋 真相却不是中反间
    长平之战的失败通常归咎于赵军主将赵括的无能,他只会死读兵书、纸上谈兵。正是由于赵括的冒然出击,使赵军中了秦军的埋伏,四十五万人于是全军覆没,仅剩下240个年幼的士兵回国报信。再往前推一步,赵军主将本是廉颇,他根据敌强我弱的现状,实施坚壁清野
    12-21 反间计
  • 真实的赤壁之战 曹操并没有中反间计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
  • 宋代史上谍战不逊潜伏 僧人反间计读诗送情报
    《孙子兵法》之“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首先,间谍的“素质”要高。忠诚、不怕死、机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那时打仗是家常便饭,探听敌情就成为间谍的重要任务。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顺利完成任务,他们经常得走一些羊肠小道、丛林峭
  • 袁崇焕死于反间计?实在经不起推敲
    明末著名抗清(后金)将领袁崇焕以擅自与后金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被凌迟处死。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
  • 袁崇焕真的死于反间计吗?是否叛国谋反了
    明末时期,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对明朝虎视眈眈,袁崇焕驻守的宁远久攻不下。袁崇焕成了努尔哈赤的一块心病,随之抑郁而死。努尔哈赤死后第二年,其子皇太极继承遗愿,亲自率领人马,攻打宁远,袁崇焕亲自督战,用大炮猛轰金军。皇太极见不是对手,只好退兵。袁崇
  • 明朝袁崇焕之死 真的因为中了清军使的反间计?
    在我国历史当中,袁崇焕可以说是一位受到争议最大的将领。哪怕是如今,袁崇焕是忠是奸仍旧有很多的争议。袁崇焕因为叛国罪这一个罪名,被崇祯皇帝处以死刑,最终被明朝百姓分食其肉而死,不可谓不惨。那么到底是崇祯中了努尔哈赤的反间计误杀了忠臣?还是袁崇
  • 反间计故事之一 用反间计除去乐毅的人是谁?
    田单是怎样用反间计除去乐毅的?反间计,原文的大意是说:在疑阵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万无一失。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
  •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并非反间计那么简单
    袁崇焕之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明朝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是,综合历史来考查,其实反间计只不过是导火索,使崇祯有了杀袁崇焕的借口。其实,崇祯对于袁崇焕隐忍已久,即使没有反间计,袁崇焕仍然难逃一死。一、擅杀毛文龙埋下祸根。崇祯二年(公元1629
  •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注释】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纷六二。《象
    10-09 反间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