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最经典的三国故事之一。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兵者鬼道般地弄险,抓住司马懿老谋深算的心理,果断地采取了非常罕见的“虚而示而之虚”的策略,把仅有的2500多名士兵隐藏起来,增加了司马懿的疑虑。
他知道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所以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这种认识,采用了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这是一场精彩的心理战,也是诸葛亮大智慧大谋略的体现。但是司马懿真有那么谨慎吗?作为一个大战略家,司马懿在三国后期是不逊于诸葛亮的存在,为什么不冲进城去反而要担心中埋伏呢?要知道西城即便有埋伏也容不下多少军马,怎么也抵不住手下的十五万大军。
所以说司马懿撤退是有自己的考虑的,因为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他在魏国的地位不像诸葛亮之于蜀国,魏国的曹家人都猜忌他,主人对他也不放心,他好不容易当上将军,是因为诸葛亮带大军压境,有诸葛亮的存在所以才有他的存在。
如果司马懿打破城池把诸葛亮擒获后,那么曹魏皇帝也会按着飞鸟尽良弓藏的规则把他也杀了,司马懿是深谙政治谋略的,这是他大智慧。所以脍炙人口的空城计,其实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进一步研究分析,说不定还会有别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