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初次对决,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较量。只谈正史,不说演义,看看诸葛亮与司马懿的龙虎斗,到底谁更厉害?
一、架空李严,再出祁山
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仿照孙策托孤张昭与周瑜,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与李严,按理说诸葛亮主内政,李严统军事。但在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赴南中平叛,一下子剥夺了李严对中央军的控制力;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北伐前夕,又邀李严增兵汉中,李严不愿意,就以各种理由拒绝,并要求划五郡另立巴州,归其所有,作为增兵的交换,但被诸葛亮拒绝;建兴七年(228年),诸葛亮收复武都、阴平二郡,李严诱导诸葛亮效仿曹操“称王加九锡”,再次遭诸葛亮拒绝。到了建兴八年(230年)七月,曹真伐蜀,面对大军压境,毕竟国家安全是第一位的,李严不得不支援汉中,但同时又开出条件,希望自己也像诸葛亮一样开府治事。而诸葛亮则恩威并重,一方面拒绝其开府,另一方面升其为骠骑将军,并任命其子李丰接任江州都督。于是,李严带领两万人马从江州沿米仓道进驻汉中。
既然李严把人马已经拉到了汉中,诸葛亮再无顾忌,于是很快,收了李严的兵权,这让李严更加不爽,索性改了名字,叫“李平”,以暗中表达内心不满。
李严到汉中半年后,即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再次启程,开始了第四次北伐。
此次北伐,仍由诸葛亮亲自挂帅,参谋团有护军费祎、中监军邓芝、丞相长史杨仪、丞相参军马忠等;指挥官有前军师大将军魏延、督前部高翔、督后部吴班、无当监王平等,总计六至七万人马,为历次北伐最多。除此之外,诸葛亮也给留守汉中的李严,配置了些人马,一则防止曹魏进攻,另一方面,万一前线胶着不下,李严也可以率军北上牵扯敌人。而李严本人,被任命为“中督护兼署丞相府事”,说白了,就是负责人员补充、粮草调配等方面的事宜,蒋琬为其副手。作为汉中的二号人物,只负责管理后勤,李严内心的阴影可想而知,而这些,都为接下来的北伐,埋了一个大坑。
二、曹真病故,司马掌印
此时魏国方面正处于曹真伐蜀后处于修整期。具体为:大司马曹真驻长安,车骑将军张郃驻洛阳,征蜀将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驻陇西,后将军费耀驻上邽,贾嗣、魏平驻守祁山。
诸葛亮于二月出汉中,水路运粮,陆路行军,三月兵临祁山,具体路线请参考作者(头条号故道之路)我的上一篇文章。消息传到长安,此时曹真已经病入膏肓,只得要求各地坚守城池,不得擅动,同时向洛阳求援。
曹睿紧急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司马病重了,这该怎么办?结果满朝文武倒认为大可不用担心,理由就是根据情报,诸葛亮没有带辎重,坚持不了多久,“不击自破”;甚至还有人出主意,说把上邽附近的麦子先割了,饿死敌人。大臣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没有发现蜀军的运粮大队,殊不知,此时的粮道已改为水路,而运输工具,则用上了诸葛亮亲自设计的“木牛”。
面对大臣们的经验主义,轻敌之风,曹睿觉得不放心,于是,紧急调司马懿从南阳赶赴洛阳,并对他说“西方事重,为君不可负者。”司马懿也二话没说,立刻去长安换回曹真,“督雍、凉二州军事”,并与张郃汇合。不久后,曹真病逝,从此,司马懿全面接管了曹魏的中央军,军队人数大致十万左右,另外还督管陇右的两至三万守军。
张郃见到司马懿后,打探到汉中还有军队留守,担心诸葛亮又搞声东击西,便劝司马懿分兵驻防关中的雍县、眉县一带,但是司马懿不听,并对张郃说:“要是分兵后,咱们去祁山的兵马能打赢诸葛亮,那就分兵;要是打不赢,岂不是重蹈当年楚国被黥布各个击破的覆辙吗?”。于是,司马懿进驻隃糜(现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准备沿陇坻道,也就是街亭的那条路,开进天水。
三、围攻祁山,上邽割麦
很快,蜀汉军队将祁山堡团团围住,曹魏守军有限,贾嗣、魏平等不敢出战,只得向司马懿求援。司马懿命令费耀、戴凌留四千精兵守上邽,其余由郭淮率领,全部去救祁山,同时自己日夜兼程赶赴战场。诸葛亮听说郭淮等人前来,便亲帅大军迎战,大胜,郭淮等人只能退守上邽。诸葛亮留一部分人马继续攻打祁山,自己则亲率主力包围上邽。此时诸葛亮面临的情况,与第一次北伐何等相似,同样的围攻祁山堡,同样的在上邽困住了郭淮。不同的是,面对司马懿的援军,诸葛亮这次再也没有派马谡之类远去街亭“堵援”,而是打算把司马懿放进来,再消灭之。话句话说,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已经由一伐时的攻城略地,上升到现在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正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当年街亭之战,表面上看是主动去“打援”,本质上却是被迫分兵去堵张郃,还把战线拉长了400里,结果被各个击破。而这回的战术,表面上是把敌人放进了陇右,实际上却拉长了敌人400里的补给线,一正一反,800里的距离,使得诸葛亮既可在上邽以逸待劳,又可呼应祁山分队,而司马懿不得不从洛阳到长安再到天水,长途跋涉,疲于奔命。从此,战争的主动权,落在了诸葛亮手中。
正因如此,靠近上邽后,诸葛亮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在城东二里的一处高地安营扎寨,当地人叫它“下募城”,全军休息,等待司马懿。考虑到战争可能会持久,上邽一带又是陇右少有的产粮区,虽然麦子还没有熟,就算自己不吃,也不能留给敌人,于是诸葛亮命令把上邽周边的麦子全部割掉。这样如果战斗打到秋天还没结束,曹魏方面也将面临陇右无粮的困境。诸葛亮再次让自己的劣势和敌人拉平。
很快,曹魏的援军赶到。司马懿见诸葛亮没在渭水设防,很得意,觉得诸葛亮也不过如此,于是索性渡过渭水,也夯土搭寨,与诸葛亮对峙起来,当地人叫它“上募城”。
殊不知,他正在落入诸葛亮精心设计好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