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杨修并非死于恃才放旷 而是死于不忠?

   2020-09-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杨修,何许人也?熟知三国的朋友想必对杨修都不陌生。杨修,字德祖,出自东汉名臣世家,其父杨彪,祖父杨赐,再往上数,杨秉,杨震皆为东汉时期的柱国名臣,堪称东汉时期的政治奇迹。那为什么传到杨修这,这种政治奇迹就嘎然而止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一探其中

杨修,何许人也?熟知三国的朋友想必对杨修都不陌生。杨修,字德祖,出自东汉名臣世家,其父杨彪,祖父杨赐,再往上数,杨秉,杨震皆为东汉时期的柱国名臣,堪称东汉时期的政治奇迹。那为什么传到杨修这,这种政治奇迹就嘎然而止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一探其中原由。

关于杨修之死,史学界大多认定为死于恃才放旷。其实这个说法未免有些牵强,如果真认为杨修是恃财放旷而死,那很可能不是杨修死了,而是我们的政治智商已经死了。下面我们可以从正反两面解析杨修死因,并给出符合伦理逻辑的死因:

死于“恃才放旷”?非也。杨修有才不假,据《后汉书》记载,此人才华横溢,天赋异禀,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其才决不在被奉为集“建安文学”之大成者——曹植之下。杨修的才华,也得到了他的主子曹操的充分肯定。《世说新语》里就描绘到,曹操也曾当面夸奖杨修,更以自叹不如表示赞美。当然,我们都知道,那只是曹操谦虚的说法。曹操这么做,其实是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一种惜才爱才的表现。那杨修的恃才放旷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后人议论最多的就在“猜字谜”,关于什么,“合子谜”,“阔字谜”之类的故事,众人皆知,我们就不展开来讲了。但究其原因,这些所谓的猜字谜无非就是屡次挑战了曹操忍耐的极限。

如果我们要这样认为,那我们就彻底误解曹孟德了,这样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与不客观。曹操对人才的爱远超过了我们想象的极限。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的曹操不仅自己就是个杰出人才,而且他对广纳天下贤士的那种追求可谓是到了近乎疯狂的境界。据《三国志》记载,曹孟德在位时期,帐下的文臣武将永居三国之首。才华横溢者,岂止杨修一人,诸如荀彧,郭嘉,徐庶,司马懿这些之才都在杨修之上,而这些人都能被曹操所接受。这些人中,严格来讲,比杨修恃才放旷有过之而不及者大有人在,然而这些人都会得到曹孟德的宽容。而且曹孟德不仅在于广纳人才,还精通人才派系的平衡,“红袍绿袍”之争就是个证明。他历来主张对待人才,不偏不倚,天下英才要做到皆为我所用。赤壁之败后,更是大发感慨,毫不掩饰地公开表达对人才的追忆:哀哉奉孝,惜哉奉孝!所以观其孟德言行,绝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主。显然,杨修死于“恃才放旷”这一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死于不忠 ,参与子嗣之争就曹孟德来讲,你下面的人恃才放旷,他还可以容忍,但你要是不忠,这就犯了历代君王大忌,必死无疑,历朝历代皆如此。那何为不忠?不忠就是不忠于主公。为人臣者,忠字当头,能力大小还是其次。特别是君王在位时的子嗣之争,稍有政治头脑的大臣都是唯恐避之而不及。他们最不愿意卷入的就是子嗣夺位之争。虽说帝王选接班人,既是家事又是国事。为人臣者理当进言,但此等险棋只要是棋差一着,必会满盘皆输。轻则被罢官夺爵,重则满门抄斩。所以历代史书上因为此等事情而锒铛入狱的教训是屡见不鲜。而杨修身为曹操之臣,不是在职时,为国事军事献计献策,而是醉心于曹孟德的家事,更是选边站队,加入到子嗣之争中。

这算是忠臣所干的事吗?曹操屡次旁敲侧隐警诫杨修,可杨修就是不收手,这不是自投死路,是什么?作为帝王选接班人,为人臣者应该一致站在主公一边,切莫参与到‘准接班人“之中去出谋划策,这样会严重干扰帝王的判断,稍有偏差,选出一个昏君,这个历史责任是谁也付不起的,不仅误国误民,还误君,这岂是忠臣所为?杨修正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看似未雨绸缪,实则是为自己既得利益而“忙碌”。所以处死杨修是必然。俱往矣,自古不忠之臣,皆没有好下场,杨修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恃才放旷不要紧,只要你是忠心耿耿。切莫恃才放旷又不忠,步杨德祖后尘!

 
标签: 杨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魏武帝曹操选择杀死秘书杨修的真实原因
    要开创一翻新事业,本事再大只单打独斗也不行,必须有一批人才来辅佐。人才多了,如何管理经常让创业者头疼,所谓“远之而生怨,近之而不恭”,常常远不得、近不得,这就需要“两手抓”:一方面要会“治人”,让队伍有纪律性;另一方面会“拢心”,会做思想工
    12-25 曹操杨修
  • 曹操忌妒杨修才智纯属扯淡 其实和夺嫡有关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人一直以为,杨修是死于小聪明,并且言之凿凿地举出多个实例加以注解。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门写下个“活”字,杨修令将门改小;曹操在酥饼盒子上写了“一盒酥”,杨修遂打开分给众人;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主动撤军,行前将“鸡
    12-25 曹操杨修
  • 杨修是因为表现的比曹操聪明才被其杀害的吗
    三国中的杨修,担任曹操的相府长史,相当于秘书长一类的角色,应该是曹操的得力助手。杨修的智商很高,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曹操遇事会问一问杨修的看法。每次碰到这样的机会,杨修总会不失时机地表现出自己在智力上的优势,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仿佛比曹
  • 杨修为何最后被曹操在军中处死
    杨修的一生著作很多,作品的类型也很多,但是许多已经遗失,现在的作品有《孔雀赋》、《神女赋》等等,那么东汉历史上杨修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杨修是一位幕僚,是东汉末年知识分子的代表,能被曹操赏识说明杨修的才学是超群的,但是杨
  • 解密:魏武帝曹操杀杨修真实动机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持才傲物,又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要了他的小命。罗贯中的描写,虽然和正史稍有出入,但大体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杨修的确死于曹操之手。不过,曹操要杀杨修,倒不是完全因为杨修的持才傲物,自以为是,
  • 曹操和杨修关系如何 曹操为什么杀害杨修
    曹操和杨修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估计都知道曹操手下曾经有过一个非常聪明的谋臣,也都知道他杀杨修的故事,那么杨修和曹操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曹操和杨修他们两个人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曹操,毋庸置疑是三国之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他的军事政治才能是无
    11-30 曹操杨修
  • 解密曹魏名臣荀彧之死:居然跟杨修有莫大关系
    话说曹操赤壁兵败后,意志消沉,茶饭不思。他给汉献帝告了个病假,从此,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当然,曹操也没闲着,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他开始潜心撰写他的《孟德新书》。据主簿杨修讲,他拜读过其中的一些章节,很精彩,这确实是一本凝聚了曹丞相一生心血的
  • 杨修在三国演义里的死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众所周知,写下《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罗贯中是刘备的粉丝,也是曹操的黑子,全书基本上都在抑曹尊刘,而在所有剧情之中,杨修他就是罗贯中用来贬低曹操的一个存在,基本上杨修就是用来描述曹操嫉妒贤才、残暴虚伪的性格的。在《三国演义》之中,杨修出场的剧
    11-22 三国杨修
  •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咎由自取 太懂曹操被嫌弃
    杨修是曹操阵营当中的一名军师级人物。杨修从上倒下都帮着曹操治理。按说这么一个聪明的人物怎么会被主公所杀呢?其实杨修之死的原因怪他自己,太能读懂主公的心思又不知变通还大肆宣扬,冒犯了主公必然要死。杨修之死是被曹操斩了史书记载杨修之死是被曹操所
    11-19 曹操杨修
  • 杨修之死 曹操主簿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