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二十岁时投军抗金,后建立岳家军,威震抗金战场。但是,在岳家军大败金兵于朱仙镇、正待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赵构却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明知此去难以复还,但为了保管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气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北伐,至此被迫中缀。绍兴十一年的元旦之夜,即公元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在宋高宗的默许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而死。岳飞遇害,时年仅三十九岁。
那么,在当时抗金战场上连战连捷的大好形势下,宋高宗为什么一定要杀害抗金功臣岳飞呢?若追查其中的缘由,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岳飞曾经数次违抗宋高宗的圣旨,打乱了他的攘外必需先安内的方案。
北宋末年,金兵马踏黄河,南侵中原。广阔的中原父老和热血男儿“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繁奋起对抗。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两岸、两淮之间、大江南北,举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但是偏安一隅的宋高宗把广阔农民的抗金斗争看作比金军入侵还要风险。在金兵暂时撤离休整、宋金形式发生急剧变化之时,宋高宗立刻把南宋领兵抵御金军的将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人调离抗金前线,分头去镇压活动在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江南东路信州地域农民不堪王琰溃军的虏掠骚扰,在王宗石指导下,二十万农民奋起对抗。高宗派遣以畏避金军出名的刘光世前去镇压,结果这二十万起义大众被这支对外如绵羊、对内如虎豹的“官军”严酷杀戮殆尽。同年七月,福建建州爆发了以范汝为首的大众起义,人数疾速扩展到十万以上。绍兴元年,高宗调遣韩世忠为福建、江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前去镇压。起义军据守建州城,终于不敌具有精良武器、锻炼有素的韩世忠军队猛烈进攻、最后遭到血腥镇压。岳飞归隶张俊所属,被调往镇压江西虔州、吉州两地的农民起义。
当年七月中旬,平定了吉、虔的农民起义之后,岳飞被高宗敦促“赴行在”。岳飞同长子岳云从九江动身,九月九日抵达杭州,十三日岳飞第一次觐见高宗赵构。高宗赐给岳飞金线战袍、金带手刀、银缠枪,一匹战马外配海皮鞍,还有衣甲、弓箭、马铠各一副。并特赐岳飞一面绣着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的旗子,令岳飞在行军时务必树起。这既是对岳飞数年来所立战功的嘉奖,也是对岳飞尚有抗旨行为,未能完整尽忠于高宗的鞭笞。岳飞的官衔转为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不久迁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在江州置司,独立建置帅府。划归岳飞军事防卫的范围扩展了,逾越长江北岸,自舒州至蕲州,直联中原腹地,方圆数百里。而位置升高、职权扩展的岳飞从杭州返回九江的路上却闷闷不乐。对他来说,作为抗金前线的一名统帅,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歼灭金虏,还我河山。途径新淦时,岳飞于萧寺壁上奋笔提诗道:“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这首诗无疑是岳飞誓报国恨家仇而不惜个人荣辱内心底蕴的生动写照。
即便看待更为气势浩荡的湖广洞庭杨么指导的农民起义军,岳飞也是采取尽量招安、少流血原则的战略。当时随军参政席益就对岳飞的做法产生了怀疑,并对张浚说:“岳侯得无有他意,故玩此寇?”张浚理解岳飞的用心,故而笑答说:“岳侯忠孝人也,足下何独不知用兵有深机,胡可易测?”这次被俘的农民起义军近二十万人。其部将莽撞的牛皋主张“略行洗荡,使后人知所怕惧”。岳飞坚决不同意,他说:“杨么之徒,本是村民,先被钟相以妖怪诳惑,次又缘程吏部怀鼎江劫虏之辱,不复存恤,需要杀尽,以雪前耻,致养得贼势张大。其实只是苟全性命,聚众逃生。今既诸寨出降,又渠魁杨么已被显诛,其他徒党,并是国度赤子,杀之岂不伤恩,有何利益?况不战屈人之兵,而全军为上,自是兵家所贵。若杀戮斩馘,不是好事。但得大事已了,仰副朝廷好生之意,上宽圣君贤相之忧,则自家门不负重责,于职事亦自无惭也!”岳飞说罢,连声喊道:“不得杀!不得杀!”牛皋心悦诚服。
岳飞选择了好几万精壮的起义军战士编入军队中,大大加强了部队的战役力,增强了抗金的力气。十几万老弱,依照他们本人的意愿,“给米粮”,归田就业。但是,令岳飞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系列的举措关于本人的命运产生了极端严重的影响,以致于在后来的岁月中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岳飞对农民起义军的弹压战略,无疑严重冒犯了宋高宗的攘外必需安内的潜规则,使这位偏安一隅、只知吃苦的南宋皇帝不由暗自生恨,日积月累,恨中生仇,以致于将岳飞至于死地尔后快。加上赵构的心腹大臣秦桧原本就是金兵统帅金兀术的卧底,于是,君臣心照不宣地将岳飞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一代抗金英雄,就这样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但是,岳飞临死也没有不明白,“莫须有”罪名的背后,其实是他冒犯了朝廷的攘外必需先安内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