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刺杀董卓一幕,是十分惊险的一个章节。眼看曹操马上就要成功了,但是吕布的出现让曹操失败了,幸亏曹操反应敏捷,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逃脱借口,从关键时候也看得出曹操沉稳,临危不乱的心理状态。
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讲述了曹操刺杀董卓的原因始末,后来,这一幕也被排成电视剧,成为了一个非常经典紧张的场面。
当时,董卓在东汉朝廷玩弄政权,很多朝廷官员十分鄙夷,但是董卓位高权重还有一名勇士吕布在身边保护他,以王允为首的大臣们,在朝廷上掩面哭泣,不知道东汉朝廷的前途在哪里,并且一边哭诉一边抱怨董卓的种种罪行。曹操看见大臣们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大家,光靠哭是不能把董卓哭死的,便说自己有一计策,可将董卓的项上人头砍下来,给大家一个交代。于是,曹操拿了王允的七宝刀来见董卓。董卓躺在床上,曹操便和董卓寒暄了几句,恰好此时董卓向里翻了身,曹操认为时机刚刚好,于是举起七宝刀,准备刺向董卓,不巧的是,吕布出现了。曹操临危不乱,手里拿着七宝刀,于是便对董卓说,自己前来的原因就是为董卓献上一把宝刀,这才得以脱身,而曹操刺杀董卓这一行动最终未能成功。
但是,有人说曹操杀董卓这一故事是作者编撰出来的,历史上真正刺杀董卓的人是伍孚,但是此人刺杀董卓也未成功。
曹操最喜欢的武将是谁
曹操一贯招揽天下有才之人,无论文臣或是武将,他都有爱惜之心,曾还写有诗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而且曹操多疑,所以他更爱惜忠义的将领,这也是为什么他看重关羽的原因,不光是关羽的能力还有关于的忠义。但若论曹操最喜欢的武将,可能还是夏侯惇。
首先,有传曹操是夏侯的后裔,夏侯惇实力又非常强劲,曹操没道理不喜欢。二是在曹操建都许昌之后,夏侯惇的地位。夏侯惇当时担任河南尹,要知道这可是拱卫京师的职位,在那种天下大乱的局势下,拱卫京师的职位可不是随便交出无的。曹操任命夏侯惇自然是非常看重于他。
而曹操更是允许夏侯惇和他同坐一辆马车,允许夏侯惇进入曹操的军帐议事,这些小细节都是曹操重视夏侯惇的表现。并且通过后世来看,曹丕时期,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曹睿让夏侯惇进入曹操的陵庙祭祀,这些都可以窥见曹操对夏侯惇的喜欢,以致于后世仍旧很尊敬夏侯惇。
不过曹操手下武将众多,像典韦、许褚、徐晃、张辽等等,更有曹操手下的八虎将,这些都是曹操非常喜爱的。可以说,有才的,有能力的,只要能相助曹操完成大业的,曹操确实都是给予了一定的便利。
曹操虽然疑心病重,但是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善于招揽贤才,并能不顾身份亲自迎接,这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基石。
曹操计谋都有哪些
曹操是三国时期才华横溢的政治家,有宏远的政治理想,眼光长远,思想缜密,是不可小觑的人才。曹操在计谋方面,最能体现其政治远见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里的天子是汉献帝,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是董卓废掉汉少帝而立的傀儡皇帝。196年,汉献帝东逃,谋士沮授向袁绍献计,留住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无政治远光的袁绍拒绝了这个计谋。与此同时,荀彧向曹操建议:“挟天子可以拢络群臣,可以让百姓心安。”曹操自觉此计甚好,立马赶至洛阳,把献帝接到许昌,从此汉献帝就成为曹操手中的傀儡。
接下来不得不说的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历史地位的决定之战。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用火烧掉袁军粮草,打败袁军十万大军。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在此次战役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谋,为他的军事生涯写下最辉煌的一页篇章。
曹操的计谋还有很多,例如反间马超和韩遂,具体就是:曹操先跟韩遂拉关系,让马超起疑心,然后背地里再给韩遂信,马超来到韩遂处看到信,怀疑韩遂,两人之间再无信任可言,反间成功。还有祢衡之死,祢衡是汉室忠臣,曹操想杀死他,但又不想背乱杀贤臣的骂声。于是把祢衡派到刘表处,想借刘表之刀杀他,刘表自然明白曹的意思,又派祢衡到黄祖处,黄祖不负众望杀了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