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
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
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曾著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
公孙弘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折叠后来居上
汉武帝求贤若渴,任用人才不避亲疏,不问出身,不拘一格。建元六年(前135年),汲黯以东海太守召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一年后,元光元
年(前134年),武帝诏举贤良,公孙弘以策问第一而发迹,后升左内史、御史大夫,后拜为丞相。元光五年(前130年),侍御史张汤因治巫蛊狱发迹,后升太使大夫、廷尉、御史大夫。在此二人逐渐显贵与汲黯同阶之时,汲黯便责难诋毁他们。后来公孙弘与张汤均已位列三公(按《百官公卿表》,张汤升御史大夫时汲黯已迁为右内史4年,不在九卿之列。),而汲黯却在九卿之位11年不曾升迁。汲黯为人心胸狭窄,因此对武帝抱怨说:"陛下任用群臣如堆积柴火,后来的反而堆在上面。"
折叠燕见不冠
《史记·汲郑列传》记载:大将军卫青侍中时,武帝坐在床边(一说溷厕)见他。武帝闲居时接见丞相公孙弘,有时不戴冠。而当汲黯请见时,武帝不正冠不则不与其相见。因此《史记》以汉武帝见卫青、公孙弘时的态度来证明武帝对汲黯的敬重。然而,这也侧面印证了君臣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官职的职责。汉侍中为加官,用以加天子近臣,可出入禁中常侍君侧,一应顾问对应无所避讳,故武帝"踞厕"视卫青为侍中之职责所定。公孙弘年迈卧病时,武帝非但没有"以病免"其职,还对其大加赏赐,并让其在家休假数月,故在非正式场合不冠而见公孙弘,可见君臣情谊。汲黯在武帝为太子时任太子洗马,素以严肃庄重使人敬重畏惧。武帝即位以来汲黯亦尝尝直言不讳谴责天子,故武帝不冠不见是对汲黯的敬畏。
折叠齐人多诈
公孙弘在做左内史的时候经常在主爵都尉汲黯奏事后请求面圣,见了武帝之后便将之前汲黯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答,武帝非常高兴,经常采纳公孙弘的建议。因此公孙弘日益与武帝亲近,地位也逐渐显贵。
公孙弘曾经与众公卿事先约定好上奏的事情及观点,但到了武帝面前,却违背之前的约定,顺从武帝的意思。汲黯因此而对公孙弘不满,并在廷议上指责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大多欺诈而不说真话!刚开始与我等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却完全违背在之前的说法,为人不忠诚!"武帝于是问公孙弘此事真假。公孙弘却侧面回答说:"了解臣为人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为人的人认为我不忠诚。"武帝赞同公孙弘的说法。是以往后但凡有武帝身边的宠臣诋毁公孙弘,武帝反而越发厚待公孙弘。
折叠如发蒙耳
元朔六年(前123年),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时汲黯在朝为右内史,掌京畿事。淮南王素闻汲黯之名,因为忌惮汲黯,于是在策划行事中说:"汲黯喜好直言相谏,固守气节愿意为大义而捐躯,很难以不正当的理由诱惑于他。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蒙盖在东西上的布或者把快要枯落的树叶振掉那么容易。"
折叠东阁待贤
汉武帝时,广招天下贤才。多次下颁求贤诏,要求二千石官员举荐人才。公孙弘因为孝敬后母,学《春秋》被两次被推荐,十年内以一介布衣拜相封侯。他在被任用为丞相之后,在自己的丞相府邸东边开了一个小门(颜师古认为开东面小门是为了与走正门的官吏加以区别),营建馆所接待贤士宾客,并与他们共商国事。成语"东阁待贤"即出于此典。后世文学作品中多用此典喻爱惜人才。其衍生词"东阁"、"孙弘阁"、"孙阁"、"弘阁"、"丞相阁"、"平津阁"、"平津邸"、"平津馆"、"招贤地"等指款待宾客、招纳贤才之所;"开阁"则指纳贤待客。
--以上五个故事皆选自《史记》、《汉书》
折叠三馆待宾
据《西京杂记》描述,公孙弘为延宾客一共修建了三处客馆。第一所客馆名叫钦贤馆,用来接待最为贤德者;第二所客馆名叫翘楚馆,用来接待最有才华的人;第三所客馆名为接士馆,用来接待国有才能的人。那些能够胜任辅佐君王或协助协调阴阳关系的人,住在钦贤馆;那些才能够得上担任九卿、将军等二千石官秩的人,住在翘楚馆;那些有某种优点,一技之长的人,则住在接士馆。但公孙弘自己却过得很俭省,所得的俸禄,都用来奉养招待这些人。
折叠宁逢恶宾
公孙弘做丞相之时,有一位叫高贺的老朋友前来投奔他。公孙弘让其吃粗饭,盖布被,高贺抱怨公孙弘吝啬,说:"老朋友富贵了又有何用呢?粗米布被,我自己也有。"公孙弘听后大为惭愧。高贺却对外人放话说:"公孙弘里面穿着华贵的衣服,外面却着粗麻衣;里面排列着五口鼎大吃大喝,外面却只做一道菜。这样的人怎能做天下人的表率呢?"于是朝廷怀疑公孙弘虚伪做作。公孙弘叹息说:"宁愿遇到不好伺候的坏客人,也不用遇到老朋友呀!"
折叠字值百金
公孙弘曾著有《公孙子》,写的是强调循名责实、崇上抑下、尊君卑臣的刑名之学。当时有人称其文一个字就值黄金百金。(注:据《汉书·艺文志》载,公孙弘成著《公孙弘》十篇,为"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儒家思想著作。)
折叠长倩赠遗
公孙弘在第二次被举荐贤良入京之时,他的同乡邹长倩因为见其贫穷,没有多少资财,便解下自己的衣裳给公孙弘穿上,脱下自己的鞋履及冠冒给公孙弘。又赠送给公孙弘一束青草,一襚素丝,一枚扑满,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人没有幽滞显达的区别,只有道在就尊贵。青草虽然低贱,却不会因此轻慢了君子,所以送给您青草一把,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生刍一束,其人如玉';五缕丝为一[纟聂],两[纟聂]为一升,两升为一[纟式],两[纟式]为一纪,两纪为一[?],两[?]为一襚,这是自少到多,从低微到显著的道理,士人建立功勋,弘扬名节,也是这样的不要因为小善无足轻重就不去施行,所以送给您素丝一襚;扑满是用土制成的器物,用来储蓄钱财。它有入口却无出口,钱积满了就摔破它,土是粗糙的东西,钱财是贵重的财物,只知收入而不付出,只知积蓄而不能散发出来,所以摔破它,有的士人搜刮钱财却不会散财消灾,就将遭到扑满那样的命运,这难道不应该引以为诫吗?所以送给您扑满一枚。这是多么重大的事啊!此去山川阻隔,前路迢迢,加上要风餐露宿,次卿足下,愿您发奋努力立功扬名。不才我在这里等待着您有一天美名远扬。"
--以上四个故事皆选自《西京杂记》
折叠削竹抄书
据蒙学经典《三字经》中描述,西汉时期,公孙弘以及董仲舒的弟子路温舒早年皆因家贫而买不起书。于是路温舒便将书抄于蒲草之上,而公孙弘则在自己牧猪的竹林中砍伐竹子削成竹简,将内容抄于竹简上。虽然他们二人没有书,但是却不忘勤奋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