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削藩为何以失败告终 侄子斗不过叔叔

   2020-12-05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这个刚登上皇位没几个月的年轻皇上有着雄心壮志,他一心想削弱诸皇叔的权力,以此巩固自已的政权。不料,这个政策付诸实施后,造成藩王叛乱,致使他的皇位被夺。那么,朱允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这个刚登上皇位没几个月的年轻皇上有着雄心壮志,他一心想削弱诸皇叔的权力,以此巩固自已的政权。不料,这个政策付诸实施后,造成藩王叛乱,致使他的皇位被夺。那么,朱允炆的削藩大计究竟是什么的,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

说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长子,即建文帝的父亲。为了培养皇储,朱元璋花费了大量心血,而这位太子也不负重望,被后世的史书描述为仁孝、温和以及有儒士风度的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位饱学的太子在三十七岁时突然死去了。朱元璋非常伤心,又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准备让他将来继承皇位。

朱允炆本性慈善,喜欢儒学,崇尚文冶,向往儒家的仁政,而乱世中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瑋则是以强权、重典治国。建文帝对于祖父重典治国所造成的社会压抑气氛深有体会,所以登基后着手改革整顿,力图创造出祥和的社会氛围。然而,建文帝太年轻了,他不但书生气十足,而且性格腼腆,不像他的祖父辈们是从战火中锻炼出来的,因此缺乏做皇帝必备的勇气和果敢,再加上是匆忙之间被立为储君,所以对于治国之道懂得不多。即位后虽然他很努力地进行改革,但朱元璋严刑暴政时所留下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因此而缓和多少。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中,处置最不得当的就是削藩的问题。最终也招致覆亡。

公元1370年以后,明太祖陆续分封了他九个儿子(其中包括朱棣)为王,将他们分别分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代承袭。这些王子们都享有巨额年俸和很大的特权,虽然对境内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管辖权,但毎人都有三支辅助部队,人数在三千至一万五千之间。

朱元璋为了确保对分封诸王国的控制,在《祖训录》中定下了一系列约束诸藩王行为的规章条例。其中有一条这样的规定:在新皇帝登基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准来朝廷,只能留守在藩王国;不过,如果朝廷“奸臣”当道,诸王可以集结自己的兵力,以便随时听候新皇帝诏令,但在完成驱逐奸佞任务以后,仍要立即返回封地。在这些条例中,最重要的也是后来燕王起兵的理由是:明太祖对后人们下了严厉的警告,严禁他们对训示有一丝一毫的改动;如果有任何违犯者,甚至皇帝本人,他们也可以群起而攻之。本来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们前往各地为王,目的是让他们作为皇室的屏障,抵御外部侵略或是镇压内部叛乱。可是,这些藩王因为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手里又握有重兵,很快就成了新皇帝朱允炆的心腹之患。

其实,削藩本没有错,错的是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方式不对。就在建文帝登基的这一年,刚刚处理完朱元璋丧事的他,便派出一支军队奇袭了周王朱楠的封地开封,把朱楠逮捕起来,废为平民发往云南,藩王们被这种像对付叛逆一样的严厉手段惊得惶恐不安。随后,建文帝又找各种理由相继处置了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撤销他们的封国。仅一年的时间,五个举足轻重的藩王就被收拾了。这种暴风骤雨般的处置方式,让其他藩王人人自危。封地在北京的燕王朱棣也感到心惊胆战,深知自己被处置的那一天就要来了。

建文帝削夺诸王的权力使得他与燕王朱棣发生了公开的冲突。在藩王看来,新皇帝想削夺分封诸王享有的特权的行为严重地违反了《祖训录》。可是,建文帝最终还是决定走完削藩的道路,这样便给了燕王举兵的借口。其实,燕王表面上是要恢复王朝原来的制度,实际上是要牢牢把持着自己的权力和影响。

燕王朱棣本来就怀有异心,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加速了朱棣的夺权进程。朱棣听从了下属的劝告,终于下定决心铤而走险。然而,起事是需要时间准备的,不可能立即起兵。这时,令人疑惑的事情出现了,建文帝在对燕王的处置上表现出了优柔寡断的一面,以致坐失良机。他派人秘密监察燕王的行动,燕王得知后,就假装精神失常,整日装疯卖傻、胡言乱语。在此之前他采用严厉手段处置的那些藩王,都是因为那些藩王确实有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使得他出师有名。可是,他却没有抓住燕王的任何把柄,而燕王反而因为镇守边疆还立有大功。这时,他又得到这样汇汇报,更加犹豫不决,有些于心不忍了。因此,对燕王的处置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就在建文帝犹豫不决的时候,燕王已经开始在自己高墙深院的王府内训练士兵、制造武器了。

后来,经过燕王几番苦苦请求,建文帝竟然放回了燕王留在南京做人质的几个儿子。这个时候,燕王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兴奋地喊道:“上天助我也!”

双方的正式敌对行动爆发于1399年,那时有个效忠于建文帝的官员抓到了属于燕王藩国的两名下级官员,以煽动罪把他们送往南京处死。燕王闻知,当即利用这个机会,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以“清君侧”为名,开始了他争夺皇位的行动。

到了这时,建文帝才如梦初醒,然而为时已晚。朝廷和燕王之间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对抗由此爆发,史称“靖难之役”。

 
标签: 建文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建文帝下落新答案 600年前逃到四川江油藏王寨?
    当地老百姓还能指出“龙隐谷”、“保王庙”、“养马峡”和朱允炆中年出家为僧的“龙泉寺”。龙泉寺因朱允炆进驻后更名为“廻龙寺”。朱元璋驾崩后,22岁的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但四年后他就被燕王朱棣赶走……在川西北龙门山下,江油市西北边界,有
    12-30 建文帝
  • 建文帝朱允炆去向之谜 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建文帝朱允炆,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在位只有四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用武力推翻,最后下落不明。建文帝究竟去了哪,众说纷纭。自焚说据永乐年间
  • 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朱允炆真的有后代吗
    建文帝后代如今有个关于建文帝后代的说法,说是让姓人也许是建文帝的后人。靖难之变后,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明成祖朱棣派人四处查找建文帝的下落,然而一无所获。建文帝是自焚身亡还是流亡到异地出家为僧,这些都有待考证。关于建文帝后代的问题,据金陵晚
  • 建文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建文帝是谁建文帝是谁?建文帝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的次子。原来建文帝朱允炆有个长兄,但是不幸的是长兄英年早逝。其父的原配逝世之后,朱允炆的母亲才得以扶正。之后朱允炆被明太祖视为嫡长孙。建文帝画像一三九
    12-18 建文帝
  •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生平简介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在位4年。丧所不明。朱允炆生于太平之世,未经创业之艰,在位时间又短,于国家无
  • 建文帝朱允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落败?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为解决各地藩王尾大不掉的局势开始了削藩。谁知,朱允炆的这一行动在解决其他藩王时显得很顺利,轮到燕王朱棣时却彻底把他的这位四叔逼上了梁山。也就是在这一年六月,久经沙场的朱棣设计解决掉了前来捉拿他的张昺、
  • 建文帝生死之谜 “靖难之役”后下落何处
    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身份极其特殊,正是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建文帝的帝位坐的并不稳当,登基后的建文帝不久便被改下了皇帝之位,那么建文帝在位多少年?建文帝在位期间曾经有何建树?建文帝为何不能继续在位呢?他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离开
    12-16 建文帝
  • 建文帝下落新答案 或逃到四川江油藏王寨
    朱元璋驾崩后,22岁的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但四年后他就被燕王朱棣赶走……在川西北龙门山下,江油市西北边界,有一座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21公里、宽约14公里的大山,海拔最高达2300米,巍峨险峻、奇峰垒垒,风景迷人,还盛产中药材天麻、
    12-15 建文帝
  • 建文帝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何也能当皇帝?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三十一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后世有人以
  • 明建文帝落难重庆有传说 身缠金龙能隐身去
    朱元璋死后,不按常规办,不让儿子继位,而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因明惠帝的年号为建文,于是一般又称其为建文帝。建文帝当权后,采用齐泰、黄子澄的计谋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惹怒了其叔父燕王朱棣。朱棣从北京起兵“靖难”,攻陷京师(南京),
    12-08 建文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