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的抗战必败论的依据 与张学良的华北冲突

   2020-07-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汪精卫是头号大汉奸,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翻开历史这部大书,去认真地阅读它的每一页,每一行。作为抗战时期的天字第一号汉奸,汪精卫一直以对日本人奴颜婢膝的形象存在于国人的记忆中。然鲜为人知的是,为人们所不齿的大汉奸汪精卫,也有过一段

汪精卫是头号大汉奸,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翻开历史这部大书,去认真地阅读它的每一页,每一行。

作为抗战时期的天字第一号汉奸,汪精卫一直以对日本人奴颜婢膝的形象存在于国人的记忆中。然鲜为人知的是,为人们所不齿的大汉奸汪精卫,也有过一段因抗日被逼辞职的往事。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陈友仁建议政府采取对日绝交方针,但却在南京中政会上遭到激烈抨击,无奈与行政院长孙科两人集体辞职。在此情形下,1932年1月28日,已下野但仍握军政大权的蒋介石主持召开会议,在几乎没有异议的情况下通过决议:“一、行政院院长孙科辞职照准,选任汪兆铭为行政院长;二、立法院长张继辞职照准,选任孙科为立法院长。”

不料,就在汪精卫履新的第一天,驻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在鲛岛大佐指挥下,以20余辆装甲车为先导,分3路向闸北进攻,稍后更是在数十架飞机狂轰滥炸支援下占领通天庵车站,并向北站、江湾、吴淞等地进攻。此时的日军兵锋直指南京,“政府倘不迁移随时受威胁,将来必作城下之盟”。有鉴于此,两日后,国民政府迁往洛阳。也就是在行都洛阳,新任行政院长汪精卫发表了其著名的国是主张,谓:“……所以同时并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军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翼不失领土,不丧主权。……”

然“一面抵抗”马上被证实为空谈,因为掌握兵权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在江西忙着第四次“剿共”,他虽然在“一二八”事变后即通电“……我全体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弃信义之暴日相周旋”,并紧急调派精锐的第五军增援淞沪,还制订了《全国防御计划》,将全国划为五个防卫区,但却雷声大,雨点小。

汪精卫眼看依靠标榜“愿不计名位、竭诚相助”自己的蒋介石保上海无望,便寄希望于军委里统兵百万的张学良副委员长。他随即以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身份派陈公博和李济深北上搬请救兵,希望张学良出兵南北夹击日军。不料,面对汪精卫派来的使者,张学良却答称他遵循既定“巩固后方,推进前方,保卫地方,拥护中央”的方针,若要出兵,开价月给饷费500万。在此情形下,亲汪精卫的上海守军蔡廷锴部在与近20万日军相持33天,付出了重大伤亡后,由于寡不敌众,最终被迫撤退。

至于汪精卫满怀希望的“一面交涉”,结果却是5月初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代表重光葵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淞沪停战协定》,上海至苏州昆山地区中国无驻兵权,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地区;日本可在上述地区驻扎“若干”军队。汪精卫新官上任,就被日本扇了一耳光,使其在国人面前彻底食言。

还在两国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前,日人4月29日于虹口公园举行阅兵,庆祝日本天皇长寿的天长节及日军胜利,韩国反日志士尹奉吉混入人群中,向主宾席投掷炸弹,结果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被炸死,植田谦吉中将师团长被炸瞎一目,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被炸断一腿。当时闻此消息,汪精卫自觉羞愧。待协议签订后,他随即于6月中旬携顾维钧、罗文干等一千外交大将先上庐山与蒋介石商榷对策,又飞抵北平会晤国际联盟调查团团长李顿。

汪计划同时督促在北平的张学良做足战备,以便对外交方面施加些许压力。不料空等四天连个面也没见着,称病不见的张少帅正与宋子文夜游北海消夏。于是只得愤愤然南返。行至山东,韩复榘由于受制于张学良,自然不敢越过蒋、张,应允出兵请求。此刻,热河前线告急,汪精卫情急之下以行政院长名义发表通电,逼迫张学良进兵热河,不想张竞于数天后召开北平政务会议,发表暗示汪无权指挥军事的宣言。

当时张学良的职务是负责保卫热河、察哈尔、河北等地。日本军阀成立伪满洲国后,也将热河划入伪满洲国领域,热河防守遂成反抗侵略的焦点。而且热河也关系着30万东北义勇军的军援运输生命线,一旦有失,东北义勇军势难持久。

彼时的《独立评论》曾刊登熟悉热河和华北战略地理的丁文江教授所撰写的《假如我是张学良》一文,明确指出:“一旦热河有了军事行动,北京天津是万万守不了的。……我们真正的防御、长期的战争,不在平津,而在热河。……只要守得住热河,放弃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当局有必死的决心,充分的计划,热河是一定守得住的。”

汪精卫早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就已经决定进兵热河,计划将山西的驻军如宋哲元、庞炳勋、孙殿英各部,开往热河张学良的地盘,然而却遭到了张学良强烈反对。此刻眼见形势危急,他遂亲赴北平,告诉张学良:“日本调兵到东北,我们也应当调兵去抵抗。固然军队的系统可以变动,而调兵热河的计划不能变更。”

但其时据守热河的军阀汤玉麟是张学良的父辈,他拥兵自重,根本不允许张学良部进入热河,甚至有降日倾向。据记载,“汤玉麟早就派代表参加满洲国的建国议会,其部下的两个旅长也早已向日本表示投诚”。蒋介石也曾建议张学良迅速解决汤,但计划泄露,为避免大战之前先内讧,争取汤积极抵抗,张学良只能暂时将所部布置在热河外围以稳住汤,并派去张作相督战。

一个多月以后,丁文江眼看热河布防失当,又撰写一文道:“热河部队只有四步军旅、六骑兵旅,合计不过二万支枪。朝阳、北原的守兵一共不及四千多支枪。日本如在锦州、义县进兵,该地防军就没有抵抗的能力!……我们现在将二十旅兵力全放在冀察两省,而将热河交给汤玉麟去防守,这是什么战略?我不懂!”

同样对此不懂的汪精卫对于军队系统内部的过节不甚明了,且与张本有中原大战的宿怨。另外当时东北根据地已失,华北局势未稳,大军开拔需要粮饷,汪却无钱可拨。就这样,调兵入热河的问题本可以协商解决,但却在汪的一再催逼下演成了一场意气之争。最后,张学良向当时国民议会列出了一笔巨额军饷,要求拨款守土,使得汪精卫一筹莫展。

汪精卫走投无路,灰着脸请蒋介石回南京主持局面,蒋却以忙于“剿共”为名拒绝,又不允汪上庐山,终于惹怒了憋着一肚子火的汪精卫。于是,1932年8月5日,身为行政院长的汪精卫便突然夜走上海,次日又分别致电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党中央及行政院各部、会长官和蒋介石,声称他自1月28日“忝长行政以来,原期竭尽心力以救国难,乃荏苒数月,事与愿违,再四思维,惟有呈请辞职,以让贤能”;告诉蒋介石他已向国民党中央“辞职”,“拟俟允后即回京在中央党部服务”,要蒋“大驾回京”,主持政务。

汪电一发,立即引来国人对汪的同情和对张的谴责。8月7日,张学良在北平发表谈话,声泪俱下,表示要辞职,同时致电汪精卫:“东北沦陷,本人应负责任,理应辞职以谢国人,此后政务交北平政务委员会,军事交北平军事整理委员会分别办理。惟当此国难期间,汪院长担负全国行政重任,不宜以个人细故突然求去,请即打消辞意,继续负责。”

8月8日,汪精卫再度请辞,并指责张学良治下的省份既不上缴税收,又不许中央过问兵额,却屡屡来电催饷。张学良在接到汪电之后,即还汪一电,对其加以辩护和反驳。张学良说华北税收“支抵办法系民国十九年由政府及财政部规定,有案可凭”,声称“余自受命任职以来,对于一切军政事务处处请命中央”,试问“究竟有何事,中央欲加过问,而余不予同意乎”?

而自“痛恨御侮策划难以贯彻而辞职”电文发表后,汪精卫便称病不见客。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和内政部长黄绍雄都避嫌不肯代理院务,而司法行政部长兼外交部长罗文干随后亦通电辞职与汪精卫同去,中央政局已陷入无政府的危险状态。

目睹及此,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在接到汪“辞职”电的次日即急电汪,“值此国难日急,断不能任高贤远引。矧国家大政,端赖主持……盼打消辞意,即日回京”,并决定派居正、何应钦为代表赴沪挽汪。蒋介石也急忙“恳切挽劝”,一方面8月7日电汪,称“吾二人既均以共赴国难而来,现在无论有何思想困难,必须共负仔肩,勉渡难关……务望即日返京,主持院务”;一方面于8月8日电国民党中央挽汪代表何应钦及蒋汪合作的桥梁朱培德,“速行赴沪恳切挽留”,声称“如汪决定不干,弟亦辞职不干”。

不料其后东北军将领和宋哲元等北方将领五十七人公开发表宣言,誓与张少帅共进退,更是将汪精卫逼人绝境。在此情况下,8月22日中常会遂决定:由于汪(指汪精卫)身兼中常会和中政会两会之常委,而两会“又系政治策动中心,端赖汪氏主持策划,职务既极繁重,对行政院之日常政务势难一一兼顾,但行政院又为一切政策之执行机关,院长一职未便常此虚悬”,故以副院长宋子文代理,“院长正式人选问题,留待三中全会讨论”。

这一场汪张冲突的最后结果,竟是汪去张留:汪精卫称病人院,旋即出国;张学良辞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后,又代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仍主持华北军政。同样,汤玉麟亦主持热河,依然故我。

此事对汪精卫影响甚大。待其再度回任之后,便认为中国军人不足恃,战则必败。在遭遇一次次抵抗失败和主政挫折之后,曾经主张积极抗战的汪精卫,终于完全改变了立场,日益转向消极妥协,最后竟在日本“梅计划”劝降之下走上了叛国投敌的不归路,堪为历史的遗憾。

 
标签: 张学良 汪精卫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当李宗仁下令释放张学良时陈诚为什么不执行
    1949年1月23日,东北有两个团体,联合向李宗仁发出快邮代电,要求释放张学良。同一天,中国自由民主行动委员会和人权保障委员会等四个团体也向李宗仁致电,要求释放张学良。这些呼吁,对李宗仁颇有触动。前不久,电视剧《少帅》热播,让人们重温了张学
  • 东北易帜原因 张学良东北易帜真是出于爱国吗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被暗杀后,其子张学良立返沈阳,受到张作相等宿将拥护,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成为东北政治、军事和社会集团主帅,主掌东北兵权。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革命军宣告停战,表明不会干涉“重新统一”的任务
    12-29 张学良
  • 张学良身边有11位美女 娶赵四全因宋美龄?
    张学良晚年曾写过一首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年轻时代的张学良。确实是个多情种,他曾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张学良的女朋友很多,其实。他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大多是女人追他,在这方面。张
  • 趣闻:张学良枪毙土匪张学良 溥仪撞见皇太极
    少帅张学良毙了土匪张学良1934年,溥仪当了日本的儿皇帝。在东北地区,大家忙着抗日,爱国的将领层出不穷。而祖国的另一边,本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却担任了“剿匪”副司令,中国共产党一边抗日、一边却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处境极为艰难。这一年10月,中国
  • 晚年张学良感叹 有个人不死日本就不敢发动918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百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1981年,在“九一八”50周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做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有一位将领在,
    12-28 张学良
  • 张作霖未留遗嘱 东北军所选继承人非张学良?
    对于继位者,张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遗嘱。围绕这个宝座的归属,东北军政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小诸葛”杨宇霆主持会议,公布了所谓的“遗嘱”,但“东北军总司令”却不是张学良。名单上的人选究竟是谁,张学良又是如何最终上位的?东北的平静绝非偶然,它缘自
  • 美男子张学良和墨索里尼竟然有一段情?
    1931年,时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一次例行的外交会议上认识了20岁的艾达·墨索里尼。艾达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长女,丈夫则是当时意大利驻华大使齐亚诺。新婚燕尔的艾达为了能守护在丈夫身边来到中国,可让她绝望的是,刚到不久,
    12-27 张学良
  • 张学良是怎样经历自己一生的?张学良生平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
    12-26 张学良
  • 张学良晚年不回大陆的几大原因 张学良在台湾
    张学良为何至死都不回大陆?1991年春天,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先生,得以赴美国探亲访友。1993年起他又再次前往美国,并且获得了永久居住的权利,多年以来就梦想回祖国大陆探望亲友与重返故土的张学良,终于获得了人身自由。可是,张学良为
  • 斯大林如何从张学良手中强占了黑瞎子岛
    1929年7月,张学良决心夺回“中东路”,不惜与苏联开展,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布留赫尔出战,大败张学良,撤退时顺手占据了黑瞎子岛,这一占就是79年。斯大林派“远东军魂”击败张学良,撤退时留下军队,驻扎黑瞎子岛在斯大林和蒋经国的谈判中,除了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