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国祚一百六十八年,有才华的皇子不在少数,若论谁最有才,当属宋徽宗第三子赵楷。可惜,他没能当上皇帝,成为北宋最痛的遗憾。徽宗一生多子多女,仅被俘前就生了三十二子,三十四女。在众多皇子中,最扎眼的有两个,一个是王皇后所生的皇长子赵桓,另一个是王贵妃所生的赵楷。二者相比,赵桓是皇长子,且为嫡长子,在年龄、出身方面占了优势。
赵楷生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尽管比赵桓小一岁,但其才华在众兄弟中无人能及,他爱好广泛,无所不逮,学造渊深,文摛赡丽,其诗、文、书、画造诣直追徽宗,故声望极高,群臣对他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徽宗对他也异常宠爱。大观二年(1108年),徽宗在封赵桓为定王时,也封赵楷为嘉王。
对比于赵楷,赵桓除了身份高贵,别无是处,且为人古板木讷,人缘也不好。然而,赵桓毕竟是嫡长子,赵楷只能算是庶子,在确立接班人的问题上,徽宗不好逾制和越次。政和五年(1115年),徽宗违心地立赵桓为皇太子。
身份问题,让赵楷失去了这次机会。虽然无缘太子之位,但赵楷的学业日益精进,徽宗对他的偏爱和器重也有增无减,有些方面甚至非常出格。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仿佛可以看出徽宗在接班人问题上的心理变化。
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打破“唐以来,皇子不兼师、傅官”(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惯例,破格任命赵楷为太傅;不久又无视“宗室不领职事”(《欧阳文忠公集》)的祖制,任命赵楷为提举皇城司,命其拱卫京师,侦察臣民动静。此外,徽宗宴请蔡京、王黼等大臣,以及到蔡京家中赐宴时,作陪的是赵楷,而不是赵桓,以至于人们揣测徽宗“已有废立之意”(《朱子语类》)。
为了把赵楷推倒台前,让其在群臣面前展示才华,政和八年(1118年),徽宗又作出一项重大决定,让赵楷参加殿试。当年三月十一日,徽宗“令嘉王楷赴廷对。……戊戌(十六日),御集英殿策进士。戊申(二十六日),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人。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宋史·徽宗本纪》)。
殿试第一名,就是状元。赵楷“廷策进士,唱名第一”,成为历朝历代皇子科举夺魁的特例,赵楷的才华摆在那里,货真价实。赵楷本应为状元,但徽宗怕天下人说闲话,便让赵楷做了第二名,也就是榜眼。此后的赵楷,更是春风得意,“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宋史·宗室传》),大有取代赵桓之势。
当时,赵桓因为失宠而变得非常紧张,王黼、童贯、梁师成、杨戬等人见风使舵,不断地在徽宗面前说赵楷的好话,特别是王黼表现得尤为突出,“楷有宠,黼为阴画夺宗之策。……撼摇东宫”(《宋史·王黼传》),“道君(徽宗)尝喜嘉王(赵楷),王黼辈尝摇东宫”(《朱子语类》),赵桓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众臣帮忙,赵楷也踌躇满志,“楷宠盛,有动摇东宫意”(《宋史·梁师成传》)。然而,没过几年,赵楷就遭到了徽宗的冷落。宣和五年(1123年)十一月,徽宗到王黼家中观看灵芝,无意中发现王黼与梁师成住邻居,而且两家之间有暗门互通,徽宗顿时怒了,你们这是结党营私啊!随着王黼、梁师成的失势,赵楷觊觎太子之位的念想也化为泡影。就这样,赵楷失去了第二次机会。
钦宗本是个无能之人,登基后,其昏庸作风展示得淋漓尽致。面对此起彼伏的内忧外患,钦宗先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继而在对金战略上优柔寡断,左右摇摆,昨天战,今天和,明天又战,后天再和,有时朝令夕改,一日数变,如此反复无常,把群臣搞得晕头转向,各地赴京勤王的将帅也不得不选择观望。
在战事上如此,在内政上也是一塌糊涂,钦宗猜忌心极重,李纲等一批热血沸腾的抗金名将被杀被逐,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只会迎逢拍马的无能之辈、无耻之徒,想战无勇气,想和无对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国破家亡。钦宗本人,愁闷之余,要么无缘无故频繁调整干部,要么盯着一只鱼缸发呆,北宋江河日下。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掳,靖康之耻发生。
勤俭有余而英明不足,钦宗作为帝王,在危亡之际缺乏应有的魄力。平心而论,金人南下时,兵力不过六七万人,若有一个像赵楷这样的人坐镇京师,振臂一呼,凭汴京城池之坚固,京师军民之激愤,各路军马之驰援,打一个漂亮的汴京保卫战不在话下,可偏偏做皇帝的是钦宗这个庸才。当年,徽宗若能冲破皇位继承制度,把才华横溢的赵楷立为太子就好了。然而,历史没有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