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要压制南方进士数量?照顾北方考生

   2020-05-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从唐宋以降,科举考试对于国家人才的选拔、跨阶层的流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读书人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就能够步入帝国的官僚系统内,掌握到国家的资源,给予乡里或明或暗的支持。因此,科举考试成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备受瞩目的大事,上到中央朝

从唐宋以降,科举考试对于国家人才的选拔、跨阶层的流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读书人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就能够步入帝国的官僚系统内,掌握到国家的资源,给予乡里或明或暗的支持。因此,科举考试成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备受瞩目的大事,上到中央朝廷、中到地方政府、下到百姓家庭,无不看重科举考试成绩。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转移到了南方,在科举考试层面,南方也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大了什么样的程度呢?据统计,明朝洪武年间各科进士一共有867人,其中南方人620人,占总数的71%。而在朝廷议论上,洪熙皇帝也说“北人学问远不如南人”,南方人读书考试厉害,是板上钉钉的的事情,朝野上下都心里有数。

最为让人震惊的一次科考发生在洪武三十年,这次选拔进士的榜单中,竟然全部录取的是南方人,将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激化。

南北榜案:南方与北方的教育冲突激化

事情发生在1397年,洪武三十年的春天,二月份经过了会试,录取了52人。三月份廷试后,状元、榜眼、探花分别被福建人、应天府人、浙江人占据,这个榜单所录取的士子全部是南方人,北方人竟然无一人被录取。这是历次科举考试未曾有过的事情,北方的考生被彻底激怒了。联名上书,状告主考官偏袒南方人。其实,南方人在读书科举方面有压倒性的优势也是共识。洪武三十年春天的这个榜单奇怪的并不是进士榜单中,南方人占绝对多数,而是北方没有一个举子成为进士,北方士子在这科的科举考试中彻底输了,颜面扫地。

事情捅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也觉得此事甚为蹊跷,怎么可能录取的进士中没一个是北方人?作为统治天下的皇帝,这样的结果怎么能服众?到了6月份,朱元璋亲自主持策问,三甲分别被授予山东人以及山西人,这次放榜中,录取的61人全都是北方人。

于是,在中国科举历史上洪武三十年的这次科考竟然有2张榜单,一张全部为南方人,一张全部为北方人,“南北榜”的对立使得南北地域之间在科举考试上的矛盾空前紧张。

科举取士是国家大事,即使朱元璋能通过行政干预,硬生生给了洪武三十年这科北方考生进士名额,也不是根本之计。南方人读书考科举厉害,北方人考不过南方人,进士有被南方人垄断的趋势,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情况。如若统计建文元年到永乐二十二年之间的9榜进士,南方省籍的进士依然高达83.6%,北方生籍进士占11.6%,而西南省份的进士只占4.7%。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这些南方省份,在整个王朝的人才选拔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如何破解南方对于科考的垄断?

宣德二年(1427),诏令国家科举取士制度发生重大调整,每科录取进士100人,其中,南方人60人,北方人40人,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保证北方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可能。到了景泰五年,明王朝为了照顾科举力量更薄弱的西南地区,进一步对科举名额对应的区域进行了详细划分,南方考区55个名额,包括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布政司;北方考区35个名额,包括顺天府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布政司;中部考区10个名额,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布政司及凤阳府、庐州府、滁州、徐州、和州。此后,一直到康熙年间为止,明清两代各地区科举取士的名额比例在维持在55:35:10。这个比例基本与各考区的人口数字相吻合,获得较大认同。于是,全国之间科举竞争变成了各地区内的科举竞争,保证了文化教育落后地区,士子通过科举而晋升的可能性。

保证北方士子名额,另一种不公平

科举考试成绩本是能力的反应,南方人读书考试厉害,理应在科举考试上占据优势,政府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录取结果,这算什么道理?

对于明王朝来说,科举取士既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笼络读书人的需要。“学而优则仕”的理念,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衔接为学与从政两端。如果单纯看考试结果,而致使北方诸省的士子丧失了“学而优则仕”的通道,使得他们不能被笼络进明王朝的官僚系统之内,明王朝就可能丧失掉这一大批北方士子的心。这样的政治代价是王朝的统治者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来保障北方士子参与王朝政治的机会。

其次,科举取士也有自己的问题。作为古代的应试教育,难免出现一大批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南方教育文化发达、社会安稳,给了一批不谙世事、埋头科考的读书人土壤,这些“学霸”、“考霸”即使考中了进士,一旦要踏入官场,涉及实操,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朱元璋自己就对这些进士不怎么待见“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辞,亦若可用,及试之,不能措诸行事。朕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朱元璋觉得科举考试选拔的进士中看不中用,一怒之下就让科举暂停几年了。北方人不擅长考试,但并不意味着北方人不擅长从政。大学士杨士奇就认为“长大之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如果科举考试是为个给国家选拔治国理政治的人才,那么,选拔实干型人才的需要大于考试成绩的需要,划定考区来限制南方考生而照顾北方考生,也就不失为一种变通。

 
标签: 进士 明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唐代进士谢师恩举办奢华烧尾宴仅存20多年
    高考揭榜之后,录取工作开始,莘莘学子们少不得开始谢师恩。在实行科举取士的时代,中了进士的读书人,当然也要开宴感谢老师教育栽培之恩。说起古代的“升学宴”,不能不说到唐代的“烧尾宴”。也许是它太奢侈了,这个始于唐中宗时期的“烧尾宴”,仅在中国的
    12-31 唐朝进士
  • 盘点古代“高考移民” 白居易“冒籍”考中进士
    王维或开“高考移民”之先河。籍贯本是蒲州人士的王维,爹娘让他小时候参加过音乐培训班,故弹得一手好琵琶,颇受皇帝女儿的青睐,几经周折,他便参加了京兆府的解试,蟾宫折桂。白居易紧随其后,这个祖籍山西、出生河南、户籍陕西的毛头小伙,竟跑到安徽宣城
  • 古代权贵如何挑女婿?进士游街时抛绣球是一种
    现在,剩男剩女成为一个十分显著的社会现象。不过,社会也逐渐与时俱进,开辟了非诚勿扰、婚恋网站等平台,为大龄男女青年提供认识的平台。那么过去,没有网络和电视,怎么办?尤其过去女子婚前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可如何钓个金龟婿?这里有几种办
    12-25 进士
  • 明朝进士张岳为官期间的一些相关事迹简介
    张岳,是明朝的进士,由于在《明史》中出现了两次,所以应该有两个不同的张岳。一个是来自福建的维乔,另一个是来自浙江的汝宗。在本次的论述中,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一下来自福建的张岳。张岳,字微乔,号净峰,是福建惠安净峰西头人,是明朝的进士。张岳出生于
    12-15 明朝进士
  •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出身名门 后人中出过多名进士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出身名门,世家河东,词坛称雄,风流绝代。柳永先祖有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他们的道德、文章、书法,称雄当世,光耀后代。先祖遗风,对于柳永不无影响。柳永不仅擅长诗词,更是治学严谨,堪称大儒。在古书《古文真宝》中,收录了柳永《
  • 佛山叶氏传奇 北宋时期曾经“一门八进士”
    说起叶氏家族,不得不提到一代宗师——叶问,他品格高尚,打击日寇,已成为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叶准、叶正子承父业,也是当代中国一代咏春大师。在叶氏武术世家和其徒弟们的传承下,咏春“种子”已经散布世界。叶问叶姓,在佛山并不算大姓,然而,提起叶氏,
  • 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明朝进士录取率约5%
    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一年一度,举国关注。作为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命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火力点。随着阅卷结果的公布,每年都会有一些满分和零分之作出现,就像古代科举放榜一般,那些锦绣文章让人争相传诵,下劣之作让人忍俊不禁。这种以文取
    11-23 明朝进士
  • 一门八进士--你可能不知道的王安石家族
    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大名,只要是个文科生,很少有不知道的。然而,以下这件事则恐怕很多人都未曾听说:王安石家族,从他爷爷辈到他儿子辈,四代人六十九年间,登进士者八人。即: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北宋真宗咸平三年登陈尧咨榜进士;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北宋真
  • 变态的南汉朝廷 考上进士要先阉割才让做官
    读书作官历来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各个时代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可是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这样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规定:凡是作官的人都要阉割。这个奇怪的王朝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南汉位于中国南方,这是一个很荒唐的王朝。老国王刘晟吃丹
    11-12 汉朝进士
  • 柳永一门父子叔侄五进士 著有教子良方《劝学文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出身名门,词坛称雄,风流绝代。柳永先祖有柳下惠、柳宗元、柳公权,他们的道德、文章、书法,称雄当世,光耀后代。先祖遗风,对于柳永不无影响。柳永不仅擅长诗词,更是治学严谨,堪称大儒。在古书《古文真宝》中收录的柳永《劝学文》,就
    11-10 柳永进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