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山将军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2020-12-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

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队,但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和全国大部分武装力量一道,走上抗战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八年浴血,晋绥军中的牺牲者同样是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本报抗日英烈专栏曾报道过的梁鉴堂、姜玉贞等都赫然位列其中,而34军少将代军长、暂编45师师长王凤山亦是其中一位。

去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著名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300人中有8位是山西籍,而王凤山将军是名录中唯一一位山西籍、又在山西境内为国捐躯的烈士,也是山西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后一名国民革命军将领,更是晋绥军八年抗战中牺牲的军职最高的将领。

出身贫寒投笔从戎

王凤山,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和阎锡山是老乡。“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是当时的民谣,但对王凤山来说,“挎洋刀”并没有那么容易。

王凤山,字鸣岐,应是取“凤鸣岐山”之义,事实上,他堪称出自贫寒之家的一只雏凤。因为他天资聪颖,乡亲们一起掏钱供他上学,直到考入太原的国民师范学校。后来,他抱着救国理想投笔从戎,考入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北方军官学校的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山西学兵团,是阎锡山为培养嫡系特意建立的学校,曾称山西军官学校,阎锡山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后,改为北方军官学校。到1930年中原大战后学校停办时,已经培养了5000多名毕业生,晋绥军后期骨干军官大部分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

王凤山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直接被留校任职,任工兵科2分队上尉分队长。北伐时,加入了于镇河率领的军官学生队,再后来参加中原大战,渐渐升至连、营长,全面抗日战争开始时,任203旅427团3营营长,其时,旅长是梁鉴堂。

1937年9月,梁鉴堂战死在茹越口(本报5月28日《梁鉴堂平型关战役中牺牲最高军阶将领》有详细描述),当时,王凤山在梁鉴堂已战死,主阵地失陷,相邻阵地也告突破,局势再难挽回的情况下,依然不肯撤离,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守。最后,是他的警卫强行抱着他跳下山崖,因有酸枣丛阻挡,才未有大碍。返回忻州途经家乡探望亲人时,王凤山身上的大衣上还留着几个弹孔。

茹越口战斗后,王凤山因作战英勇被升为副团长、团长。之后虽然也参加过其他战役,但他所属的34军伤亡较大,参战人员被并入其他部队后,其实已经成了空架子,仅仅剩下个番号。再往后一直到1941年,两三年间,王凤山担任了军事突击团团长、军事教导队上校大队长、整训处少将副处长等职,虽然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恪尽职守,有所建树,但对于像他这样矢志救国的军人而言,无异于被闲置,他的人生,到底在战火中才能现出光彩。

殊死搏斗壮年殉国

1941年初,王凤山终于得到新的任命,任34军218旅旅长。很快,218旅扩编成暂编45师,王凤山任师长,驻扎在汾河以南万泉、荣河、河津一带。

这一带素来是山西的粮棉产区,对保障晋南抗战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同样,这一带也是日寇控制特别严密的地区,碉堡五里十里就是一个。王凤山到任后,展开游击战,拔据点,击日寇,掩护行政人员征集公粮,立下不少战功,自己的名字也在日寇那儿挂了号,鬼子曾悬赏一万大洋要他的人头。

1942年五六月间,又是一年夏熟的时候,每到这时,晋南一带麦浪滚滚,如同金色的海洋,若非战争,这是能让农民从睡梦中笑醒的景象。但因为战争,日寇要抢粮食,我们要保粮食,战斗反而是一年中最激烈的时候。

就在5月初,阎锡山和日寇在吉县安平村召开安平会议。尽管日寇给阎锡山画了一个“华北王”的大饼,阎锡山也有些心动,但当汉奸,阎锡山无论如何是不愿、不敢的,虚与委蛇一番,趁中午休会就偷偷跑了。日寇大为光火,于是将正在晋南抢征夏粮的34军作为报复对象。

同时,安平会议被日寇有意曝光后,阎锡山也承受着全国的舆论压力,就算是做姿态,也要和日寇打一仗不可。阎锡山命34军渡过汾河作战,王凤山所在的师正是先头部队。王凤山带领部队一面掩护征粮,一面与日军作战,而日寇纠集日伪部队共两万人分七路向该军围攻。此时34军军长王乾元负伤返回汾北医治,由王凤山代理军长。

在日寇猛烈的进攻下,34军43师全军覆没,师长刘谦逃回汾北被撤职。44师被敌击溃后,化整为零,部分官兵撤回晋西山区,师长赵恭只身逃回。只有王凤山所在的师仍转战万泉、荣河(今万荣县)一带,与敌周旋,相机击敌。据当时战报及阵中日记记载,王凤山当时骑一匹白色战马纵横驰骋200里,率部无日不战,连战28天,死伤敌寇近九百人,获大德庄、望嘱村、乔村等战斗的胜利。

6月17日,万泉、荣河、临晋、猗氏、河津等县日军千余人,将45师师部及第2团包围于万泉张瓮村。王凤山率部坚守阵地,与敌人殊死搏斗。战至当日中午,河津日寇两千余人赶来增援。敌众我寡,形势更加不利。为挽回颓势,王凤山率预备队反攻,战况异常激烈,特务连连长王士新及全连官兵全部牺牲。王凤山左胯负伤,但坚不言退。

因张瓮村北地势平坦,麦收刚过,缺少掩护物,王凤山的指挥所暴露在敌人面前。拉锯战中,王凤山右腹又连中敌重机枪弹,肠流腹外。王凤山裹伤忍痛抱腹不下火线,坚持指挥。王凤山被卫士畅炎海、参谋王悦来等扶背至平原村,下午五时许殉国,年仅36岁。

民族英烈后世敬仰

王凤山殉国后,遗体安厝在乡宁县北坡村。全国各地、各界人士悼念将军的唁电从四面八方传来,当地驻军和四方百姓打着纸幡,一连数天悼念王凤山将军。王凤山次子王继志回忆,后来母亲告诉他,这场仗后,王凤山许多部下来家中探望,他们身上血迹斑斑,神情凝重,没有人愿意说出噩耗,但王凤山的妻子还是猜测出来。后来,收殓王凤山遗物时,母亲咬着小笤帚把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王凤山虽然官拜少将,但依然两袖清风,脚上的一双破布鞋还是入殓时才被妻子换下的。开追悼会时,孩子们的丧服都是借钱做的,抚恤金发下来后,才将钱还了。开追悼会时,正值夏天暑热,王凤山遗体腐烂,蛆虫甚至爬到棺外。王凤山的妻子说,你活着时刚强,死了也要刚强,蛆虫不要再往外爬了。人死了也要像活着一样,铮铮铁骨,洁身自爱,把清白留给人间,不给世人添麻烦。一番话后,奇迹发生了,蛆虫果然不再往外爬。

王凤山的遗物中,望远镜和手枪交给了战友,一块手表,因肠流腹外,王凤山疼痛难忍,在担架上被大力拍击损坏,王继志参军后,他母亲交给了他,但一直没修好。还有布鞋、军毯、马褡子等,被王凤山的妻子妥善保存,后来交给王继志,以为纪念。

遗物还有战斗日记及外面的布套。战斗日记上贴着王凤山长子和次子的照片,当时幼子已经出生,但不在照片上,王凤山就在旁边写上了他的名字“平定”。遗憾的是,十多本战斗日记,后来在战乱中散佚。

王凤山殉国后,他的事迹被改编为话剧《盘肠英雄王凤山》,在二战区广为上演。当年七月七日,全面抗战开展5周年之际,阎锡山在克难坡举行大会,追悼“革命根据地大保卫战阵亡将士王师长凤山等”。1943年5月29日,国民政府又发出褒扬令:“暂编第四十五师师长王凤山,久历戎行,夙称英勇,抗战军兴以后,在汾南一带作战,屡挫敌锋。不幸于去夏万泉之役,督战前线,弹中腹部,为国捐躯。抗念忠贞,殊深轸悼,应予明令褒扬,并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彰壮节而慰英灵。”后来,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并将牺牲所在的张瓮村改名为“凤山村”,该村的小学改名为“凤山小学”,1947年当地解放后废止。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也并未忘记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烈。王凤山将军的事迹,在《山西通志·人物志》《五台志》《万荣志》中历历可见,由徐向前元帅题写书名、聂荣臻元帅作序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及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军录》中,均有王凤山传略。1986年4月11日,国务院民政部颁发证书,确认王凤山将军为烈士,时任太原市南城区区长刘祥正亲自捧证送达王凤山遗孀处。

王凤山共生有三子,长子“平阳”、次子“平陆”均以出生地命名,幼子名“平定”,寓意对和平安定的希望。王凤山牺牲后,为表达继承父亲遗志的心愿,三子分别改名“承志”“继志”“述志”。承志在抗战胜利后入南京国民党遗族学校读书,1948年随校迁台,退休前为台湾成功大学教授,今年1月27日去世;次子继志,1951年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1965年转业,退休前为杭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科研条件处处长;幼子述志毕业于山西农学院,退休前是太原北郊区科协副主席。

山西晚报记者日前联系到了王继志,王继志说,作为王凤山的后代,他们——台湾14人、大陆9人——共同的心愿是,希望王凤山将军牺牲的张瓮村以及小学,能够恢复“凤山村”“凤山小学”之名,并为王凤山将军立碑,为此他们已经呼吁了近30年。

太原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刘大寿,珍藏着王凤山将军的许多珍贵资料,1986年为王凤山遗孀送烈士证明书,他是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曾写过多篇缅怀王凤山将军的文章。今年年初,他特意呈送省政协社情民意专报给省里有关领导,建议恢复“凤山村”村名,此事现正在办理中。

 
标签: 将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1、首先,系披风是为了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披风流行于明代,是一种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的防风外衣。形制大多是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这在一些古代画像中经常可见。所以披风一开
  •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介绍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
    1、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2、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因以下之“牛”,被周总
  •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12-31 将领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
  • 明朝将领胡大海简介 明朝将领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简介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
    12-30 将领明朝
  •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
  • 南宋将领梁红玉 一位青楼女子出身的女将军
    中国古代的女人身份低微,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更有诸多家贫卖女现象,命好点卖给大户人家做妾做丫鬟,命不好又略有几分姿色的一般都被卖去青楼当妓女。做了妓女,可谓是跳入牢坑,此后漫漫人生路更是身不由己。说到青楼妓女,能被赎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