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为何对汉人女子严防死守?竟是因为孝庄

   2020-08-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康熙年后,清宫后妃制度大体定型,其中设八个等级并有一定限额,即: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至于贵人、常在、答应这三个等级,则不设定数。值得一提的是,清宫中后妃地位的高低与紫禁城的格局也是对应的,其中乾清宫和坤宁宫专属于

康熙年后,清宫后妃制度大体定型,其中设八个等级并有一定限额,即: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至于贵人、常在、答应这三个等级,则不设定数。值得一提的是,清宫中后妃地位的高低与紫禁城的格局也是对应的,其中乾清宫和坤宁宫专属于皇帝和皇后,其他嫔妃居住的东西十二宫则如星辰一般簇拥在乾清、坤宁两宫之旁。

按清宫的选妃制度,后宫女子都要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八旗(含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选秀女,通常隔三年进行一次;另一种是从内务府三旗(即清朝起家时由皇帝自领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也称“上三旗”)中的普通旗人家挑选秀女,每年进行一次。

内务府三旗的选秀主要为宫中挑选宫女。按当时规定,皇太后配有宫女十二名,皇后十名,皇贵妃、贵妃各八名,妃、嫔各八名,贵人四名,常在三名,答应两名。这些在宫中服役的宫女,除个别被皇帝看中而升为妃嫔外,其他大都服役到二十五岁后放出宫外,自行婚嫁。至于八旗的选秀,那就要严格多了,因为这是为皇帝、皇子、皇孙和各亲王、郡王等王公物色婚姻对象,并非所有旗人家庭的适龄女子都可参加。

按规定,参选家庭尚有在京和外任官员及文武职的区别,具体情况如下:

在京为官的,文职须七品以上、武职须六品以上;外任官员则文职须五品以上、武职须三品以上。

换言之,当时能参选的均为相当品级的旗人官员家庭女子,而且必须在十三岁到十七岁之间,身无残疾,方可备选。据记载,在应选之日,参加选秀的秀女们由神武门进至顺贞门外等候,然后由太监按名册顺序引入,通常是五人一排进行初选,初选中的还要再度进行复选。复选中被选中的秀女,优秀的留在皇宫成为后妃候选人,其余则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

清廷之所以对选秀作出如此严格的规定,一来是为了保证满洲贵族血统的纯正与高贵;二来也是因为清宫中嫔妃(包括相应的宫女)较前朝大大减少,“三千佳丽”的现象在清朝已不复见。

当然,清宫嫔妃大量减少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满汉不婚。

应该指出的是,满汉通婚在清初原无禁例,作为笼络汉人的一种策略,一度还受到清廷的鼓励,如将宗室女下嫁前明降将等。入关之后,满汉婚娶仍无禁忌,顺治皇帝还曾发布谕旨,鼓励满汉通婚,其中称:

“朕欲满汉官民共相辑睦,令其互结婚姻,前已有旨。嗣后满洲官员之女,欲与汉人为婚者,先须呈明尔部,查其应具奏者即与具奏,应自理者即行自理。其无职人等之女,部册有名者,令各牛录章京报部方嫁;无名者,听各牛录章京自行遣嫁。至汉官之女,欲与满洲为婚者,亦行报部;无职者听其自便,不必报部。其满洲关民,娶汉人之女,实系为妻则方准其娶。”

为做表率,顺治皇帝也曾“稽古制选汉官女备六宫”,不过在其三十二个后妃中,多因记载不全而无法确定其族属,但至少有一位,即恪妃石氏是汉女无疑。

据《清史稿》记载,“石氏,滦州人,吏部侍郎石申女。世祖尝选汉官女备六宫,妃与焉。”作为首位入宫的汉族嫔妃,顺治恩赐其居永寿宫,“冠服用汉式”。进宫之日,石氏之母也乘肩舆入西华门,行家人礼,赐重宴等。康熙六年十一月恪妃去世,康熙缀朝三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诸人三日内俱着素服,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公、侯、伯、都统、尚书、骑都尉等照例齐集致祭,其礼遇应该说相当可以了。

但是,在顺治以后,清宫突然宣布“守祖宗制,不蓄汉女”,而这一规定似乎出于孝庄太后的决定。

由此,满汉之间便成藩篱,而这与清廷实行的“旗、民分治”也有相当的关联。

按清制,旗人(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世代挑选为兵或派差,只准居住满城而不准从事他业。作为回报,清廷则为其提供钱粮,即所谓“铁杆庄稼”是也。

从某种意义上说,“铁杆庄稼”是一种义务与约束,但同时也是政治、经济上的一种特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加上世代圈居满城,旗人自然而然与其他人群相互隔阂,满汉通婚也就无从谈起。而在内宫,后妃与宫女均来源于旗女的惯例也就顺理成章了。

 
标签: 孝庄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多尔衮
    1、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从国事上来说是君臣,从家事上来说是叔嫂。 2、大家知道,皇太极死后,并没有指定谁为接班人。多尔衮是有希望继承的,但他却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得到了群臣拥护。 3、母为子贵。孝庄被封为皇太后,深知顺治皇帝还小,皇
  • 揭密清初第一大疑案 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
    在野史中人们经常将她称为“大玉儿”,而在影视剧中,专门有一部连续剧,由景甜出演的大玉儿传奇,而这位孝庄文皇后到底是否如野史所说呢?又是否真的如传闻中一般下嫁给多尔衮呢?今天湘妹子带您一起来看看!孝庄太后,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
  • 揭秘孝庄皇后的陵墓不在清东陵 那在哪里?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之妹。孝庄文皇后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
  • 揭密 孝庄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后嗣呢?
    清朝的孝庄文皇太后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贤后,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就是他曾下嫁多尔衮。那么孝庄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后嗣呢?1643年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孝庄的五岁儿子福临在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渔翁得利,当上
  • 多尔衮死后为何被鞭尸?多尔衮真的爱孝庄吗
    多尔衮,原名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宗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清太祖皇太极的弟弟,顺治帝的叔叔。多尔衮生前获得了无数荣耀,天命十一年被封贝勒,后因攻得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后又被封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拥立皇太极第九个儿子,也就是孝
  • 孝庄为何被称为“大玉儿” 孝庄真辅佐三朝皇帝
    孝庄太后,也就是孝庄文皇后,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公元1613年,公元1688年去世,享年75岁。清初乱世,一大批能人异士,杰出人才纷纷涌现而出,而能以一女子之身在这个时代,占据重要地位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用自己的政治谋略,辅佐
    12-24 孝庄皇后
  • 皇太极为其抑郁而终 恩宠就连孝庄也无法比拟
    爱好历史的都知道,清代帝王多情,野史记录更是层出不穷,引人入胜。开门见山,小编先来介绍下人物,爱新觉罗氏·皇太极,大清帝国的缔造者,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八大贝勒中的老四,又称四贝勒。他就是多尔衮的哥哥、顺治的父亲、康熙的祖父。天命十一年
  • 为了报复孝庄 顺治临死留下遗诏让兄弟即位
    关于顺治皇帝临终传位问题,直到现在还被人们质疑,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康熙帝玄烨在顺治生前并不受宠。而最让人信服的无非就是玄烨曾经出过天花,而得以继承皇位。然而分析顺治和孝庄太后的母子关系却不难发现,这对母子在感情上不甚和睦,顺治处处受到母后孝
  • 探秘 孝庄交代何事康熙37年都解决不了?
    康熙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生平最敬重他的皇祖母,但孝庄曾嘱咐他一件事,康熙37年都没办妥而雍正一年就办妥了,此为何事呢?康熙皇帝高尚的人品、优良的作风、高雅的气质,无不闪烁着其祖母孝庄皇后辛勤教诲的光芒。因此,康熙帝一生对祖母充满了感激之情
    12-23 康熙孝庄
  • 孝庄太后和多尔衮野史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传了百余年,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认为虽无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实,观点仍难以统一。推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