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 “鞭”和“锏”的使用优势和不同之处

   2020-05-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平常总有人说:“来个杀手锏!”,估计说这话的人大都不知“锏”是什么东西。笔者虽早就知道锏这个冷兵器,也知道“锏”是由“鞭”的产生的,但是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鞭和锏的更多的知识。今天不禁想起了关于鞭和锏的事情来,在此写片烂文博大家一笑。鞭起源较

平常总有人说:“来个杀手锏!”,估计说这话的人大都不知“锏”是什么东西。笔者虽早就知道锏这个冷兵器,也知道“锏”是由“鞭”的产生的,但是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鞭和锏的更多的知识。今天不禁想起了关于鞭和锏的事情来,在此写片烂文博大家一笑。

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本文说的是硬鞭)。

锏,长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亦作“简”。武术短器械。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形状相同,因得其名。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铜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二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使锏多用双锏。其主要击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考锏之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之出,则在秦汉以后,;惟以短兵利于步战之故,后人多有习之者,单刀軮鞭之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也。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

铁鞭为六角形,铁锏为四楞形「大小短长,随人力所胜用之。」鞭、锏都属短兵器,因为二者形制相似,所以历代都把鞭、锏相提并论。宋《武经总要》:「铁鞭、铁锏二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明《武备志》亦同。

啰啰唆唆引用了一大堆,想让大家了解多一点,其实通俗的讲来,无非是个四棱或多棱的好看又沉重的铁棍子!而且开始时主要是身后藏着的暗器。

自从汉朝和隋朝发扬光大以后,鞭和锏就成了名家的兵器。唐初名将尉迟敬德擅长使用双鞭,秦琼(字叔宝)善使双锏,后来这两个名将成为老百姓喜欢的门神了(也有带刀的门神),看来喜欢这两个冷兵器的人是大把。

再说鞭和锏的长度吧,鞭和锏可能起自春秋,经过秦汉两朝,在隋朝就盛行了,延续到清末。那么看看这两个兵器的长度吧: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看来,鞭和锏的长度大约是80--90公分吧。如果用于暗器则短,用于正式兵器则长。看来长度是不大,当然也由每个人自己定,似乎长了显得威风吧。随着时代的发展,由最初的几棱铁棍子变的好看一些了,有的还值不少钱。秦琼没有钱时,就想起卖了马当了锏。

但是,笔者尽管把鞭和锏想像的再怎么美好,似乎总觉得这两个劳什子实在不敢恭维。这两种铁棍子那里有关老爷的“青龙偃月刀”和程咬金老爷的两只“板斧”来劲?同样是力量型兵器,起码是铜锤也比它们强吧?那大刀不是斩华雄,斩六将,那板斧不是弄得程咬金当过一把手?使这两种家具打仗的将领,说到底也是轮两支铁棍子,那里能让人害怕?就算是将铁棍子轮的十分高超技艺,击中了对手,轻易也见不到血呀,除了水平太低的对手死了,对高手来说,被击中顶多也就是个残废而已。这么说来,鞭和锏哪里有大刀和斧子立马让所有对手害怕的威力?由于沉重的缘故,轮的速度又慢,轮起来又不会呼呼作响,又不会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实在是没有可夸耀之处。不过,用鞭和锏打对方的马头倒是相对说来容易一些,可怜的马极有可能是鞭和锏最大的敌人了。同时这也可能带来一个事情:马儿也不笨,时间长了就知道对方手里这玩意主要是来打碎自己的头的,如果上阵来马儿,不几个回合下来,看见对方的将领手里抽出鞭或锏的话,可能赶紧就夺路而逃。这样的话,显得对方使鞭或锏的将领本领高强,而马儿所驮的主人自然给人的印象就是打不过对方了。假如这是真的话,鞭和锏真是“狐假虎威”的成分居多了。

不过鞭和锏据说是出手快的暗器,笔者想像不出来将领抽出来两样沉重的兵器的速度有多快。

所以,用今天的话来说,舞鞭弄锏可能是“作秀”的成分不小。尽管后人也总结了若干的“鞭法”和“锏法”等练鞭和锏的武术秘籍,但是毕竟流传不下来,到了元朝建立之后,鞭和锏被闪亮的马刀击败了,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后来的人们习武玩鞭和锏的话,多少有些“哗众取宠”的意思。因为暗器发展的很快,中国人搞暗器那是别的国家的人比不上的。举个例子来说,水浒里张清手里的兵器是刀,及到打不过对方的时候,摸出小石头,扔出去一打一个准,一天打败十几个武艺据说是高强的将领就容易的跟街头大妈做体操一样。

毕竟这两个家具是在中国冷兵器时代有过许多的威风,而且名将使的多一些。自从关老爷用大刀之后,以及多种厉害的兵器出台之后,鞭和锏就用处不大了。本文一则纪念这两种兵器,二则和大家一笑,轻松轻松。

 
标签: 冷兵器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比血滴子更加阴险毒辣 揭秘古代可怕的冷兵器
    雍正是一位冷酷无情的皇帝,他麾下的特务组织更是加他的这种性格发挥到了极致,其中,血滴子就是最明显的代表。相传血滴子是一种特殊的暗器,像鸟笼,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控以机关,用时趁人不备,囊罩其头,拨动机关,首级立取。令人闻风丧胆。但使用血
  • ​冷兵器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冷兵器演化的三个阶
    冷兵器的发展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初期,工具和兵器是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以及工艺的进步,工具很自然地因用途的不同而有了形形色色的改变,兵器于是在此时产生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它与猎具、工具所不同的是:兵器专门意指人与人武力斗争的器具,扮演着令
    12-20 冷兵器
  • 钓鱼城之战简介 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对决
    钓鱼城之战简介:宋蒙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今重庆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淳祐三年(1243),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迁合州治所于此,驻以重兵,以
  • 在冷兵器时代 古代阵法是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的
    古代战争不像现在,原则上主将可以随时把命令下达到各个作战单位。在缺少现代通讯手段的时代,一旦战斗开始了,战场上的指挥官对本方军队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中国的话,开打了以后,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其他就做不了了。后队做前队左队做后队,这种事情,风险
    12-09 冷兵器
  • 冷兵器时代如何制胜 兵种比武器更重要?
    公元前53年,美索不达米亚广袤平坦的沙漠上,炎炎烈日下没有一丝风。突然间帕提亚弓骑兵如潮水般涌来,漫天箭矢射向罗马军团,箭矢穿透罗马人的木质盾牌,步兵损失惨重,统帅克拉苏的心在滴血。卡莱战役(帕提亚轻骑兵)公元552年,亚平宁半岛中部的一个
  • 秦始皇陵考古新发现 冷兵器时代的辉煌
    看惯了现在的飞机大炮,火箭升天,不妨看看古时候的人是怎样打仗的。作为中国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的军队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最近,编号为K9801、面积13000多平方的陪葬坑正在进行试挖掘。而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陪葬坑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帝陵一
  • 抛开骑士精神 只看骑马作战 冷兵器时代看骑兵
    “像骑士的忠贞,不畏邪恶的眼神...”提起骑士精神,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巍峨的城堡与整装待发的千万银甲,不过今天我们不谈那壮烈的骑士精神,我们来看看冷兵器时代的他们——骑兵。远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就开始进行胡服骑射,那时
    11-10 冷兵器
  • 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优选的五种长把冷兵器!
    古代的冷兵器分十八般,同一种又有长把、短柄的区别,今天想说说我认为的最好用的五种长把的冷兵器。1、戟,通常称方天戟、方天画戟或方天画杆戟古代小说中其实用戟的人不算很多,但由于三国中武力最牛的吕布吕温侯用的是戟,所以这样武器也就出了名。虎牢关
    10-18 冷兵器
  • 冷兵器时代 骑兵在古战争中的作用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军队。其实长处在于有强的机动力能力和冲击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
    10-06 冷兵器
  • 冷兵器时代的传奇交通工具:木牛流马什么样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三国志》、《三国演义》
    09-25 冷兵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