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幼时继位的皇帝不在少数,这些小皇帝继位后往往倚靠前朝重臣辅佐,有的称为辅政大臣,除此之外,朝廷还会选出德高望重的人交小皇帝读书识字和为君之道。皇帝长大后,这些辅政大臣、老师们都会成为功臣,享受很高的待遇。其中也有辅政大臣得意忘形,最后落的身败名裂。但是下面这位不能称他为臣,也不能说他得意忘形,他曾不遗余力征战沙场,为兄争夺天下,他曾尽心尽力教导小皇帝为君之道,他就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正了八经的皇族贵胄,少时随皇太极征战沙场,为建立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史书上评价此人打仗是出了名的不要命。皇太极驾崩之后,多尔衮曾参与争夺帝位,可见当时多尔衮的威望有多高,能成为皇位候选人。可是后来多尔衮主动退出了竞选,至于多尔衮退出竞选,史书已有定论,并不是多尔衮没有那个实力,当时的多尔衮可是八旗中正白旗的旗主,何况还有他的兄弟阿济格、多铎,论实力,兄弟几人并不比竞争者差,多尔衮完全可以武力争夺皇位,可多尔衮想到的是天下毕竟是自家的天下,再争下去,损失终归是自己家的,可见多尔衮心里是多么顾全大局。退出竞选后,多尔衮扶持了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继位,即顺治皇帝。
顺治,爱新觉罗·福临,6岁登基,封扶持自己的叔叔多尔衮为摄政王,管理朝政,自己则读书识字,学习为君之道。
多尔衮入关后,身体就出现了大问题--咳血,但是对朝政管理依旧尽职尽责,对小皇帝的成长算的上用心良苦。很多文献记载,在顺治登基后,多尔衮是如何教导顺治怎么当个好皇帝,如何管理朝政,对朝政有着清醒的认识。
到这里,可能就有人认为那是多尔衮和孝庄有那层关系,才这么尽心辅佐顺治,其实这完全是电视剧情。实际上清兵入关后,因为连年征战,多尔衮身体就垮了,入关前更不可能有什么事,因为他和孝庄在入关前就见过三次,一次是孝庄的姑姑和皇太极大婚,多尔衮3岁,孝庄2岁。一次是多尔衮大婚,多尔衮11岁,孝庄10岁。最后一次是皇太极娶孝庄,多尔衮13岁,孝庄12岁。
顺治7年,多尔衮去世。多尔衮去世后,顺治才亲政,顺治亲政时只有14岁。亲政后加封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可是没多久,朝廷里看不惯多尔衮人就开始上奏弹劾,说多尔衮生前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令人吃惊的是,顺治不仅信了,还准奏了对多尔衮的制裁,先是收回了多尔衮的封号,接着开除宗籍,查抄多尔衮府邸,然后废除了多尔衮后人的世袭爵位,最后令人发指的是,将多尔衮陵墓挖开进行鞭尸,而后毁坏他的尸身。
顺治的这些做法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态度前后会这么大的转变?其实说白了这就是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因为多尔衮在顺治的成长过程中管的太严了,顺治是一国之君,他的成长直接影响到国家昌盛,多尔衮对顺治的一言一行都管束的非常严,就因为这样顺治打小心里就害怕多尔衮,处于一种敢怒不敢言的状态,下令鞭尸是这种状态的爆发。再加上刚亲政的顺治才14岁,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很容易听信于人。包括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有的孩子也会出现恨家长,恨老师,甚至有的孩子做出过激行为。小编我初中时就因为叫家长,扎过老师车胎。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不会明白,这段成长过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