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宦官子弟竟抢高官女儿赤身绑成箭靶射死

   2020-11-0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太尉黄琼不久称病辞职,桓帝升太常刘矩为太尉,封度辽将军种暠为司徒,命太常虞放继任司空一职,又升中常侍单超为车骑将军。单超手握兵权,气焰更盛。单超的弟弟单匡为济阴太守,贪赃枉法,被兖州刺史第五种察觉,派从事卫羽查出实情,上书弹劾兄弟二人。单匡

太尉黄琼不久称病辞职,桓帝升太常刘矩为太尉,封度辽将军种暠为司徒,命太常虞放继任司空一职,又升中常侍单超为车骑将军。单超手握兵权,气焰更盛。单超的弟弟单匡为济阴太守,贪赃枉法,被兖州刺史第五种察觉,派从事卫羽查出实情,上书弹劾兄弟二人。单匡惊惶之下,暗中派刺客任方刺杀卫羽,结果派出去的刺客被卫羽抓获。单匡怕河南尹杨秉出头追究,指使任方越狱逃亡。单超又把持朝政,反而诬告杨秉私放囚犯任方,意图嫁祸单匡。桓帝竟将杨秉罢官,又将第五种充军边塞。

延熹三年(公元160年)正月,大宦官单超病死,左悺、贝瑗、徐璜、唐衡等四侯越加骄横,权势熏天,只是后悔自己不能生育,于是到处收养义子。这帮阉官无德无能,只知道作威作福。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备受折磨,却无处呼吁。其中以徐璜的侄子、下邳令徐宣最为暴虐,将前任汝南太守李暠的女儿抢来,逼她作自己的小妾。李暠的女儿宁死不从,破口大骂,惹得徐宣性起,将她赤条条地绑在柱子上,作为箭靶射死。李家失去女儿,自然向太守鸣冤,谁知太守忌惮徐宣的权势,不敢破案。

这件事被不畏权贵的东海相黄浮知道后,马上将徐宣全家抓了起来,亲自监斩,将徐宣推出去斩首示众。徐璜大为怨恨,在桓帝面前捏造谎言,说黄浮得了贿赂,无故害死徐宣。桓帝信以为真,将黄浮革职论罪。

太尉刘矩接替黄琼上任后政绩卓着,后来被免职,重新召黄琼为司空,黄琼勉强就职,一月后便辞官而去,由大鸿胪刘宠继任司空。刘宠是东莱人,曾出任会稽太守,为官勤勤恳恳,两袖清风,和刘矩同为东汉时代的良臣;加上司徒种暠,三人齐心辅政,那些宦官才稍稍有所收敛。前任太尉李固的幼子李燮奉诏入朝为官,向姐姐文姬辞行。文姬对他谆谆告诫。李燮领命而去,入朝封为议郎。后来他的恩人王成病逝,李燮还亲自前去送葬,可谓是以德报德,不负恩人。

延熹三年~四年间,羌人叛乱,护羌校尉段颎屡次出征,战无不胜,无奈羌人刁顽,出没无常,此起彼伏,闹得河西一带鸡犬不宁。凉州刺史郭闳贪功无能,多方牵制段颎,让段颎进退不得,以至朝廷震怒,将段颎下狱治罪。当时皇甫规任泰山太守,曾平定叔孙无忌造反,威震一方。他因为熟悉羌人,主动请命前去平叛。

皇甫规到了凉州,立即部署兵马出击,击败羌人。到了次年,羌人又入侵张掖、酒泉等地。皇甫规一到,羌人望风而降。皇甫规还将残暴不仁的安定太守孙儁、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等人以及倚仗权贵,不守法度的凉州刺史郭闳、汉阳太守赵熹二人,或罢免或诛杀。按理说皇甫规立下这么多的功劳,朝廷应该封官晋爵。谁知朝中的那些奸臣,见他除去自己的党羽,竟在桓帝面前轮番诬陷。桓帝就严厉责备皇甫规,将他召回京城。中常侍徐璜和左悺向皇甫规索贿,被皇甫规严词拒绝。他二人顿时恼羞成怒,又将前事提起,罗织罪名,幸亏太尉等三公从中解救,又有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联名上书鸣冤,皇甫规才幸免于难,罢官回家。

这时,长沙、零陵一带的农民起义军进攻桂阳,艾县造反者相继响应,火烧长沙,抢掠益阳。零陵和武陵的少数民族头领也趁机反抗朝廷。御史中丞盛修战败,南郡太守李肃弃城逃生,主簿胡爽被李肃杀死,朝廷抓获李肃后处斩,令太常冯绲为车骑将军,率兵剿贼。冯绲见前面派遣的将帅往往被宦官陷害,于是请中常侍张敞监军,和前任武陵太守一道同往。抵达长沙后,盗贼寡不敌众,缴械投降,冯绲接着进攻武陵蛮人,斩杀无数,十余万人投降,于是荆州归于平定。冯绲后来同样被宦官陷害,以至被罢职免官。

前任冀州刺史朱穆,被重新任命为尚书,目睹宦官骄横,不想保持缄默,便上书桓帝,说了许多忠言,后来见没有回音,又亲自面见桓帝,长跪不起。宦官恨得咬牙切齿,无数次地诋毁他。朱穆忧愤不已,背疽复发,以至病终,享年六十四岁。朱穆为官数十年,粗茶淡饭,家无余粮。朝廷追谥朱穆为文忠先生。

前任太尉黄琼也是一样,自思奸臣当道,不能铲除,十分遗憾,后来也饮恨而终。朝廷总算没有忘记他,追封为车骑将军。

黄琼死时,送葬者有六七千人,其中有一个儒生,举动异常,众人都在交头接耳,猜测他的姓名。太原人郭泰知道此人是南昌高士徐穉,叫陈留人茅容马上将他追回来,一番谈论后,对他刮目相看。郭泰善于发掘人才,常常鼓励学子,许多晚辈都被他推荐给朝廷,一举成名。钜鹿人孟敏,陈留人申屠蟠,都是郭泰发现并起用的。

太尉刘矩和司空刘宠因为处理事情不当,被朝廷免官。司徒种暠又病逝,桓帝任命太常杨秉为太尉,卫尉许栩为司徒,周景为司空。杨秉是杨震的次子,父子相继为太尉,也是一段佳话。周景正直无私,与杨秉意气相投,联名上书桓帝,请求罢免宦官子弟。桓帝总算依从,罢免了中郎将燕瑗,肯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谊等五十余人,重新起用皇甫规为度辽将军,镇守北方。皇甫规上任几个月,举荐武威太守张奂为度辽将军,自己愿意做他的副手,任使匈奴中郎将,这样一来,幽、并二州安静了好几年。

桓帝喜欢到处游乐,护驾从事胡腾看不过去,屡次上书规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桓帝派中常侍左悺前往苦县祭拜老子。这时,宦官侯览的兄弟、益州刺史侯参等人因积怨太多,被太尉杨秉弹劾。侯参在回京领罪的途中自杀。京兆尹袁逢被罢官问罪,司隶校尉韩縯又趁机弹劾左悺兄弟。左悺自杀前又咬出贝瑗兄弟。所谓的五侯中,只有左悺是自尽而死,其余的都是被人所杀。

 
标签: 宦官 东汉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1、明太祖滥于汉朝宦官之弊,曾效法唐太宗禁制宦官,下令禁宦官预政领兵;不久又定宦官不许识字的禁令;其后更制铁牌置宫门中,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此外,又禁宦官与各司往来,不得兼外臣之职衔,不得着外臣冠服,并规定其官不得过四品,可
  • 宦官制度起源于哪个时期 宦官从哪个朝代出现的
    宦官制度起源于哪个时期 宦官从哪个朝代出现的
    1、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
  • 历史上宦官王振专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王振,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449年,出生在明朝的蔚州,也就是在现在的河北蔚县,读过些经书,也做过教官,但是因为看自己中举人无望,便自阉入了宫。据历史上记载,王振本人狡诈,善于察言观色,伺察人意,服侍的皇帝是明英宗,王振也是大明王朝出现的第
    12-31 宦官王振
  • 唐朝李辅国 是如何从一宦官做到权倾朝野的?
    乍看李辅国,还以为是李林甫,傻傻分不清楚,只怪唐朝李氏一族太过庞大,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李氏王朝中李姓者的名人真是不胜枚举,文人有李白,谋臣有李泌,武将有李绩,尤其是晚唐时期,宰相中李氏一族基本上处于垄断性质,如李林甫、李辅国、李泌等等。
    12-31 宦官唐朝
  • 揭秘为什么清朝一直没有出现宦官乱国的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
    12-30 清朝宦官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无争议的功劳最大的宦官
    宦官都是太监吗?未必。东汉以前,宦官是官名,既有被阉的,也有士人。到了东汉,侍奉内宫的,全为阉人,且称宦官。而太监一词,唐朝才出现。他们都是阉人中地位较高者。两者合流,只要阉了的就称太监,已是晚明及清朝时的事了。蔡伦是宦官,他又生在东汉,也
    12-30 宦官
  • 宦官做内线奇袭皇宫 农民起义也玩宫廷路线
    斩首汉灵帝:张角的原计划是要来个中央突破、四面开花。众所周知,黄巾起义的爆发,其实是因为一次突发事件,张角派去联络洛阳城中内应,结果泄露身份被捕,以至于全盘计划破产,不得不来个星夜举兵。那么,大贤良师的原计划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便不得不提到
  • 导致唐朝历史上宦官当权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在唐朝的发展历程当中,宦官当权是一个最大的特色。在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宦官能够拥有这样的地位,可以公开的干预朝政,甚至是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都在地位上和宦官相差很大,那么唐朝宦官当权有哪几位?唐玄宗时期,一名叫做李辅国的宦官进了宫,在太子的成
    12-29 唐朝
  • 刘宏 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仪式下,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载着一个12岁的孩子缓缓地驶入皇宫。这个孩子名叫刘宏,他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汉章帝的玄孙,即将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这就是汉灵帝。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
  • 明朝宦官郑和下西洋究竟为何 真相至今不明
    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被明朝官员刘大夏隐藏而失踪了。刘大夏(1436—1516),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官至兵部尚书。他为官清廉,但思想保守,因反对郑和下西洋,就将郑和绘制的航海图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