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睿一生犯过最大的错误是托孤不当

   2020-07-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说到魏明帝曹睿,人们心里可能有点茫然,但说到抵御蜀吴进攻,再说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最后再介绍是曹丕的儿子,相信所有人都会有恍然大悟的神情。这位皇帝在位十三年,病死的时候仅仅三十六岁,可能是天妒才能,否则他的成就很难限量。像他的名字一样

说到魏明帝曹睿,人们心里可能有点茫然,但说到抵御蜀吴进攻,再说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最后再介绍是曹丕的儿子,相信所有人都会有恍然大悟的神情。这位皇帝在位十三年,病死的时候仅仅三十六岁,可能是天妒才能,否则他的成就很难限量。

像他的名字一样,魏明帝曹睿从小就因为聪明深得曹丕喜爱。曹睿继位不久,便显露出过人的政治和军事才华。公元228年,诸葛亮筹划北伐,在守将投敌、国临危难之时,曹睿亲自压阵,并派曹真、张郃等大将拒敌。诸葛亮未听刘备死前告诫“马谡言过其实”之语,仍对其委以重任,致使蜀军被困,街亭失守,诸葛亮也不得以杀了马谡,以正军法。这件事也反衬出曹睿的冷静勇敢和智慧的用人之道。诸葛亮不甘心,多次北伐,曹睿大胆起用司马懿相抗。在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任蜀军羞辱也防守不出,以求达到消耗蜀军的目的。当魏军将士要求出战,司马懿假意上书曹睿,聪明的皇帝心领神会,命令不许出兵,并以权柄压制请战之风。最终蜀军粮草耗尽,沮丧退兵。

颇得威信的魏明帝曹睿也有另一面,当局势稳定,疆域扩拓,他开始大兴土木,耽误了国家的农业生产。而且他死前对托孤的不当选择,也为日后司马懿夺权埋下了祸根。曹睿还很会写诗,与曹操、曹丕并称为魏之“三祖”。

曹睿身世

曹睿是曹魏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曹家的子嗣,但是他的身世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因为他的母亲在嫁给曹丕之前曾有过一个前夫。那么,曹睿的身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吧。

曹睿的生母是甄氏,早先嫁予袁绍之子袁熙为妻。1999年,袁熙调任到幽州,成为刺史,而甄氏则被留在了冀州。204年,曹操攻破了冀州邺城,曹丕冲进袁府,见到甄氏后惊为天人。在曹操的主持下,曹丕就将甄氏纳为妾侍,同年曹睿出生。

曹睿的出生日期,成为了他身世争议的起因。因为如果曹睿是曹丕的亲生子的话,那么按照怀胎十月的说法,曹丕与甄氏在204年初的时候,就必须有接触的机会。可事实上,当时,甄氏是袁家的媳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根本就没有与曹丕碰面的机会。而袁熙虽然在外任职,但是总有机会回家的机会。更何况,袁熙在袁家的位置比较尴尬。他既不是长子,无法继承袁家,也不像他的弟弟,有一个当家的母亲。因而,袁熙的野心也不像他的兄弟一般大,不会那么严格地要求自己。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曹睿实际上是袁熙的儿子。

可是,如果曹睿是袁熙的儿子的话,曹丕为什么要把帝位传给他呢,毕竟曹丕除了曹睿外还有其他的儿子存在。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曹睿是个早产儿。在曹丕将甄氏纳为妾侍后,甄氏才怀上曹睿的。

曹睿身世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经无处可寻,所有的一切只能是片面的推测。

曹睿怎么样

曹睿为三国时期曹魏帝王,若要论述曹睿怎么样,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世上人非完人,均有两面性,曹睿虽为一方帝王,也有他的优缺点,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历史上的魏明帝曹睿是个怎么样的人吧。

曹睿年幼时生性聪明,而且能文能武,且擅诗文,后与其祖父曹操、其父曹丕共同被称为“魏氏三祖”,虽曹睿才能成就不及他两,但其所留作品也甚是出色。因此曹睿深得曹操喜爱,常被带至朝中与大臣亲近,且为人好学博闻。

就曹睿生平处事可以看出曹睿尤其擅长军事谋略,其所用军计曾多次击退吴、蜀两方的兵袭。而且为人沉着冷静能明察秋毫,自幼便对法律感兴趣,遂十分注重法纪,他在位之初制定了新法律,还删减了部分酷性和酷吏,避免了屈打成招的罪责。

曹睿执政期间能够容忍大臣直谏,这在封建帝王中十分少见,面对谏言允许臣民直抒己见,且不因此动怒杀害无辜直谏之臣,甚是民主。

但曹睿统治晚年犯了众多帝王均会犯的一个错误,便是荒淫无度,奢侈浪费,大力兴建宫殿,消耗大量人力影响农业从而导致社会发展滞后,且数位大臣进谏不得用。故国库不得充盈,且外逢强敌,人民困苦,导致国势衰退。

且曹睿在位时最大的失误便是托孤不当,导致后来的朝政动荡。曹睿不失为一个睿智的帝王,令人惋惜的是年轻早逝,加上托孤不当使后人有机可乘。

 
标签: 托孤 曹睿 魏明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揭秘诸葛亮是如何废掉托孤重臣李严的
    同年冬天,二次北伐开始,蜀军围陈仓,但是由于军粮耗尽再次无功而返。次年的建兴七年(229),三次北伐开始,诸葛亮遣大将陈式攻魏之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迎战,诸葛亮出建威,郭淮退军,亮取二郡。至此,后主诏诸葛亮复丞相职。然而这数次北伐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有没有想过要杀掉孔明?
    刘备在演义中不愧一代枭雄,声满天下,以致新野败退时十余万人民愿意跟随。但他却将权力下放的过大了,就像他祖宗刘邦一样,手下们个个功高盖主,他却不加遏制,直到死前才想起这一重要之事,演绎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在最后关头显示了他的高明之处,却说刘备
  •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白帝城托孤一事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关于刘备所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在历史上争议很大。有人说这一席话,困惑了中国二千年。刘备真实的想法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所以至今众说纷纭。《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
    12-23 托孤刘备
  • 司马懿受魏明帝托孤顿首流涕 为何还篡权?
    诸葛亮受蜀汉皇帝刘备托孤,顿首流涕,辅佐后主刘禅,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楷模。而司马懿受魏明帝托孤,也是顿首流涕,但是,最后还是篡权了,司马懿为什么没有像诸葛亮那样,选择做忠臣呢?让为什么要篡权呢?史书《三国志明帝纪》记载:
  • 这三人哪怕有一个活着 刘备未必托孤给诸葛亮
    刘备当年白帝城托孤,成为君臣的千古佳话。但问题是,在刘备心中,诸葛亮真的是托孤的第一人选吗?从当时看,刘备确实有托孤的必要。太子刘婵时年17岁,当年男子成年得20岁,所以暂时不能亲理朝政。在汉朝历史上,有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父亲死时比刘婵还小,
  • 解密李严与诸葛亮谁才是刘备真正的托孤对象
    现在网络上说起刘备托孤之事,不少网友都会谈论起诸葛亮斗争李严,烛影斧声强调荆州派系矛盾,彷佛误会李严为诸葛亮上司,曲解刘备重用李严胜于诸葛亮。然而仔细分析诸葛亮与李严官职高低,娓娓道来彼此的主从关系,再从刘备临终遗嘱的安排,李严实在没有立场
  • 托孤重臣最安全的时候 宋代不杀文人是宪法
    雄才大略的后周皇帝柴荣,带着满心的遗憾,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一年是公元959年。这位被誉为“五代第一名君”的皇帝除了未能完成统一华夏的夙愿,还要担心自己的身后事。39岁的柴荣只有一个6岁的小儿子柴宗训,他又面临着许多皇帝不愿又不得不面对的状
    12-13 托孤宋朝
  • 咸丰煞费苦心临终托孤为的是防备慈禧吗?
    咸丰即位之时,面对清王朝“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王朝早已迈入衰老的阶段,闭关自守的弊端也在这个时期爆发,而咸丰帝的才能虽难及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盛世之治,但他已然超越了嘉庆道光的克守陈规、顽固不化的旧思想。咸丰之治清王朝到了咸丰统治时期已濒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竟是场暗藏玄机的“阳谋”
    为一代枭雄,无论什么时候,刘备都堪称是识人的明主。即便到了白帝城托孤的最后时刻,其精明之处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只不过将死之人,更多了一些无奈、多了一些留恋而已。想当年,刘备与东吴陆逊决战于夷陵,结果中了人家的诱敌深入之计,火烧连营
    12-01 托孤刘备
  • 白帝城托孤 刘备真的希望诸葛亮取代刘禅吗?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3年的春天,因为和吴国战争的失败,新皇帝刘备一下子到了病危的地步。按照惯例,他把诸葛亮为代表的心腹大臣召集到身边,从而想他们交代后事。刘备对诸葛亮的原话是这样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