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摄政王载沣所作所为?

   2020-11-08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爱新觉罗·载沣,曾经在清朝最后的三年间即1908至1911年担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这个职位的设立是为了代替他的长子当时还只有三岁的宣统帝溥仪处理政事而建立的,因此在这三年间载沣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这个职位却令载沣感到非常痛苦和忧虑,甚

爱新觉罗·载沣,曾经在清朝最后的三年间即1908至1911年担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这个职位的设立是为了代替他的长子当时还只有三岁的宣统帝溥仪处理政事而建立的,因此在这三年间载沣是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这个职位却令载沣感到非常痛苦和忧虑,甚至可以说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三年。因为他不仅要承受来自朝野上下的巨大压力,而且还要维护当时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的统治。

载沣当上执政王首先要处理的就是袁世凯的问题。袁世凯是在戊戌变法中靠出卖维新派而发家的官僚,深受在位慈禧太后的信任和青睐。当时的袁世凯手握军政大权,位列军机大臣要位,在朝廷中有很大的势力。这引起了一些王公大臣的嫉恨和担忧,其中的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泽和小恭王溥伟就联名秘密向载沣金嫣要他下令铲除袁世凯,而且又因为载沣的哥哥光绪帝曾经留下了“杀袁除恨”的遗旨,在这种情况下,载沣便着手准备诛杀袁世凯,但是当时的重臣张之洞却不同意杀袁世凯,他认为光绪帝刚刚驾崩,不宜大开杀戒。而且袁世凯在朝中党羽众多,一旦对他下手可能会引起军队的混乱。载沣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最终错失了杀袁世凯的机会,只是罢免了他的一切官职。

但是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面对全国上下的革命浪潮,为了挽救清政府的命运,只得重新请袁世凯出山,任命他担任总理内阁大臣。随后不久,他便辞去了摄政王的职位,退隐至北京醇亲王府,不再过问政事。直到1951年安详离世,享年八十九岁。

应该说载沣在摄政王之位上是想做出一点功绩的,只是无奈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处在灭亡的边缘,他又缺乏治理国事的经验和手段,最终也没能改写清朝覆亡的结局。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起“汪精卫”这个名字,人们想到的最多的应该是他投敌卖国,背叛革命沦为应该彻头彻尾的汉奸,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汪精卫青年时期,他对祖国是满怀热情和希望的,为此他也曾加入过由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他还策划过一桩震惊一时的暗杀计划,暗杀的对象是当时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

1905年,汪精卫加入同盟会,希望以革命的力量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他主张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国家。但是四年的时间过去了,革命党人虽然组织了多次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起义活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失败了。汪精卫不能接受失败的结果,他便决定通过暗杀清政府的重要成员来显示革命党人的力量和决心,从他“化自己为灰烬来煮成革命之饭”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他的意志之坚定。

他的这种为革命献出一切的精神还吸引了后来他的妻子陈壁君对他的爱慕,陈当时便决定与他一起施行暗杀计划。汪精卫和陈璧君等四人经过商议之后,把目标锁定为监国摄政王载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载沣的出行或习惯之后,他们决定在载沣经常走过的甘水桥用炸弹暗杀他。为了确保暗杀成功,汪精卫特地找人做了一个一尺高的大铁罐,里面装满了炸药。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没有遥控引爆技术,就是说如果炸药爆照,那么作为引爆者的汪精卫也是必死无疑的。

但是因为他们在埋炸药时误把路人当成了警察,急忙逃离,导致了计划的失败。后来当他准备再次埋伏炸药时很快被抓获,但是汪精卫即使在警察面前也是从容不惧,甚至还对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可见当时他受革命思想影响之深。

如果汪精卫的暗杀计划成功,或许中国历史就会改写了,他后来可能也不会去当汉奸。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是永远无法假设和重来的。

载沣晚年

爱新觉罗·载沣,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的生父,他曾经在1908至1911年期间担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是实际上的清政府最高统治者。他的父亲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就是光绪帝载湉。应该说他的一生还是比较幸运的,虽然他出生在清朝末年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在时局和身世的双重影响下,他不得不做一些迫不得已或者根本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他能很快接受新事物,不像某些人一样迂腐和保守。这从他的晚年生活中可以看出来。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迫于全国上下高涨的革命情绪,他被迫辞去了监国摄政王的职位,从此便不再过问任何政事,居住在只过自己安心和平静的生活。他唯一的要求只是维持对皇室成员的优厚条件,不来打扰自己的生活便足矣。在“张勋复辟”的事件中,载沣对此事丝毫不关心,从头到尾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也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和意见。之后,他的儿子溥仪受日本人邀请出任“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也多次要求他跟自己一起过去,但是或许是因为他在担任监国摄政王期间所受的痛苦和磨难使他难以忘记,他并不信任溥仪所说的话,最终也没有跟随溥仪过去。

这样平静的生活载沣一直过了几十年,在此期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统治天下的又是谁,身在醇亲王府的载沣对此没有发出过任何声音和看法,或许他一生最大的追求便是过安稳的生活。一直到1951年,他安详地病逝,享年八十九岁,一代王侯就这样平静的度过了自己的下半辈子。

 
标签: 载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1910年汪精卫为何要刺杀摄政王载沣?
    汪精卫本名叫“兆铭”,“精卫”是笔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时用的。跟鲁迅一样,因为文章写得太好,笔名的影响就超过了本名。大家叫着叫着,就忘掉了本名。汪精卫的文章写得好,参与筹备同盟会后,一度担任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编辑,后来颇受孙中山赏识,被
  • 周总理如何评价摄政王载沣?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满族。奕譞的第五子,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醇亲王府1951年2月3日)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胞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父。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
    12-01 载沣
  • 清朝终结那三年 摄政王载沣最难受的日子
    摄政王载沣生于1883年,1951年去世。历经大清、民国、共和国,但其最风光,也是最难受的时间段只在清末那几年,尤其是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后直至清朝终结那三年。载沣生长于王府大院,其智慧、能力不可能超过其兄长光绪帝。但是,也必须承认,载
    11-22 清朝载沣
  •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大清皇帝
    爱新觉罗·载沣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传统的观点认为正是载沣在1908至1911年间担任使网站一职时的软弱无能和优柔寡断才倒追了清政府这么快就灭亡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载沣又是一个非常理性和富有远见的人物,他从摄政王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安
  • 溥仪被轰出故宫仍有闲接狗出宫 载沣急得团团转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脉络众所周知,但诸多细节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溥仪生前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历史真相?晚清研究专家贾英华历时三十年采访三百多位溥仪身边人,挖掘溥仪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后故事,揭示晚清宫廷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
    11-12 溥仪载沣
  • 慈禧死后载沣怎么帮儿子溥仪维护江山的呢?
    慈禧离世,载沣(1883-1951)登台,清廷进入后威权时代。政治强人慈禧留给年轻的摄政王两份宝贵的政治遗产:一份是势在必行但任重道远的改革大业,一份是代价太高且不合时宜的强人政治。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我们的后见之明自然是希望载沣推进
  • 注定悲剧的末代摄政王载沣 载沣为何被慈禧选中
    1908年12月2日上午,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一场隆重的皇帝登基大典即将举行。坐在龙椅上的一个三岁模样的娃娃眼前这一群老头子高呼“万岁”,顿时极度害怕,放声哭喊:“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一个年轻人急忙上前哄道:“别
    11-03 慈禧载沣
  • 慈禧为何选择载沣摄政 载沣性格软弱好驾驭?
    载沣之弟载涛在后来的回忆中曾分析道:“慈禧太后执掌政权数十年,所见过的各种人才那么多,难道说载沣不堪大任,她不明白吗?我想决不是。她之所以属意载沣,是因为她观察皇族近支之人,只有载沣好驾驭,肯听话……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时候,光绪帝虽先死
    10-15 慈禧载沣
  • 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生平及家庭是怎么样的
    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一说“亦云”),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生平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
    10-12 载沣
  • 大清帝国的凋零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清
    曾有人说,光绪在临终之前,他的亲弟弟载沣去见过他最后一面。在这次会见中,光绪嘱托载沣一定要诛杀袁世凯,为自己报仇雪恨。甚至还有人说,光绪在被囚禁期间,每天在纸上画大头长身的各式鬼形,写上“袁世凯”三字,然后撕成碎片;又经常画一乌龟,龟背写有
    10-09 清朝载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