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杨嗣昌 在朝廷中的人缘很差?

   2020-06-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现在,很多人眼中的大明王朝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真实的明朝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王朝,君臣之间,臣子之间,没有相互协作,只有猜忌、诋毁,大臣间的勾心头脚屡见不鲜,而杨嗣昌与卢象升两位,就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明崇祯在清军南下的时候,奉命卢象升把关驻守

现在,很多人眼中的大明王朝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真实的明朝是一个刻薄寡恩的王朝,君臣之间,臣子之间,没有相互协作,只有猜忌、诋毁,大臣间的勾心头脚屡见不鲜,而杨嗣昌与卢象升两位,就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明崇祯在清军南下的时候,奉命卢象升把关驻守,当时的崇祯帝早已有合议的想法,大学士杨嗣昌太监高起察觉了崇祯帝这一想法,就对卢象升百般阻挠,不仅得不到局军权,士兵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而且卢象升提出的几条抗清战略,连看都没看就被否决了。

卢象升就只能统帅自己先前的部队,俗话说,权力越大,势力越大,但是这带兵打仗的将领,你不给我部队,不给我军备,叫我拿什么去和人家抗衡,就封我个大官当当,都什么年代了,国家都要灭亡了,谁在乎这一官半职啊。

卢象升虽然名义上是总督,但是手中的士兵不到两万,还没一个小部队得多。更可恨的是,杨嗣昌还假惺惺的想要彰显自己的大度,让卢当兵部主事,比他在冬天离开北京,去经历军旅生活的磨难。

到最后连发军饷的人也让杨嗣昌给支走了,试问军队负责带兵打仗,这些后勤的东西没有保障,拿什么去争夺胜利,拿什么维护军队的尊严。

卢象升一辈子戎马沙场,没怎么打过败仗,但是这一次他必败无疑。百姓听说了,劝说卢象升先转战广德,等待时机给敌军致命一击,古代不也有以少胜多的例子吗。卢象升感动流泪,但是身为将军,常年带兵打仗,他知道如今士兵信心不许,自己也是如同被朝廷扔掉的弃子。

卢象升派兵进驻贾庄,太监高起带着数万部队等在鸡泽,两地相距不到五十里,卢象升主力被清军包围的时候,高起丝毫不作伪,卢象升战亡,百姓知道了抱头痛哭。

这就是明朝末期的政治局势,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好官都被牵连,朝廷不亡才怪。

杨嗣昌怎么死的

李自成的部下张献忠曾经多次被杨嗣昌镇压,张献忠逃到四川,本以为平定了农民军的叛乱,但是张献忠带着他的农民兵卷土重来。

杨嗣昌虽然很有才能,但是他对所有事都要管,交给属下的事也不放心,常常会错失良机,有人曾劝说过他,但是杨嗣昌不以为意。

当时,军中意见就极不统一,再加上杨嗣昌做事又婆婆妈妈,决策的通过半天才能执行,敌人又是分散在各地,这就导致杨嗣昌的部队经常是在连夜跑路的途中,真正作战的没几次,士兵都十分疲惫,等到双方终于有一次大交战的时候,杨嗣昌军队打败。

起初,农民军逃跑的时候,杨嗣昌下令紧追不舍,结果正好被敌人施了调虎离山之计,正当杨嗣昌觉得不对,为什么周围没有驻兵防守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家后院已经起火,张献忠让主力和杨嗣昌耗着,将杨的部队拖住,自己则率领小部分人马,直接往襄阳城赶,这时的襄阳城早已人去楼空,兵力也少得可怜。

张献忠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入城,待到杨嗣昌发现为时已晚,襄阳王被抓,当初杨嗣昌认为襄阳的防守条件很好,不仅有护城河保护,进出都要靠口令,如此管辖森严的堡垒怎么让敌人轻松就溜了进去。

自己觉得罪孽深重,然后越想越害怕,他向皇帝上书请求赐死,后来又听说洛阳也已经沦陷了,福旺也死了,于是愈加担惊受怕,终日不进食,死于五十四岁。

群臣听说襄阳的变故,纷纷要求定罪杨嗣昌,但是他已经死了,儿子也病死了,皇帝非常悲伤,认为杨嗣昌为平定农民军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恢复了杨嗣昌的名誉。

杨嗣昌历史评价

杨嗣昌的出生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他的祖父是过去武陵的名士,非常重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曾经亲自花钱建造石塔和书楼,来让大家参与学习。所以杨嗣昌小时候的学习氛围可以说非常好。

杨嗣昌是比较早就接触官场政治的,受祖辈影响,很快就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历史上对他的一些评价确是让我们非常诧异。

虽说杨嗣昌在衷心和能力上都有不俗的展现,也非常努力,但是生在明朝末期那个动荡的局面,基本也就告别干大事了,不是为了防止太平军,就是朝中那个宦官又开始散布谣言了。

还有,杨嗣昌人缘太差,几乎只有明崇祯皇帝信任他,虽然说取得皇帝的信任是好事,但你这样让很多数人讨厌的决断明显是不对的。都说在朝中如果不能多一个朋友,那至少不能多一个敌人。

有人说杨嗣昌害死卢象升完全是出于一己私利,但是首辅因为自己被任命督师,找杨嗣昌过来,杨嗣昌还能做什么?人家连统一指挥都放弃了都没说什么啊。只要首辅还在台上,杨嗣昌要是吧首辅得罪了,以后还想不想在朝廷呆下去了,卢象升要逆势唱高调,这是他自己的问题,大家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唱高调的,正所谓棒打出头鸟,不找你找谁。

甚至有人评价杨嗣昌不仅能力差,运气差,人格也差。要是没有他这么做,贺人龙曹变蛟那几个猛将不至于死的这么冤,而且福王也不会落得这么倒霉的境地,之后一系列发生的斗争也许会改变整个明朝的历史。

 
标签: 杨嗣昌 人缘 明朝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杨嗣昌简介 为什么说这个名将是个草包将领?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他是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出任兵部尚书,翌年入阁,深受崇祯皇帝信任
  • 明末杨嗣昌是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死的吗?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但是这一期间发生了一
    10-19 杨嗣昌
  • 明朝最后一个战略大师杨嗣昌 十面埋伏囚闯王
    看崇祯朝的历史,最绕不过的一个话题人物就是杨嗣昌,他是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末重臣。很多人说杨嗣昌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权奸,杨嗣昌是很嚣张,骂他的口水,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然而无论怎么弹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干错了事,却依然支持他,哪怕打了败仗
  • 杨嗣昌简介 忠臣还是奸臣?杨嗣昌与卢象升之争
    杨嗣昌,字文弱,号字微,明末大臣、诗人,生于1588年,卒于1641年,武陵县碴口坡人。杨嗣昌家是书香门第之家的典范,祖父杨时芳为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杨嗣昌也在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明末世道混乱,起义军四起。杨嗣昌崇祯十年任兵
  • 明末大臣杨嗣昌觉得自己罪孽深重绝食而死?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但是这一期间发生了一
    08-26 杨嗣昌
  • 明朝大臣杨嗣昌 能力差运气差人格也差
    杨嗣昌的出生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他的祖父是过去武陵的名士,非常重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曾经亲自花钱建造石塔和书楼,来让大家参与学习。所以杨嗣昌小时候的学习氛围可以说非常好。杨嗣昌是比较早就接触官场政治的,受祖辈影响,很快就取得不小的成就。但是历
  • 杨嗣昌是谁?杨嗣昌是因为担惊受怕而死吗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但是这一期间发生了一
    03-04 杨嗣昌
  • 明朝杨嗣昌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并绝食而死呢?
    杨嗣昌是湖南武陵人,在万历38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并担任杭州府的教授,折合他的祖父一直以来贯彻重视教育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并且逐渐升官到户部郎中,之后因病引退回家。崇祯年间杨嗣昌被加封为右参政,之后还曾被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但是这一期间发生了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