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为孙中山写挽联享有“众挽联之冠”之誉

   2020-05-0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5月举行安殡时,正在欧洲考察的徐树铮用电报发回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联上句典出《论语·子路》,下句典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5月举行安殡时,正在欧洲考察的徐树铮用电报发回挽联: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

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联上句典出《论语·子路》,下句典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

这副对联的上联说明治国之道无他,只要掌握一个“民”字。所以中山先生创造的主义,称为“三‘民’主义”;所建立的党称为“国‘民’党”;所建立的政府称为“国‘民’政府”;所建立的军队称为“国‘民’革命军”。徐氏说:“一言足以兴邦,一言足以丧邦。”这所谓一言者就是一个“民”字。也即所谓“得民者昌,失民者亡”的意思。下联是称赞中山先生的伟大,就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公”字,中山先生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民国初年他为了国家安定,毅然决然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期待袁氏也能做到大公无私。可袁世凯却背叛民主,私心称帝;中山先生又毅然决然“讨袁”,因此使得天下人不敢再有称帝称王的。

当时举国偃旗,万民哀悼,称颂中山先生的联很多,致挽联者文豪巨擘不乏其人。但徐树铮的此联被推为众挽联之冠。不少人对此评论:“徐氏之联,用典精辟,含义深刻,可谓之头筹!”由此可见徐树铮之才气超人,文采盖世。

黄埔军人出身的资深报人周游先生曾这样记载:“中山先生之丧,全民哀悼,举国偃旗,挽词之多,莫可纪极,而当时竟共推徐氏此联为第一。余曾分别询诸李协和、胡展堂、汪精卫、张溥泉诸先生:何以国民党内文人学者盛极一时,而竟无一联能道出孙先生心事,以堪与徐氏抗衡者?所得答复,虽各不相同,但一致认定:徐之才气,横揽一世,远不可及。”

徐树铮,字又铮、幼铮,号铁栅,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北洋小诸葛”。江苏萧县(现安徽省萧县)人,自幼聪颖过人,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有神童之称。

1901年,徐树铮弃文从武,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陈述经武之道,未得赏识后,闷闷不乐地回到投宿的客店。正好段祺瑞路过此处,段祺瑞其时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炮队统带兼随营武备学堂总办。据段祺瑞回忆:“至旅店拜客,过厅堂,见一少年正写楹联,字颇苍劲有力。时已冬寒,尚御夹袍,而气宇轩昂,毫无寒酸气象……约与长谈,深相契,遂延揽焉。”

于是走投无路的徐树铮被延揽为用,追随段祺瑞的左右。1905年,段祺瑞又出资送徐树铮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五年之后,三十一岁的徐树铮回国,在段祺瑞的部队任清朝第六镇军事参议,1911年任第一军总参谋。颇富文韬武略的他纵横捭阖,大展身手,为段祺瑞叱咤民国政坛立下累累功勋。为报知遇之恩,他忠心耿耿从无异念,从此一生效忠段祺瑞。徐树铮风流自赏,豪气干云,曾赋诗曰:“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张学良对其敬佩有加,称其为“上马杀贼,下马露布”之豪士。

辛亥革命爆发后,风雨飘摇的清廷已经感到了末日来临,大厦将倾,政权随时可能易手的痛苦时时向执政者袭来,朝廷上下弥漫着一片愁云惨雾。但清政府中铁良、良弼等少壮派不甘心拱手交出江山,主张硬拼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此,则革命军虽仍能获得最后胜利,但不知还要死多少人。此时,以段祺瑞为首的四十二名清军前方将领突然发出通电,吁请清帝退位,实行共和政体,这顿时使清廷失去了继续挣扎的勇气。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发表退位诏。而那一篇通电,便是出自徐树铮的手笔。

1912年至1914年,徐树铮先后任中华民国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1914 年5月,徐树铮任中华民国陆军部次长,年仅34 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袁世凯称帝时,徐树铮因其劝段祺瑞抵制,遭袁世凯罢免官职,于是赋闲在家静观其变。

1916年,因称帝而众叛亲离的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徐树铮复任陆军次长兼国务院秘书长。在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府院之争中,黎元洪瞅准时机在这时下令撤销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段祺瑞愤然离京去津,作为其铁杆的徐树铮也被黎元洪革职。1917年,徐树铮协助段祺瑞策动了张勋赶走黎元洪的“张勋复辟”事件。事后又策划了讨伐张勋的“讨逆军”行动,讨逆成功后,徐树铮又任陆军总次长,再次回到了权力的舞台。段祺瑞当时被推崇为“三造共和”的英雄。殊不知在这其中,件件事都少不了徐树铮的谋划和参与。

冯国璋任总统后,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在西南军阀及广东护法军政府的政策上,产生了矛盾。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借此扩充皖系势力;冯国璋主张“和平混一”,借此讨好西南军阀,保护直系的利益。于是,又出现了第二次府院之争。徐树铮也主张武力统一中国,坚定地站在段祺瑞这一边。

第二次府院之争中,段祺瑞被迫辞职。冯国璋下令准免,先以外交总长汪大燮代理国务过理,后又请出王士珍署理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幕后策划督军团对冯国璋施加压力,策动张作霖入关抢夺军火,迫使冯国璋再度启用段祺瑞组阁。

于是段祺瑞复任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任陆军次长兼西北筹边使,升为上将。在冯段之争中,徐树铮为段祺瑞穿梭奔波,他一方面假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名,向日借得巨款,编“参战军”,为段扩兵争雄;一方面组织“安福俱乐部”,包办选举,成立安福国会,以巩固段祺瑞之政权,为段祺瑞的执政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树铮当时是段祺瑞手下的第一红人,是其最信赖的智囊和得力助手,段祺瑞也对徐树铮百般袒护和支持,使其在民国前期的政坛上呼风唤雨,气焰张天。

1918年6月15日,徐树铮在天津暗杀冯玉祥的恩师兼老长官陆建章。关于杀陆建章的原因,从徐树铮向政府的报告中可看出一些端倪:“迭据本军各将领先后面陈:屡有自称陆将军名建章者,诡秘勾结,出言煽惑等情。历经树铮剀切指示,勿为所动。昨前两日,该员又复面访本军驻津司令部各处人员,肆意簧鼓,摇惑军心。……树铮窃念该员勾煽军队,联结土匪,扰害鲁皖陕豫诸省秩序,久有所闻,今竟公然大言,颠倒播弄,宁倾覆国家而不悟,殊属军中蟊贼,不早清除,必贻后戚。当令就地枪决,冀为国家去一害群之马,免滋隐患。除将该员尸身验明棺殓,妥予掩埋,听候该家属领葬外,谨此陈报,请予褫夺该员军职,用昭法典。”

徐树铮(左二)在南通的合影

他万没想到,此举为自己日后遭遇不测埋下了祸根。

1919年,徐树铮任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同年10月,率兵进入外蒙古,迫使外蒙古在1919年11月17日正式取消自治,回归中国。

英雄本是诗人,边功催生诗情。收复外蒙后,徐树铮在库仑写下的一首《念奴娇·笳》以表心迹,诗云:“砉然长啸带边气,孤奏荒茫无拍。坐起徘徊,声过处,愁数南冠晨夕。夜月吹寒,疏风破晓,断梦休重觅。雄鸡遥动此时天下将白。遥想中夜哀歌,唾壶敲缺,剩怨填胸臆。空外流音,才睡浓,胡遽乌乌惊逼。商妇琵琶,阳陶觱篥,万感真横集。琱戈推枕,问君今日何日?”

徐树铮在外蒙古还做了许多有益于当地发展的事,如引种蔬菜、修建公路、开办银行、创刊日报、加强中华文化教育等。

徐树铮后被任命为考察欧美日本各国政治专使,率考察团15人,先后考察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荷兰、美国、日本12国。在考察法国期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徐树铮电致挽联。徐树铮于1925年12 月11日考察结束回到上海,期间与孙传芳会晤,商议直、奉、皖三系联合对抗冯玉祥和准备北伐的革命军。段祺瑞以京津局面混乱电嘱其暂缓赴京,但他认为考察回国,理应复命,19日即动身赴京。复命后,于12 月29 日晚乘专车离开北京南下,途经京津间廊坊车站,被冯玉祥部下张之江派人劫持,于30日凌晨被复仇杀害(1918年6月15日,徐树铮在天津暗杀了冯玉祥的恩师兼老长官陆建章),时年45岁。翌年,归葬故里。

徐树铮被杀的噩耗传出后,段祺瑞为之失声痛哭,曾任大总统的徐世昌曾挽以联曰:“道路传闻遭兵劫,每谓时艰惜将才!”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挽联云:“语谶无端,听大江东去歌残,忽然感流不尽英雄血;边才正亟,叹蒲海西顾事大,从何处更得此龙虎人。”

徐树铮文武兼长,徐一士《一士类稿》之“谈徐树铮”中说:“徐树铮为民国史上有名人物,与政治军事均有重要关系,誉者钦其壮猷远略,毁者病其辣手野心,而其人起家诸生,雅好文事,……盖有儒将之风,阅《视昔轩遗稿》,其文及诗词,颇有功候,不乏斐然之作,不仅以人传也。”康南海为其撰写的挽联亦作此品评:“其雄略足以横一世,其霸气足以隘九州;其才兼乎文武,其识通於新旧。既营内而拓外,翳杜断而房谋;又扬历乎域外,增学识於四洲。其喑鸣废千人,其洞视无全牛;其飞动高歌擅昆曲,其妩媚清词追柳周。大盗竟杀猛士兮!天人起邦家殄瘁之愁。假生百命之前,为人龙而寡俦。衰世乱而内争兮!碎明月於九幽。”

徐树铮精于书法,擅诗词古文,从政后仍手不释卷,对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尤为喜爱,总是随身携带。徐树铮留下来的诗大约200首,词60首。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著作传世。其诗词为时人所重,陈衍、王逸塘、徐一士等人都对其文采赞誉有加。

徐树铮酷爱昆曲,他能自辑曲谱,能上台演出,并曾与徐凌云、项馨吾、俞振飞等名角同台。他擅长花脸和贴旦两种角色的曲目,声如洪钟。张謇曾赠诗云:“将军高唱大江东,势与梅郎角两雄”。1925年5月,他以专使身份访英,还应邀在英国皇家学院演讲,题目竟然是《中国古今音乐沿革》,可见其之多才多艺。

徐树铮精于联语,出了本文开头他给孙中山有“众挽联之冠”之誉的挽联外,他还曾给张勋写过一幅挽联:“仗匹夫节,挽九庙灵,其志堪哀,其愚不可及也;有六尺孤,无一抔土,斯人已死,斯事谁复为之?”也因分寸拿捏到位,用典恰当准确,被誉为挽联之绝唱。

 
标签: 民国 孙中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徐志摩感情史 民国才子徐志摩的三段爱情
    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在他留学英国时改名为志摩。他的家境殷实,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并且在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当时外国的风气要比国内的开放许多,所以他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
  •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物的造假手段
    民国时期怎样造假首饰镶嵌物 民国时期首饰镶嵌
    1、翡翠。只截取上面的绿块,加工成若干全绿的戒面出售。好的戒面价格也是较高的,若干戒面的价格当高于一个陈旧的翡翠大器。2、玉。旧时的方法系将欲着色的玉烤热或放在杏千水中煮热,趁热涂上颜料,这样反复进行,直至认为满意为止。3、水晶。无色水晶价
  •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点 民国时期瓷器特征简介
    1、首先,由于民国开始使用化学彩料,大多数瓷器色彩都比较艳丽和漂浮,用化学材料来绘制的青花普遍都看得出漂浮的样式。而民国瓷器的特点也是通过绘画来表现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点是清代的祝福纹样还是很常见,还有一点就是瓷器会体现出当时
  • 解密:谁是袁世凯死后中国政府最大的实权派?
    “让出”总统,段祺瑞决定踏踏实实地当总理。当然,他要当的总理可不是袁世凯时代的虚位总理,而是责任内阁制下的实权总理。自民国初建以来,责任内阁制的行政主导体制便在“临时约法”中得到确认,但在袁世凯当政时期,内阁并不居于主导地位。想当年,宋教仁
  • 民国历史揭秘 统一的国民政府为何曾想废除春节
    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后,重新颁布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全国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年。在废除旧历和春节的问题上,当时的政府称得上是雷厉风行。首先是频颁禁令,在旧历年到来时,政府各机关禁止放假过年,有的地方还禁止商店关门;其次是严
    12-31 民国
  • 民国29年中学训导证书现江西 涵盖12项指标
    中新网南昌7月21日电(苏路程郑剑平曾勤生)江西省新干县档案局21日消息,近日,该馆在民国档案中发现一份民国二十九(1940年)年颁发的训导证书。该证书显示:学生李毅,系江西新淦(现新干)县人,现年18岁,在本校初中修业期满,操行成绩业经考
    12-31 民国
  • 孙中山与张作霖鲜为人知的合作为何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是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张作霖是出身草莽的封建军阀。二人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本应水火不容,然而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二人为了各自的目标曾有过非同寻常的交往。孙中山先抛橄榄枝袁世凯死后,中国逐渐形成四派势力,即以冯国璋(后来是曹锟、吴佩孚)为
  • 民国时的天才特务赵秉钧为何会被袁世凯毒死?
    1914年2月27日,直隶都督兼民政长,号称是职业杀手、天才特务的赵秉钧在天津都暑中毒身亡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时任中国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那可是“悲痛”万分啊!他马上派二儿子袁克文前去治丧,并特发一万元的治丧费。咳,也不枉赵秉钧白跟他一场。
  • 民国最富影星李丽为偷情报而和日军上床?
    李丽14岁在北平读书时,结识了一个名叫林更新的福建人,此人大李丽四岁,也在北京读书。当李丽十六岁时,和林更新在山西结婚,随后,林赴法留学,李丽蛰居山西夫家。由于遭受夫家的虐待,李逃回了北京母家。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林家派人交涉,要李丽回山西
    12-30 民国偷情
  • 揭秘民国文人的北漂生活:拿高工资不置房产
    几年前,“逃离北上广”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意思是说大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北京尤难。不过,春节过后,原先“逃离北上广”的那些人又“逃”回来了。京城历来居不易。这一点,凡是想在北京寻找梦想的人,都应该有心理准备。过去的京城,对“北漂”还有一种“住房
    12-30 民国房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