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其人,在民间的口碑向来不佳,在史家笔下也历来是个反面角色。提起他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大都是臭名昭著的“贿选丑闻”,但人性都是多面的,曹锟也有常人所不及之处。
曹锟出身平民,自幼贩布为生,知道肚子里没有墨水的苦处,因此对文化人十分重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21年,曹锟在保定办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自任董事长。河北大学设文学科、法学科、农学科、医学科,其中文学科又设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学校教师实行聘任制,师资力量非常强。曹锟常对手下说,自己就是一个推车卖布的老粗,什么都不懂,办大学就得靠教授。曹锟的这段话貌似简单,其实是提出了一个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授治校。
曹锟说到做到,他对教授们毕恭毕敬以师礼待之,发给教授的工资也超过手下的师长、旅长,他看见教授讲课热得汗流满面,就命令校工以后上课时要送毛巾给教授们擦汗,并在教室内安上了自造的降温装置。就是这样,曹锟还感到有些对不住人家,内疚地说:“你们这样用脑子,每月那点钱,还抵不上你们的血汗呢。”
曹锟从不干涉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用人秩序,但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你们要尊敬教授。这些教授都是我从南北各省精选聘请过来的,今后如发现你们对教授有不礼貌的行为,那么我就要你们的脑袋!”一席话说得学生大惊失色,但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曹锟对待老师的态度。
曹锟爱才,也会用人,他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他对外交总长顾维钧一直很欣赏,认为他能胜任一切外交事务,因此不论什么事都放手让其去干。有一次,曹锟的亲信陆军总长陆锦、交通总长吴毓麟等为驻英公使的人选问题,向顾维钧施加压力。双方争执不下,吴毓麟就请曹锟出面,谁知曹锟马上把他教训了一顿:“正因为我们不懂外交,才请顾先生来当外交总长。顾先生对外交有经验,你们凭什么干预?对不起,这件事我得听顾先生的,正像你们分管的领域,别人不能插手一样。”
后来顾维钧在回忆录里记述了此事,对曹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曹锟虽然从未受过学校教育,但他恢弘大度,襟怀开朗,是个天才的领袖。顾维钧如此评价曹锟,今天看来可能带有一些个人感情色彩,但从中我们多少也能悟出曹锟为何能从一个街头布贩爬到总统高位的原因。
曹锟另一个值得肯定之处就是他的晚节,抗战爆发后,日本人在武力进攻的同时还推行“以华治华”的策略,积极物色合适人选筹组汉奸傀儡政权。这时南京和北平已有梁鸿志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和王克敏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两个汉奸政权,但梁、王二人均系北洋时期的总长,威望资历尚浅,无法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抗衡,这时日本特务机关的目光便落在了曹锟身上。
特务头子土肥原认为曹锟曾任民国大总统,且又有“贿选”劣迹,拉其出山估计不是难事。但曹锟对日本素无好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强占了中国东北地区,具有较强民族意识的曹锟对此早就忍无可忍。这次见日本人公开登门诱降,不禁大怒,指着来人的鼻子历数了日寇在东三省犯下的滔天罪行,最后断然拒绝说:“我就是每天喝粥,也不会为日本人做事!”
曹锟虽然已不在其位,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依然十分关注抗战局势的发展,他每天都坚持阅读《大公报》,后来视力越来越差,便让女儿读给自己听,当他听到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消息后,激动地一跃而起:“我就不相信,咱们还打不过那小日本!”此后曹锟改变了晚饭后听报的习惯,让女儿饭前就给他读,似乎连一顿饭的时间都等不及了。
1938年5月16日,曹锟因感冒引发肺炎,医治无效去世,终年76岁。临终前,曹锟握着女儿曹士英的手说:“台儿庄大胜之后,希望国军能乘势恢复失土,余虽不得见,亦可瞑目。”重庆国民政府有感于曹锟在沦陷期间,忠贞不屈保持晚节,特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并颁赠“华胄忠良”匾额一方,以示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