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2020-09-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于谦,祖籍河南省考城县(今兰考县堌阳),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24岁时中进士。宣德五年(1430年)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河南、山西。黄河河务是当时河南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于谦在河南巡抚期间对此十分重视。于谦在河南的1

于谦,祖籍河南省考城县(今兰考县堌阳),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24岁时中进士。宣德五年(1430年)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河南、山西。

黄河河务是当时河南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于谦在河南巡抚期间对此十分重视。于谦在河南的18年中,黄河在河南境内只溃决3次,而开封附近一次也没有,当然这和于谦重视堤防,沿堤广植树木,加固堤基,加强巡查是分不开的。

当然黄河在开封没有溃堤并不代表没有险情。有一年黄河水势上涨,逼近开封城垣,形势十分危急,于谦亲临第一线,组织和指挥人民抗洪斗争,并把皇帝亲赐给他的蟒袍丢到河里,表示誓死战胜洪水的决心,终于稳定了人心,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开封城池。就在这次大水之后,于谦加紧了开封护城堤的建设和铸造了一尊镇河铁犀。

于谦巡抚河南后,体察民情,在城北人民构筑土堤抵御黄水的基础上,以工代赈,发动民工和征调士兵,参加修筑开封护城堤的巨大工程。堤从开封城西修起,至城北,再至城东三面,经过正统五年(1440年)那场大水的考验,于谦对开封护城堤的建设更加重视,城西、城北、城东三面护城堤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胜利完工,全长20余公里,堤宽六丈,高两丈余。有效地保卫了开封的安全。堤上五里一亭,派有专人看守,护堤巡防。堤两侧则广植树木,防止堤土流失。每至春夏季节,林木茂盛,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护城的绿色屏障。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在荥阳姚村决口,经中牟、开封城西之杏花营、城东之陈留,向东汇涡河后入淮,这时的开封城处于黄河北岸,城南变成了泛区,连续三年患水。至明景泰二年(1451年)河南巡抚王暹,接续于谦开封护城堤之未竟工程。在开封城南筑护城堤15公里许,东西两端与原来的护城堤接轨,至此一条周长40公里完整的环行护城堤终于全部完成。

明弘治六年(1493年)黄河主流再次改道,从开封城北10公里左右处向东流去,开封段沿黄河两岸筑起了新的黄河大堤,开封护城堤退居二线。但作为历史遗迹,作为城市外围不多见的护城堤防,仍应受到保护,并发挥其在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中的独特作用。

开封镇河铁犀最初被安放在开封回龙庙里。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口,回龙庙被黄河水荡平,铁犀深陷泥淖之中。清顺治年间被人挖出保存了下来。开封沦陷期间,侵华日军将铁犀强行拉至开封城,准备销毁熔铁制造军火,后经铁犀所在地——铁牛村村民奋力抗争,铁犀方躲过劫难,仍然矗立在铁牛村边之堤上。开封铁牛村的居民尽管与铁犀世代相守,只叫铁牛村,而不肯改叫铁犀村。

于谦在巡抚河南、山西期间的施政方针:主张薄赋安民,宽济贫寒,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他个人重名节守情操,为官清廉,不贪不敛,上不攀附权贵,下不卖官鬻爵,既不请客送礼,更不贪污受贿。在他被调回京,离开河南、山西任所的时候,轻车简从,两袖清风。他有一首绝句是这样写的:“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另外,他未仕前的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脍炙人口,既可看作是他对自身廉洁奉公的期许。

于谦离汴赴京供职的第二年(正统十四年即1449年)瓦剌入侵,于谦奉命署理兵部,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土木堡一役,王师50万人马全军覆没,瓦剌掳帝北去,京师震动。群议南渡以避其锋,于谦“定策固守,以社稷安危为己任”,力主另立宣宗子朱祁钰为景帝(代宗)改元景泰。于谦擢兵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保卫京师,获大捷,深为帝所倚重。每有赏赐辄不受。辞让不掉,便封存起来,不敢妄用。其所作所为,被人目为“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的一代名臣”。后于谦组织兵力击退瓦剌,并力劝景帝迎回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病重。石亨、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景帝崩。

英宗朱祁镇复辟,以“谋为不轨,迎立外藩”的罪名处死于谦。同时遇难的还有王文、范广等人。

谦等“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前往于谦府第抄家的官员惊奇的发现,堂堂兵部尚书家里除了书和日用生活器具以外,竟然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唯有一座正屋被封闭甚固,启封视之,均是皇上所赐物件,封识记载分明,一丝未动,见者无不泪下。后人评价于谦“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确确实实实现了他自己《石灰吟》中所期许的话“要留清白在人间”。

 
标签: 明朝 于谦 忠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明朝猪叫什么 明朝猪的称呼是什么呢
    1、在明朝年间,人们一般把猪称为豕。2、之所以说把猪称为豕,那是因为避讳的原因造成的,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姓朱,朱和猪这两个字是谐音字,因此人们不能这么大呼其名的叫猪,为了表达出对朱元璋的一种尊敬和信任,因此人们就把猪的姓名给改变了,人们
  •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什么 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
    1、明朝的李明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
  •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明朝京城在哪 明朝京城在什么地方
    1、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在今天的南京。2、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明朝后来一直定都北京,直到李自成灭明朝为止。燕王朱棣成为历史上的明成祖后,于永乐元年即1403年接受礼部尚书李至刚奏议,擢升北平府地位,立北平为北
  •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明朝是怎样建立的
    1、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2、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 明朝隆庆皇帝简介介绍
    1、隆庆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的年号,使用时间为隆庆元年(1567年)至隆庆六年(1572年),明朝时期使用该年号一共6年。2、明穆宗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孝恪杜皇后,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崩于隆庆六年(1572年
  •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明朝为什么迁都 明朝要迁都北京的原因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否,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耍流氓”。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
  •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明朝几年历史 明朝的介绍
    1、明朝有276年历史。2、明朝历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郑时期(1662—1683年)的历史。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
  •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明朝有多少年历史 明朝一共持续了多少年
    1、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年历史。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2、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
  •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明朝吴清远是谁 清远道人是谁
    1、清远道人是汤显祖,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
  •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明朝皇帝排行 明朝皇帝排行是那些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白手起家创建基业,扫平群雄建立大明,开创洪武之治,是明朝功绩最大的皇帝。2、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依靠着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位后开创了永乐盛世,为明朝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