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年10月金国皇帝完颜亮调集全国军队,合兵60万,兵分四路,对僻居东南的南宋发动全面进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宋高宗赵构竟然想解散百官,重蹈32年前的旧路,乘坐海船南逃。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军,两淮守将纷纷弃城南逃,完颜亮饮马长江,对江南志在必得。千钧一发之际,一位书生挺身而出,将金军击退,最终保全了南宋王朝。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虞允文。
虞允文,字彬甫,1110年出生,隆州仁寿(今四川省仁寿县)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虞祺是北宋徽宗时期的进士,曾担任潼川路转运判官等职。虞允文非常聪明,6岁诵《九经》,7岁能作文。长大虞允文身高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他凭借父荫进入官场。母亲去世后,虞允文极度伤心,为侍奉父亲,7年间未曾调任,“跬步不忍离左右”。
父亲去世后,虞允文于1154年考取进士,先后担任彭州通判、权知黎州、渠州。当时正是秦桧当权,四川文人颇受排挤,虞允文亦在其中。1155年秦桧病死,宋高宗开始重视四川文人,中书舍人赵达第一个推荐虞允文。他也开始在朝廷里担任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等职。当时完颜亮开始表现出对江南的极大兴趣,又是赋诗,又是派人绘图。
虞允文非常具有先见之明,便于1160年1月上疏:“金必败盟,兵出有五道,愿诏大臣豫思备御。”同年10月虞允文作为庆贺正使出使金国,在与金国陪同官员比试射箭时,虞允文一发中的,令金人震惊。出访期间,虞允文发现金国国内运粮、造船十分忙碌。临行时完颜亮还言道:“我将看花洛阳”。还朝后虞允文提出应加强防御。
1161年9月完颜亮统兵40万架设浮桥,渡过淮河。两淮守将刘锜、王权不战而逃,两淮尽失。消息传来,中外震恐,宋高宗便想航海开溜,但遭到了满朝大臣的反对,最终宋高宗命枢密使叶义问总领江淮军队,虞允文为参谋军事。叶义问胆小怕事,便派遣虞允文去前线慰劳将士。
而在11月完颜亮大军顺利抵达长江北岸,面对广阔的长江,雄心勃勃的完颜亮久久不能平静,遂赋诗一首:“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而当虞允文抵达南岸时,发现宋军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敌骑充斥,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此时主将刘锜已经病重不起,而朝廷新任命的主将李显忠还没来。
虞允文见这种情况,立即召集众将,勉以忠义,“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人见有了主帅,顿时来了精神,“今既有主,请死战。”于是虞允文开始成为这支军队的临时主帅,有人劝他,“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心怀家国的虞允文斥责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于是一场关乎南宋王朝安危的大战拉开帷幕。
此时宋军才1.8万人,而金军号称40万,实际人数至少在25万左右。开战后,金军开始渡江,虞允文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将战船分为五队,“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此时完颜亮挥动红旗,率数百艘船绝江而来,瞬间就有七十艘抵达南岸。虞允文激励众将,双方展开殊死决战,同时宋军用海鳅船撞沉敌船。
金军半死半战,日暮未退,双方陷入僵持。此时一股溃败的宋军撤到附近,虞允文马上命令他们从山后转出,用为疑兵,至此金军才撤退。金军撤退时,宋军用劲弓尾追射击。此战金军大败,死伤四千余,万户二人,宋军俘获千户五人及生女真五百余人。虽然获得大胜,但虞允文十分警觉,料到第二天金军会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势。
第二天金军与宋军展开激战,由于虞允文提前安排,金军惨败,损失战船多达三百艘,这就是采石大捷。时隔不久,金军送来文书,来招揽副将王权,好像以前曾有约定。虞允文得到书信后,马上判断出这是反间计,同时回书一封:“权已置典宪,新将李世辅也,愿一战以决雌雄。”完颜亮得书后大怒,但也无计可施,只得率军转移到扬州。
虞允文料到金军可能会到扬州,与瓜洲的军队会师,攻击京口,所以他向主将李显忠提出自己率兵相助,历经戎马的李显忠对这位大破金兵的文人非常钦佩,当即拨出1.6万人交与虞允文。当虞允文抵达京口后,积极布防,是金人无机可乘。
数战皆败的金军士气低落,此时北方传来消息,完颜雍在北方自立为帝,废完颜亮为海陵王。一时间军心涣散,士兵大量逃亡。而完颜亮决心孤注一掷,先取南宋,再北上平乱。于是他下达命令,三日内渡江不城,随军大臣尽行处斩。最终激发了内乱,完颜亮被部将杀死,金军还师北撤,遣使议和。
战事结束后,虞允文入朝觐见,宋高宗对这位救国功臣十分赞赏,他对宰相说道:“虞允文公忠出天性,朕之裴度也。”任命虞允文前往两淮布置军事。虞允文先后三次向朝廷进献收复两淮的策略,但宋高宗置之不理。此后虞允文担任江淮、荆襄路宣抚副使、川陕宣谕使。
宋孝宗即位后,开始进行北伐,但遭到失败。由于丞相史浩、汤思退对虞允文十分忌惮,所以虞允文一直被安排于地方任职。虽然曾短暂在朝廷内担任参知政事,但不久就御史弹劾,虞允文只得回乡,担任一些闲散的职务。
1167年抗金名将吴璘病死,宋孝宗命虞允文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他上任后积极整顿军队,减缩军费开支。两年后虞允文担任左丞相兼枢密使,主持朝政。虞允文积极选拔人才,一批贤能之人在他的提拔下纷纷崭露头角。
1172年虞允文因患病要求辞职,在推荐官员人选时,与宋孝宗产生分歧,同时御史萧之敏劾虞允文,虞允文被迫上章待罪。此时已经是太上皇的宋高宗站了出来,他对宋孝宗说:“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许?毋听其去。”于是宋孝宗将萧之敏贬谪,并亲自在扇子上题写诗词慰留虞允文。但显然虞允文已经失去宋孝宗的信任。
不久虞允文辞去丞相职务,要求镇守四川,以图恢复中原,于是宋孝宗任命他为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雍国公,并与他约定两路出兵,直取中原。虞允文到任后,积极筹划,最终积劳成疾,于1174年病死,终年65年。四年后宋孝宗检阅由虞允文编练的军队时,感叹道:“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 下诏追赠其为太傅,谥忠肃。
虞允文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至今仍有他的作品流传于世。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在《虞公神道碑》中称赞虞允文“终生好学,“食必观书,为文立成, 不雕而工”。
可以说采石之战是虞允文一生的最为辉煌的时刻,后人评价道“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毛泽东主席更是在《续通鉴纪事本末》的批注中对虞允文予以高度评价,“伟哉虞公,千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