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赵云 《三国演义》中大量虚构其事迹

   2020-09-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蜀汉名将赵云在中国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在外国据说是女性总统年轻时怦然心动的英雄偶像;他虽然与刘备不是亲如兄弟,对刘备的耿耿忠心却一点不比关羽、张飞逊色。。那么在确凿的历史记载之中,赵云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他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有哪些突出的表

蜀汉名将赵云在中国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在外国据说是女性总统年轻时怦然心动的英雄偶像;他虽然与刘备不是亲如兄弟,对刘备的耿耿忠心却一点不比关羽、张飞逊色。。那么在确凿的历史记载之中,赵云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他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有哪些突出的表现?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表现中又有哪些闪光点和独有的特色呢?

赵云,字子龙,冀州常山国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氏。按照当时制度,某一郡如果成为皇族亲王的封地,则称某国,所以常山国,就是成为亲王封地的常山郡。据《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的记载,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当时一尺相当于现今二十四厘米,八尺就是一米九二,与诸葛亮的身高完全相同。身材高大,而且姿态面容雄壮伟岸,生来就是当名将的材料。

赵云踏进社会时,正碰上冀州变天换主人。割据群雄的首领袁绍,逼死了冀州的军政长官韩馥,占据了冀州。赵云家乡所在的常山国,为了反对嚣张霸道的袁绍,就组织了一批义勇军,当时称为“义从”,去支持袁绍的对头,幽州的军事强人公孙瓒。而统领这支义勇军的将军,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赵云。

赵云前往幽州,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也正是在幽州,他碰到了自己认定的英明君主,从此对他忠心耿耿献出一生。那么此人是谁呢?

不错,此人就是刘备。赵云一到幽州,他的义勇军就被编入公孙瓒的铁骑兵团。这铁骑兵团是幽州军队的主体,其中的精锐之师,则是清一色骑白马的义勇军,名叫“白马义从”,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精兵。赵云率领部下驰骋沙场的同时,也与刘备认识了。刘备怎么会在这里呢?原来,刘备当年曾与公孙瓒,一起在大学者卢植的门下求学,两人是师兄弟。眼下刘备遭到挫折,跑来投靠师兄。刘备有心网罗天下英豪,以便东山再起;而赵云也看出刘备是非同凡响的英雄,比公孙瓒的前程更远大。于是两人结下深厚的情谊,就如前面提到的《赵云别传》所说:“先主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这赵云的名字,是从《易经乾卦》中“云从龙,风从虎”的文句得来。龙腾要起云,虎啸要生风,常常用来比喻明君与贤臣的相互吸引。赵云与刘备,此时正好就是如此这般的情景。

不久,刘备被公孙瓒指派,前去夺取袁绍的青州。正想自立门户的刘备,趁机提要求:派赵云为自己统带骑兵。公孙瓒此时兵精将广,故而一口答应。于是,赵云来到刘备麾下,从此不再离开。这一年是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刘备虚岁三十一,赵云的年龄应当在二十岁左右。

赵云到来的看点在哪里?对于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刘备而言,赵云的到来意义非凡,主要有三点。第一,此前他手下的将领,拿得出手的只有关羽和张飞。赵云来后,就从二变成了三。三个臭皮匠,都要顶个诸葛亮;三个猛勇将,不是更加厉害吗?第二,赵云不是一个人来,还带来了一支骑兵分队,使得刘备由原本只有千把人的单纯步兵队伍,变成步兵、骑兵两大军种都配备齐整了。第三,赵云带来的还不是一般的骑兵,而是《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所说的“幽州乌丸杂胡骑”,也就是幽州乌丸等草原民族的骑兵。而幽州乌丸族骑兵,当时号称“天下名骑”,战斗力极强,这明确记载于《三国志》卷三十《乌丸传》。以上三点相加,刘备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所以不久之后才有力量去援救徐州的陶谦,陶谦临死前也才会把徐州让给刘备,使得刘备的事业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因此,完全可以说,在两人确定君臣关系的起点上,赵云就以突出的表现,为刘备献出了一片耿耿忠心,堪称刘备重要的创业功臣之一。对于这一点,以往讲三国者很少提到。

赵云耿耿忠心的第二次突出表现,就是在当阳的长坂坡,救护刘备的甘夫人和儿子阿斗脱离险境。但是,这个表面上众所周知的故事,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九月,曹操出动大军将近二十万,号称八十万,杀向南面的荆州,不仅要攻占荆州,更要把寄居在这里的死对头刘备,一锅端了。荆州的新任军政长官刘琮,举手投降。临时才得知消息的刘备,仓皇向南撤退。曹操立即抽调精锐骑兵跟踪追击,一天一夜急驰三百多里,终于在当阳(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城北的长坂,把刘备一行追上了。

当时刘备的三员大将,关羽被派去统领水军,赶往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接应刘备;张飞被派去断后,阻止敌军追击;而赵云的主要任务,则是保护刘备的家眷撤退。眼看曹操的铁骑兵团已经杀到,刘备丢下妻室儿女,与诸葛亮等人,向东边人少的汉水方向,打马逃命而去。危急之下的赵云,紧紧抱着刘备去年刚刚出生的儿子阿斗,同时照顾着阿斗的生母甘夫人,沿着刘备等人逃走的方向,艰难前行。最后终于在汉水的西岸边,与刘备等人重新会合。接下来,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以上,就是当时真实的历史图景。那么赵云在其中又有哪些闪光点呢?闪光点主要有二:首先,赵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场严峻考验当中可以充分展现出来。当时在他面前,活生生就有两个榜样两条路:一条路,是以刘备为榜样,自顾自打马逃跑,大难来时各自飞;再说跟着领导随大流,既能保命还不会承担责任。另一条路,是以徐庶为榜样,方寸一乱,脱离大势已去的刘备,改换门庭投奔曹操去也。以他那样的作战本领,在曹军的虎将行列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成问题,曹操难道不会欢迎他?但是,两个榜样他都没有学,两条道路他都没有走,而是选了一条风险最大的路:既有敌人追击的风险,还有责任承担的风险。赵云为何会这样?一句话,因为他忠心。忠心是他性格使然,而性格又决定道路和命运。

更为重要的第二个闪光点,是赵云这时的忠心,已经不只是局限在忠于刘备个人的境界,而是有两个层次的提升:第一个层次,是提升到忠于承诺,不放弃职责的较高境界;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到忠于人性,不抛弃弱者的最高境界。请大家想想,在充满血腥屠杀的战场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被蔑视和践踏的时候,赵云那怀抱幼小婴儿,照顾柔弱女性艰难前行的高大身影,是三国名将当中多么难得一见的英雄行为!是三国时代多么充满人性关怀的温馨场面!他是身材高大的男子汉,更是人性无比高尚的男子汉,难怪他会成为后世粉丝,特别是女性粉丝心动不已的偶像了。

但是很遗憾,《三国演义》中对这段故事的描写,不仅虚构成分多,而且还有败笔,损害了赵云的高大形象。书中说赵云负责保护刘备的家眷,却与怀抱阿斗的麋夫人跑散了;后来虽然找到,麋夫人却为了保住阿斗而投井自杀。但是,根据《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的可靠记载,整个逃难过程中,都是赵云亲自怀抱阿斗,同时保护阿斗的生母甘夫人,一直没有分开:“先主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这里完全没有提麋夫人,可见根本就没她什么事儿。《三国演义》虚构了麋夫人在现场的情节,还说怀抱阿斗的是她。这样一来,赵云就没有尽到保护阿斗的责任了。为什么呢?首先是自己没有亲自抱婴儿,其次是还丢失了怀抱婴儿的弱女子。根本没在现场起作用的麋夫人,受到了歌颂和美化;真正一直在现场起作用的赵云,实际上却遭到了贬低和损害,这不是败笔又是什么?

赵云耿耿忠心的第三次突出表现,是在孙夫人要把阿斗带走时,第二次解救阿斗。这也是众所周知的故事,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刘备接受益州军政长官刘璋的邀请,亲自率领大军前往益州。荆州的地盘,则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四人镇守。《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记载,刘备临行前,给赵云安排了特殊任务:“领留营司马,特任掌内事。”所谓的“领”,在这里的意思是兼任。兼任留守大本营的司马,特别负责掌管大本营的内部事务。刘备的意图是什么呢?意图竟然是要防备自己新婚不久的孙夫人!

原来,阿斗的生母甘夫人,两年前去世了。当时孙权和刘备正打得火热,就把自己的小妹嫁给刘备为妻。孙权的小妹,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她的芳名,后世虚构的名字有点俗气,叫做孙尚香。这场婚姻,一开始就暗藏危机。首先,它的本质是一场政治交易,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础;其次,这孙家小姐从小舞刀弄剑,颇有乃父乃兄之风。她新婚的闺房是什么模样呢?随身带来的上百名丫环侍女,人人手提寒光闪闪的宝刀,站立在她两旁,一片杀气。弄得老新郎刘备,一进洞房就背上发冷,《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说是“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正是因为暗藏危机,所以此番刘备前往益州,孙夫人并未随同前往。而与她相关,又有两件事刘备最为放心不下。第一件是孙夫人另外还带来一批孙吴官兵,他们平常就倚仗背后有人,骄横放纵,根本不遵守刘备大本营的规矩。第二件事是虚岁才五岁的儿子阿斗,不能随军奔波,只能留在大本营,由孙夫人代为抚养。现今刘备交给赵云的任务,就是两个“好好”:一是好好管住孙夫人的骄横官兵;二是好好照顾幼小的命根子阿斗。

刘备为何把如此特殊的任务交给赵云呢?据前面提到的《赵云别传》记载,是“以云严重”,意思是因为赵云为人严格稳重。严格,正好可以去管住骄横的孙吴官兵;稳重,正好可以去照顾儿子阿斗。刘备看人有眼光,但是赵云做人更有品质。那么赵云能够完成刘备交给的特殊任务吗?

果不其然,刘备刚刚离开不久,荆州大本营就出了状况。什么状况呢?原来,孙权最初也想要夺取益州这一块大蛋糕。如今,刘备利用从自己手中借过去的南郡,作为跳板悄悄进入益州去了,孙权很生气,大有上当受骗做了一场亏本买卖的感觉。两家合作的前景看来不好,赶紧把小妹从荆州接回江东才是正经。于是孙权派出船队前往荆州。早已想回娘家的孙夫人立即动身上船,火速启程,顺便还把阿斗带走了。

赵云得知消息,立即与张飞率领一批轻快战船追了上去,在茫茫长江之上,截断孙吴船队的去路。看到赵云决心来硬的,孙夫人竟然很难得地服了一回软,把阿斗交了出来;但是她也下定决心,与刘备一刀两断,不再回来。这段被后世美称为“龙凤呈祥”的旷世婚姻,就在长江的波涛之上,被彻底了结。

赵云两次解救保护阿斗,不仅充分表现出他对刘备的耿耿忠心,对刘备和蜀汉的未来而言,更是意义非凡。因为保护好了阿斗,就保证了今后蜀汉政权在权位上的平稳传承,不至于产生剧烈的动荡。要知道,进入益州时刘备已经年过半百,五十一岁了;但是很遗憾,亲生儿子,至今只留下独苗阿斗一个。他的创业道路太艰难,单单是妻室儿女被对手俘虏,此前就有三次之多,即使有儿子也不知生死去向。所以当初到荆州投奔刘表的时候,眼前并没有亲生儿子来传宗接代。无可奈何之下,就在荆州认了一个养子刘封,眼下已经二十岁出头。这刘封原本姓寇,既不是刘备的亲生血脉,个性又强硬生猛,接班当君主不是理想的人选。幸好在赤壁之战的前一年,甘夫人又生下阿斗,算是有了亲生的接班人。如果阿斗没有被赵云保护下来,那以后蜀汉的政治史,就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说到阿斗,据笔者研究,他应当有两套名字。最初取名为“斗”,字“升之”。斗和升有意思上的联系,比如《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上》就说“十升为斗”。另外,斗也指北斗星座,升天而成为北斗,含义就更美好了。当时人们常常把“阿”字加在人名之前,表示感情色彩,例如吕蒙称阿蒙,在逍遥津鞭打孙权坐骑助其脱险的谷利称阿利之类。所以刘斗也有阿斗的称呼,而曹魏则称他表字“刘升之”。后来正式改名为“禅”,字“公嗣”。禅是帝王权位的非亲属传让,公嗣是公众推选的继承人,含义也有密切联系。至于改名的时间,则应当在刘备自称汉中王,正式建立蜀汉政权之后。

在三国的名将中,笔者也对赵云特别欣赏。因为他的耿耿忠心,有自己独有的特色。第一个特色,是他的忠心,体现在切切实实的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虚伪的花言巧语,或者空洞的豪言壮语上。无论是他在刘备创业之初,提供了宝贵的骑兵力量也好;还是在刘备死亡之后,保证了权位的平稳传承也好,他都完美践行了自己的一片忠心。忠不忠,看行动。这句话用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第二个特色,是他的忠心,还有境界的提升,而不是局限于狭隘的刘备个人:一方面提升到忠于承诺,不放弃职责的较高境界;另一方面更提高到忠于人性,不抛弃弱者的最高境界。局限于狭隘个人的忠,很有可能变成愚忠。从这个角度来评价,赵云完全可以评为蜀汉忠诚境界最高的名将。像这样有行动,有境界的忠心,在古代固然难得,固然需要,在我们现代社会,恐怕就更加难得,更加需要了。这正是:

忠心境界高高在,千古常山赵子龙。

相关阅读

解读赵云的功绩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德也。”

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而关羽已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也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后刘备入蜀,留赵云于荆州,领留营司马(相当于警备队长),专司内务,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时发生的。

随后由诸葛亮带赵云溯江而上,入平益州,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翊,护也,还是一名护卫统领性质的将领。而当时留任荆州的关羽官拜前将军,假节钺,董督荆州事;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黄忠是后将军,关内侯;连魏延都已是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赵云与他们就官位而言,尚差一大截。

刘备称帝后,关羽已没;马超为骠骑将军、来乡侯、凉州牧;拜张飞车骑将军、西乡侯、领司隶校尉;黄忠已亡;魏延左迁镇北将军、都亭侯。次年,方升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后又迁任镇东将军,到了这个时候,赵云才与魏延平级。后一直未有升迁。倒是在孔明出祁山街亭失败时,赵云亲自断后,几路兵马中唯赵云一路未曾有损失,然而回军后也因此次战役失败,还被贬为镇军将军,后卒于任上。时魏延已是前军师、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所以赵云终其一生,其位不但始终不能与关、马、张、黄相提并论,连魏延都未能超过,自然也就不存在小说里那样的刘备拜他为五虎将一事了。

不过,就赵云而言,其能力与功绩与关、张、马、黄相比,一点也不逊色,甚而有过之,我分两方面来说。

一是功绩武略。

刘备在袁绍手下时,密遣赵云私下募得数百人,称刘左将军部曲,而“绍不能知”。行事周密之至。

后与夏侯惇战于博望坡,生擒其将夏侯兰,又禀刘备说夏侯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史曰:“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长阪之役,刘备“弃妻子南走”,而“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又刘备入川,“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原因是“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所以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后来“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再救了一回阿斗,使其免了沦为人质的厄运。

在刘备与曹操争汉中时,赵云与黄忠劫粮,黄忠过期不回,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

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且欲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而街亭之役后,诸葛亮问邓芝:“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邓芝说:“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相失。”

从以上几事,可见赵云一身是胆,武功计谋,不亚于关羽等人,只是无缘统军征战而已。

赵云匹马单枪立于营门之外

第二是他的为人及思维堪称先公后私,敏于时事,而且甚为周密。

在荆州刘备平南方诸郡时,赵云镇守一方:

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因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

后来定益州,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围地桑田分赐诸将。云谏之曰: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赵云破八门金锁阵

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先主即从之。

关羽身死后,刘备大怒,整军东下,赵云谏曰: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而街亭之败后,因赵云所部是唯一全身而退的,诸葛亮要把军资余绢分赐将士,赵云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诸葛亮因此大善之。

正因为如此,陈寿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共列为一传,是为《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也把赵云加工夸张为五虎上将,以此彰显赵云的武功及品德,但其实都是相当公平和得人心的。

 
标签: 三国 赵云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