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祖是如何将唐三藏忽悠去取经的?

   2020-09-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唐僧取经的大戏将要开演了。总策划如来佛在灵山总部高瞻远瞩,尽量将最为殊胜的真经让人世间知道,让正法的精华真真正正嵌入到民众的心里。为了让取经工作圆圆满满,在观音菩萨即将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时,佛祖给了菩萨几样东西,分别是五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唐僧取经的大戏将要开演了。总策划如来佛在灵山总部高瞻远瞩,尽量将最为殊胜的真经让人世间知道,让正法的精华真真正正嵌入到民众的心里。

为了让取经工作圆圆满满,在观音菩萨即将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时,佛祖给了菩萨几样东西,分别是五件宝贝: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金箍。其功用却又不同,袈裟和锡杖是送给取经人的,三个金箍是降妖伏魔所用。难道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西游记》是一部禅修的作品,每件事都是表法的,即通过一定的事物,传达博大精深的佛法,让芸芸众生时时刻刻看到这些物件,能够有所警醒,有所觉悟。正如一句名言:“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你不知道佛法在哪里吗?就在你的身边,一切山河大地都是佛法的示现,一切的道理都在碧绿的竹子身上,在那美丽的黄花中。

孔子也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易经》也有“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大道至简,谁能够在天象的变化中看到宇宙的大道理,决定他是圣人还是神仙。

因此,如来传给唐僧的宝贝,就很有看头了。首先是袈裟,又称为福田衣。别看现在出家人穿着光鲜的袈裟,最初的时候,出家人都是捡那些被丢弃的衣衫,清洗干净后在裁剪为一块块缝补而成,再进行染色,也是很简单的颜色。目的是让出家人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不仅要帮芸芸众生种福田,也要种好自己的福田。农民种田,需要劳作和管理,才会有好收成,出家人也一样。

其次是九环锡杖。大家看到电视里唐僧手持很精致的锡杖,感觉是帅哥一枚,其实所谓的锡杖,是禅门中的禅杖。一说起禅杖,很多人的脑海里会迸出《水浒传》中生猛的花和尚鲁智深的形象。这种禅杖是很酷的兵器,花和尚舞动起来虎虎生风,一个江湖大哥的派头。

真正的禅杖是佛门中的道具,在坐禅时起到警醒作用。《释氏要览》中说:“禅杖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垫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如果坐禅者昏昏欲睡,则用禅杖轻轻敲打,没有什么痛感,但却能“提神醒脑”,防止昏睡。

在禅门中有著名的“德山棒、临济喝”之说。相传德山大师常常以棒打作为接引学道者的一种方法,当某位学人前来问道时,总是一棒打过去,“说得清楚给你三十棒,说不清楚也给你三十棒”,“棍棒”之下打出了很多名师。这也是禅杖的另一种妙用。

九环锡杖的来源富有传奇色彩。十八罗汉中有位看门罗汉,是释迦摩尼佛的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化缘,经常用拳头敲门,让屋子里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为人家的房门烂得厉害,他一拳头将房门打坏了,闹得不愉快,还要向人家道歉。

后来,佛祖告诉他,我给你一根锡杖,上面挂上几个铁环,以后你去化缘,不用再敲门了,用这锡杖晃动,声音发出来后,人家知道是你来化缘了,如果有缘就会出来,如不开门,你就前往别家。看来,佛祖真是慈悲,又是典型的以问题为导向,改革创新的典范。

九环锡杖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驱逐野兽害虫。二是为年老人用。三是保卫自己。此杖头部用锡,中部用木,下部用牙或角制成。僧人持杖往外云游时叫“飞锡”,到某处住下叫“留锡”或“挂锡”,外出传法时叫“巡锡”。举行宗教仪式时,有时也用短锡杖,一面挥动此杖,一面口唱梵呗。后来,锡杖又添加各种装饰,变得更庄严了。

九环锡杖的作用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表法,这个更为重要,也是如来佛的苦心孤诣。锡杖是“持”之物,加上传法意义的袈裟,佛衣锡杖代表的是“信解受持”,真心相信佛法,是为信解,修行不倦为受持。

在《金刚经》里,佛祖说,“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就是说,如果听到正法之后,能够真心真解,然后依法修行,即能成就正果。

信解受持说的是修行的四个阶段,即教、理、行、果。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学习正法,信字为先。孔子说过,祭神如神在,你既然要去祭拜,就一定要相信,不然不如不拜。信则灵,做很多事情,首先要树立信心,没有信心,就如建筑高楼没有打基础一样。

仅仅是信还不行,要“解”,要真正的理解,解悟佛学的各种义理,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只有理解了,才能摸清道路,事半功倍。才能万法了然于心,不动不摇,不被外道所迷惑,不被邪说牵着走。

信了,理解了,下一步就有躬身实践,去“受”,即受持,起修。南 怀瑾先生认为:只研究教理是“干慧”,病来了抵不住病,生死来了抵不住生死。再好的理论,不落在行动上,也不能起作用。受的核心是精进,要用功,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高度的付出,就没有芳香遍地。

最后,就是“持”,通过努力,从此岸到达彼岸,成就正果。过程很重要,结果也很重要。有些人说只要努力了,过程完美了,就满足了。这是自欺欺人的,好的过程一般就有好的结果,这既是因果法,也是辩证法。没有好的结果,说明过程并不完美。

如来通过传法授衣等事情,告诉人们“信解受持”的道理,也即告诉人们修行的四个阶段,只要努力了,结果一定很完美!

 
标签: 唐僧 如来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与唐僧结拜唐朝皇帝是谁 与唐僧结拜唐朝皇帝是哪一个
    与唐僧结拜唐朝皇帝是谁 与唐僧结拜唐朝皇帝是
    1、与唐僧结拜唐朝皇帝是唐太宗。2、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唐太宗为取得大乘真经,遍求贤才,唐玄奘毛遂自荐在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原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
  • 西游记女儿国王真爱唐僧吗?需求跟妖精没区别
    女人在这里成为世界的主宰女儿国,并不是《西游记》独有的想象。《山海经》中有女儿国的雏形,后来各种传说、中国故事里,也出现过类似的奇异国度。但是《西游记》中关于西梁女国的描述,读来确实尤为生动有趣。此地甚有风情:“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
  • 解读玄奘和唐僧有什么关系
    说起唐玄奘,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游记》。《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伟大文学巨著,这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孙悟空等人保护师父唐僧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共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能很多人都有
    12-18 玄奘唐僧
  •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是怎么样的
    真实的唐僧是怎么样的真实的唐僧,俗家名讳:陈祎,是唐代著名高僧,精通“经、论、律”三种,所以又被人称作“三藏法师”。唐僧少年时,家境贫寒,在净土寺中跟随长捷法师学习佛法,因为他爱好佛法,学习起来更加的刻苦,在13岁的时候,就在洛阳正式出家。
    12-18 唐僧
  • 妖精千方百计要捉住唐僧 真是因为他“帅”吗?
    唐僧本身是个和尚,可是为什么却频频遭到女妖怪的骚扰,她们这的是看中了他的色相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些女妖怪都身有妖术,找一两个小白脸还不是手到擒来,再说唐僧之所以长得好看,主要还是被他那三个奇形怪状的衬托出来的,放在平时一个没有头发的秃驴
    12-15 唐僧
  • 西游记里的谜团 妖怪抓到唐僧为何总是不吃?
    西游记妖怪抓到唐僧为何总不吃?唐僧在取经路上被妖怪抓住的次数很多,而这些抓住他的妖怪中,有不少是想要吃他的,但是最后却都没有吃成,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其原因何在?或许可以从黄风怪那里得到一些启示。首先,妖怪们抓到了唐僧
  • 唐僧为何不让孙悟空杀白骨精 以为是自己人?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有个“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孙悟空有火眼金睛,一眼便识破了白骨精。当他要去打杀妖怪的时候,唐僧却阻拦。唐僧身为大唐得道高僧,不会不懂得“妖为鬼蜮必成灾”的道理。那么,他为什么死活都不让孙悟空打杀白骨精呢?孙悟空“三打
  • 正史中唐僧颜值有多高 因相貌堂堂破格批准剃度
    影视剧里的唐僧来来往往、前赴后继,但甭管换了谁去演,基本都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英俊潇洒,温和正派,一心向佛,圣人风范。也难怪,关于唐僧,吴承恩笔下早已交代明白:“你看他——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
  • 唐僧取回的真经究竟有什么用?
    我们都知道唐僧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可是这真经的真正用途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弘扬佛法,还是说仅仅是答应了唐太宗的个人目的。小编在文中跟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唐太宗办水陆法会,从本意上讲,并不是要宏扬佛法,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1.超
    12-11 唐僧
  • 唐僧的取经队伍究竟有多少人?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全文,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提醒小编还忘记一个白龙马。可是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取经队伍,这暗中还有一些神仙参与到了取经队伍之中。那么唐僧取经的队伍究竟有多少人呢?如来佛祖有经书三藏
    12-10 唐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