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汪精卫死后下葬在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梅花山。1946年,蒋介石派人炸开了汪精卫的墓,这是为什么呢?炸开墓室后,人们发现汪精卫的尸体没有腐烂,在其口袋里也发现了四个什么的字!
汪精卫为何葬于南京梅花山?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湖南路中央党部召开。集体合影时,突然有人行刺。原来,爱国志士孙凤鸣对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不满,化装成通讯社记者行刺蒋介石。
汪精卫遇刺后,众人惊乱,与汪精卫同坐第一排的张继、张学良两人处变不惊,张继将持枪者拦腰抱住,张学良则飞起一脚将其手枪踢落在地。孙凤鸣被卫士开枪击伤,次日死在医院。
汪精卫所中三枪,一枪射进左颧骨,一枪射穿左臂,一枪射穿胸脊椎骨。汪精卫受伤后,辞职出国就医。
九年以后,那颗留在脊椎骨里旁边的子弹,还是要了这个大汉奸的性命。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因为枪伤复发,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病死。11月12日,他的尸体装在楠木棺材,由日本军部用“海鹣”号飞机运回南京。 在飞机场,伪政府强迫一些中小学生前去迎接,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块黑纱和鱼罐头。
据传,1942年清明节,汪精卫在众汉奸陪同下祭扫中山陵时,曾对身边的人说:他死后若能葬在中山陵旁的梅花山上为孙中山守陵,就心满意足了。因此,陈璧君和汪伪的高层官员将汪精卫的墓址选在梅花山山顶。
1944年11月23日,汪伪当局举行了所谓的“安葬大典”。沦陷区放假一天,凡愿参加送葬的南京市民,每人可领取20元的中储券,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职工月收入的四分之三。经过一番冷冷清清的“悼念”活动,汪的尸体被埋葬在梅花山麓。
汪精卫墓原计划建墓室、祭堂、牌坊、警卫室等,预计造价5000万伪币,据说是仿中山陵的。
当时,汪伪的主子、日本军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大势已去,汪精卫墓的工程也只能草草进行,并没有完工。最终,只建成了墓室、祭堂、警卫室。
陈璧君看到日本败局已定,也许是预料到汪精卫墓难逃被毁的命运,她特地命人将五吨碎钢铁块,掺在混凝土中浇灌,浇铸成厚厚的壳子,这样,一般的钢钎是无法打穿汪墓的。
蒋介石为啥要炸汪精卫的墓?
原来,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准备还都南京,而汪墓仍在南京中山陵,“有碍国内外视听”。因此蒋介石秘密授意何应钦炸毁汪墓。
1946年1月15日晚,当时南京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军参谋长肖毅肃以及南京警备司令邱维达等高级官员,被请到南京黄埔路参加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由何应钦亲自主持,他首先发言说:“请各位来商量一件事,希望绝对保密,不得向任何方面泄漏。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汪精卫这个大汉奸的坟墓居然葬在梅花山上,和国父的陵墓并列在一起,太不成样子了。如果不把它迁掉,委座看见,一定要生气。同时也碍各方面的视听。怎样迁法,你们妥善处理。”何应钦说完便走了。肖毅肃接着说:“总司令已接到重庆指示,限我们在10天以内处置好。”他命令由驻南京的74军派工兵执行迁移,宪兵担任内外警戒;在迁移时,由市政府派员协助。由于汪墓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相当坚固,为了抓紧时间,会议决定用工兵爆破的方式把墓打开迁走汪尸。行动定于1月21日深夜12时进行。会后,大家即回去分头准备。
1月21日深夜,炸墓行动由74军51师工兵营负责,使用了150吨 “TNT”黄色炸药,首先炸开外层钢筋混凝土部分,然后再炸开盛棺的内窖。
汪精卫1944年死于日本,他的尸体被用一具楠木棺材装运回国,然后葬于南京梅花山。汪墓被炸开后,揭开棺盖,只见尸体上覆盖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子,汪精卫身着伪政府文官礼服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腰佩大绶、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斑点,整个尸体尚未腐烂。
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对汪尸进行全面检查,结果除在马褂口袋内发现一张长约3寸的白纸条外,别无其他遗物。这张纸上用毛笔写着“ 魂兮归来”四字,下署陈璧君。
棺材中,还有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稿,已经发霉,但字迹还可辨认。稿本中的多数诗作,有一些已经发表,最后一首,字迹歪斜,很可能是汪的绝命诗:“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由绝命诗可见,汪精卫自知积怨太深,预感到将永世被人唾骂。
1946年1月21日晚,汪精卫墓开棺后,尸体迅速被送往清凉山火化,骨灰被丢弃,棺材也被烧光。工兵营平整好坟地,后来,汪精卫墓址上建了一座小亭,两边修建了长廊,这就是现在梅花山上的观梅轩。(来自每日汉字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