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的西子湖畔,岳飞墓前跪着四个铁人,分别是秦桧夫妇、万俟卨(音“莫奇谢”)、张俊,正是他们几个合谋害死了岳飞。这四个人当中,以张俊的人生轨迹变化最大,值得评说一番。
张俊是与岳飞、韩世忠并列的南宋中兴名将,确确实实是个名将。《宋史·张俊传》称:“南渡后,(张)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南渡诸将以张、韩、刘、岳并称,而俊为之冠。”平心而论,张俊的战功不可能超过韩世忠与岳飞,之所以将他排在最前面,除了他“握兵最早”外,年纪最大、参军最早,大概也是一个因素吧?
张俊(1086—1154年),是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十六岁就参军当了一名弓箭手。尔后,讨“南蛮”,攻西夏,平内乱,由于屡立军功,军职也不断提升。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太原,名将种师中——即《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相公,率军往援,屯兵于太原东南的榆次县。金军数万骑压迫过来,张俊当时担任队将,率部下奋勇冲击,大量地杀伤了敌人,并缴获战马千余匹。张俊请求全军乘胜反击,种师中却认为时日“不利”,急令退保。金人获悉张俊的建议未被采纳,于是放心大胆地进兵,将榆次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不久城破,种师中壮烈殉国。张俊则率所部数百人突围而出,行至乌河川时再次与金兵遭遇,又杀敌五百余名,终于将金兵击退。再后来,张俊辗转来到赵构麾下,跟随赵构“勤王”,因屡立战功不断升职,后迁拱卫大夫。次年,汴京城破,北宋灭亡,张俊又力劝赵构即位,更受赵构宠信,被任命为御营前军统制。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挟持宋高宗赵构作人质,举兵叛乱,又是被韩世忠、张俊等率军平定。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张俊扫平江淮群盗,击退南侵金军,大败李成叛军与刘豫伪军,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强据江、淮、湖、湘十余州,大有席卷东南之势的骁悍叛将李成,屡屡被张俊杀败,势穷力蹙之际,不得不绝江而遁。金人尊称岳飞为“岳爷爷”,李成叛军则称张俊为“张铁山”。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兀朮入合肥,攻历阳。张俊率军渡过采石江,击退金将韩常,收复巢县、昭关,其部将张守忠又以五百骑败金人于全椒。金兵截断石梁以抵抗张俊,此时的张俊患病在身,却“力疾引众涉流登岸”,与大将杨存中、刘锜等会合,大败金人于柘皋。
张俊,虽然比不上韩、岳,却不愧是一个难得的名将!
然而,名将张俊,又确确实实是奸相秦桧的帮凶,与另一个帮凶万俟卨一起,谋害了民族英雄岳飞,活该被铸成铁人,长跪于岳坟之前!
一个名将沦为千古罪人,不可否认,张俊在人格上有着巨大的缺陷。
岳飞在诸大将中年纪最轻,统兵也最迟,却因“累立显功”(《宋史·岳飞传》)而提拔很快,致使韩世忠与张俊都很不服气。为了与同僚搞好团结,岳飞便“屈己下之”,平定杨么后,送给二人楼船各一,兵士器械等装备齐全。韩世忠毕竟是个豪爽之人,非常高兴,与岳飞的关系也大大改善;张俊大概是认为岳飞在向自己炫耀吧,反而更加忌恨。淮西之役,张俊以军粮运输困难恫吓岳飞,岳飞不为所动,终于取得大捷,赵构传旨褒奖,内有“转饷艰阻,卿不复顾”语,张俊怀疑岳飞将自己的话泄漏给赵构了,索性反咬一口,说岳飞以缺饷为借口,逗留不进。一次,张俊与岳飞一同来到楚州城,张俊欲修葺城池以备金兵来犯,岳飞却道:“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张俊登时神色大变。张俊知道韩世忠触迕了权相秦桧,欲与岳飞平分其精锐的背嵬军,却被岳飞拒绝。韩世忠的军吏景著对人说:“张、岳两位枢密使如果分掉了韩枢密使的军队,只怕要出乱子。”其人上奏朝廷,秦桧便逮捕了景著并关进大理寺,准备乘机诬陷韩世忠。岳飞闻讯,急忙写信给韩世忠,于是韩世忠直接跑到赵构那儿去剖明心迹,秦桧的阴谋才未能得逞。可是,因为这件事牵连了张俊,使张俊忌恨岳飞之心,更加深了一层。
但是,仅仅以上述的这些人格缺陷,就能使一代名将沦为千古罪人么?显然不能。在皇权至上的制度中,无论是谁,其人格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扭曲;张俊的人格固然被严重扭曲了,甚至连韩世忠、岳飞也不例外。
我们主要还是来说说张俊。
南宋初年,迫于抗金战争的需要,一改北宋文臣掌兵的老传统,一些武将掌握了雄厚的军事实力。绍兴十一年(1141年)抗金大捷,暂时解除了金人的威胁后,南宋小朝廷最担忧的便是“诸将握兵难制”。于是,便有了“召张俊、韩世忠、岳飞入觐”(《宋史·兵志一》)的圣旨。在这种情况下,张俊“首纳所部兵”,从前线返回了临安。他这样做,既是效忠南宋小朝廷,也是为了保全自己。正是因为他首先交出了兵权,又“力赞和议”,与赵构、秦桧为首的最高统治集团保持了高度一致,所以获得了最高当局的充分信任。赵构对张俊也很够意思,可谓言听计从,凡他所推荐的士大夫,担任了监司、郡守等高官显职的比比皆是,他自己则一再升官晋爵,“加太傅,封广国公,寻进益国公”,那大权在握的奸相秦桧甚至“尽罢诸将,以兵权付俊”。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吧,张俊也有点飘飘然了,竟然手握兵权一年多而“无去意”。结果,秦桧又唆使殿中侍御史江邈找碴儿弹劾他,于是张俊被不由分说地降职为镇洮、宁武、奉宁军节度使,自然,兵权也失掉了。极擅权术的秦桧一打以后便是一拉,不久又向赵构进言,进封张俊为清河郡王,让他仍然回到都城临安“奉朝请”。
或许这一打一拉、瞬间荣辱使张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大将、一名臣子,最关键的不是你的战功与政绩,而是唯上是从、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奴才;战功与政绩到了一定程度,往往还会转化为负数,一旦功高震主,自己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张俊受到赵构宠信,赵构还叫张俊读《郭子仪传》。郭子仪何许人?安史之乱后,他是唐室中兴的第一名将,他手握强兵,功勋盖世,“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说明此时在赵构的眼中,张已越过韩、刘、岳,成为“中兴第一名将”了。赵构要张俊向郭子仪学习的,是对皇帝的无限忠诚!这是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的《郭子仪传》中都极力强调的。《旧唐书》说郭子仪“是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新唐书》则称“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书中强调郭氏对于皇帝的命令从来不讲任何价钱,哪怕处于临阵对敌的关键时刻,只要一接到皇帝召见的圣旨,身为统帅的郭氏也会立即束装就道,奔赴京城,不折不扣地、无条件地执行,这才是人臣之楷模!不立即遵奉圣旨,就是违抗君命,就是怀有异心,就是大不敬,就会有性命之忧!在封建官场滚爬多年的张俊,自然听懂了赵构的话音。
岳飞死后,奸相秦桧权势熏天。彼时彼刻,不但皇帝的意志不可违逆,遭到权奸之忌也往往凶多吉少。
宋人周煇所撰的《清波杂志》卷五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
张俊被削掉兵权回到家中后,有一天秦桧召他相见,说是有些小事要麻烦张郡王:建康、镇江军都缺少主将,请郡王推荐人选。张俊唯唯而退,过了十来天,秦桧催促时,张俊推辞说:闲居临安的时间长了,与旧有部属又不通音讯,不知道谁更适合这两个职位。秦桧说:“如果教郡王推荐翰林学士,固然有困难;推荐将帅,是你的职分所在啊。”张俊被逼得没法,就推荐了刘宝、王权二人。而这两个人都是原来隶属于韩世忠麾下的。
有一次,赵构亲自驾幸张俊家中,已经过了中午了,还没有离去的意思。张俊便再三央请跟随而来的宦官,叫他们务必劝皇上早早起驾回宫。赵构走后,家人不解其意。张俊说:“万岁爷驾幸臣子的私宅,是做臣子的莫大荣幸啊,我当然希望皇上多盘桓些时间了。可是,上一次万岁爷驾幸秦太师府第时,未到晡时便离去了。”家人们这才明白,他是怕皇帝在他们家待的时间超过了晡时而遭到太师秦桧之忌。
一个专制君权,已经足以使一般人谈虎色变了,又附加了一个熏天相权。夹处于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张俊,不战战兢兢也难。
或许,对于赵构来说,对于赵宋王朝来说,张俊确实比岳飞更“忠”,更善解“主”意,更叫人放心。这样一个唯命是从的奴才,哪个主子不喜爱?再说几句题外话,那岳飞倘若为自身计,要么对当今皇上百依百顺,使赵构下不了除掉自己的狠心;要么根本不理会他的金牌。灭掉金国后,乘势将皇权控制于股掌之间,届时,即使自己不称帝,日后岳氏子孙废宋做了皇上,也会尊谥你为“太祖武皇帝”,何用赵氏假惺惺地追封什么“鄂王”不“鄂王”?
封建皇权必然带来专制独裁,专制独裁则必然扭曲人性。张俊,这个一代名将,竟然堕落成为千古罪人。哀哉,岳飞!惜哉,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