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梅兰芳:鲁迅为何要嘲弄京剧大师梅兰芳

   2020-11-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坛翘楚。在近60年艺术实践中,他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广,世称“梅派”,列“四大名旦”之首,被旦行尊为“一代宗师”。鲁迅是著名作家,1933年初,鲁迅与梅兰芳除了在上海共同出席过一次欢迎英国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坛翘楚。在近60年艺术实践中,他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广,世称“梅派”,列“四大名旦”之首,被旦行尊为“一代宗师”。

鲁迅是著名作家,1933年初,鲁迅与梅兰芳除了在上海共同出席过一次欢迎英国文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的聚会外,以后并没有任何接触与往来,可以说两人关系是“素昧平生”,按理是不应存在什么历史夙怨的。但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举行关于纪念鲁迅的诞辰与忌辰的活动集会中,作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的梅兰芳却很少出席,有时即使应邀也十分勉强,往往是迟到早退,在会上从来不讲话,不谈论鲁迅的事。

为何“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对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态度如此冷漠,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

这得从鲁迅少年时对京剧特别厌恶谈起。

最早见于他于1922年12月发表在《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十二号的《社戏》。在这篇散文体小说中,鲁迅直言不讳地说,在20年间“只看过两回中国戏(指京剧)”,给他留下了深深的不良印象:“似乎这戏太不好”,“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旦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老生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实在“使我省悟到在这里(指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指京剧)告了别的一夜,即使偶尔经过戏园,我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天之北了”。小说中又说:“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应于剧场……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云云。从上述可见,鲁迅在少年时代对京剧就是特别厌恶的。

后来到青年时代,鲁迅仍然十分讨厌京剧。他认为京剧是“玩把戏”的“百衲体”,“毫无美学价值”可言。据鲁迅的好友、左联作家郁达夫的《回忆录》中透露:“在上海时,我有一次谈到了茅盾、田汉诸君想改良京剧”,不料,“他(指鲁迅)根本就不赞成”,并很幽默地说:“以京剧来救国,那就是‘我们救国啊啊啊’了,这样行吗?”对于人们一致公认的京剧表演中的“象征艺术”,鲁迅却极力反对。他认为京剧“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他除了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哪里还有什么说不出、做不出的意义”?

如果说鲁迅仅是对京剧艺术的厌恶与否定,那也就罢了。问题是他多次撰文对梅兰芳指名道姓地进行尖刻的抨击,以致梅兰芳在鲁迅死后、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耿耿于怀,无法释怨,并在一些纪念鲁迅的公开场合上,以沉默、冷漠的态度对待之。

(二)

鲁迅曾写了一篇《论照相之类》的文章,语言十分刻薄,充满嘲弄、挖苦,对“素昧平生”的梅兰芳进行攻击。鲁迅认为梅兰芳饰天女、演林黛玉等,眼睛凸、嘴唇太厚,形象不美。鲁迅尖刻、挖苦地说:“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异性大抵相爱。太监只能使别人放心,决没有人爱他,因为他是无性了——假使我用了这‘无’字还不算语病。然而也就可见虽然最难放心,但是最可爱的是男人扮女人了,因为从两性看来,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外国没有这样的完全的艺术家,所以只好任凭那些捏锤凿、调彩色、弄墨水的人跋扈。”

鲁迅在1934年6月4日又写了一篇题为《拿来主义》的文章,收入《且介亭杂文》中。该文对梅兰芳拟应邀赴苏联演出,进行文化交流一事,给予无情的抨击。文中说: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接着是鲁迅在1934年11月5-6日两天,在《中华时报·动向》上又发表猛烈抨击梅兰芳京剧艺术的文章,题名为《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令人费解的是,这是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成功载誉归国,受到国人空前热烈欢迎与祝贺之后不久的日子里,鲁迅在百忙与疾病缠身中撰写的挖苦、抨击梅兰芳的评论文章。鲁迅在文中说:“梅兰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是俗人的宠儿,这就使士大夫敢于下手了。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改为文言,将‘小家碧玉’作为姨太太,但一沾他们的手,这东西就要跟着他们灭亡。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都是他做戏的,这时却成了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都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名声的起灭,也如光的起灭一样,起的时候,从近到远,灭的时候,远处倒还留着余光。梅兰芳游日、游美其实已不是光的发扬,而是光在中国的收敛。他竟然没有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所以这样的搬出去还是这样的搬回来。”

(三)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一文见报后,无疑给梅兰芳当头泼了一瓢冷水,气得他啼笑皆非,无言以对。因为鲁迅没有用真名而是用化名“张沛”发表的,当时梅兰芳正准备赴苏联演出,顾不上去打听“张沛”究竟何许人也?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报界编辑、记者中,梅兰芳也有不少朋友。而且在旧中国时代,还有人专门以从事“包打听”为业。只要肯花费点儿钱,自然有人将“张沛”的真实姓名透露给梅兰芳。当梅兰芳得知“张沛”原来竟是文豪鲁迅时,他惊呆了,百思不得其解,他与鲁迅除了在欢迎英国文豪萧伯纳时见过一面外,从没有再打过交道,更无恩怨可言,为何鲁迅先生不敢用真名实姓发表而采用如此“尖刻”文字、无情嘲弄来抨击自己呢?梅兰芳知道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拥有的地位,自己根本无法在论战中同鲁迅抗衡,更何况当时鲁迅也已辞世。梅兰芳实在无可奈何,于是也就采取以“沉默”和“冷漠”对待鲁迅了。

 
标签: 鲁迅 梅兰芳 京剧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萧伯纳和鲁迅 萧伯纳是哪个国家的是剧作家
    萧伯纳是英国的戏剧作家,鲁迅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1933年的时候,时年77岁的萧伯纳做了一次远东执行,来到了中国,见到了鲁迅。那么萧伯纳和鲁迅之间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呢?鲁迅、萧伯纳、蔡元培合照图片萧伯纳到达上海吴淞口是在1933年2月1
    12-31 鲁迅作家
  • 鲁迅为什么烦国学?保护国粹不应该带有别的属性
    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一句话。前清末年说这话的人,大约有两种:一是爱国志士,一是出洋游历的大官。他们在这题目的背后,各各藏着别的意思。志士说保存国粹,是光复旧物的意思;大官说保存国粹,是教留学生不要去剪辫子的意思。现
    12-30 鲁迅
  • 鲁迅病入膏肓还惦记的一个女人竟然是她
    鲁迅在病入膏肓时还惦记着她的瘦,他帮助过许多年轻人,男男女女数不清,而关心到宠爱的地步的,也只有她。萧红是以一个小女人的样子出入鲁宅的,在这里,她可以没有过去。在这里,她可以选择记忆,她只需记得祖父的后花园里面的花儿草儿虫儿鸟儿。如果可以,
    12-30 鲁迅
  • 解密:中外文坛名家对鲁迅的评价为何褒贬不一?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先生说:“鲁迅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世人都成了王朔不好,但都成了鲁迅也不好——那会引发地震!”王蒙随后又说:“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一样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见得。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
    12-25 鲁迅
  • 从鲁迅的收入看三十年代民国著名文人的生活状况
    鲁迅的日记很详细地记录着他的经济活动,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有详细记录,陈明川先生在他所著的《文化人与钱》一书中,把鲁迅八千多天的日记进行了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下鲁迅的收入情况。鲁迅一九一二年五月随南京临时政府北上北京时,他的月薪为六十
    12-25 民国鲁迅
  • 鲁迅简介 文学大家鲁迅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12-23 鲁迅
  • 民国“神童”轶事 鲁迅的墓碑由其子周海婴书写
    竺可桢3岁时与父亲上镇;父亲教他念各家店铺招牌上的字,回来时他竟都能记住。马一浮5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家中聘请某举人为师,教了两年,因无可再教,自告辞职。谢冰莹(非谢婉莹)5岁就阅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集》和《史记》。舒新城1
  • 鲁迅兄弟之争:周作人坚持认为鲁迅偷看其妻洗澡
    自1960—1966年辞世前,周作人给未曾谋面的香港朋友鲍耀明写了402封信,它们成了研究周作人晚年的思想、观点、情趣以及社会交往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鲍耀明致周作人的339封信,对研究晚年周作人也至关重要。鲁迅崇拜之争1962年5月8日,鲍
    12-17 洗澡鲁迅
  • 鲁迅学习外语之道 须每日不放下 强调要硬看
    全国高考将在2017年执行高考新方案,英语不再参加统一高考,为什么学外语怎样学再度引发人们的思考,鲁迅先生的外语观和学习方法对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鲁迅先生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对日语十分精通,他还懂得德文,也懂些英文。老版的《鲁迅全集》20卷本
    12-16 鲁迅
  • 历史解秘 鲁迅真的在《二十一条》上签字了吗?
    各位稍微读过几年书的,想必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二十一条》都不陌生了,它是直接酿成“五四”学生运动,使中国由近代史进入现代史的标志性事件。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具体包括21个条款,企图把整个中国的领土、政
    12-15 鲁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