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儿子当军官不务正业 为何仍能一路高升

   2020-11-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像王徽之这样的混账官,就因为他是琅邪王家的人,长官反倒不敢来寻趁,居然还能升官,做到了黄门侍郎这些士族把持了高级官职,但他们却有一个先天的大缺陷,那就是不能干活。这是一个很符合逻辑的结果:士族子弟养尊处优,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捞个官当,长此以往

像王徽之这样的混账官,就因为他是琅邪王家的人,长官反倒不敢来寻趁,居然还能升官,做到了黄门侍郎

这些士族把持了高级官职,但他们却有一个先天的大缺陷,那就是不能干活。这是一个很符合逻辑的结果:士族子弟养尊处优,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捞个官当,长此以往,如何能有动力好好工作?有业务能力的人也不是没有,但作为一个整体,士族官员是彻底的不称职。

这些士族子弟热衷的是做名士,而不是当能员。他们习惯于拿个麈尾,摇头晃脑地谈论老庄玄学,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前阅读统计数字。他们没完没了地谈天论地,没完没了地灌酒,不干正经事。本来他们愿意酗酒、穷嚼蛆,这也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对社会并无大碍,但是这些货色霸占了高级政府职位。将政务交托给他们处理,怎么能让人放心呢?

比如晋朝的名士毕卓,他出身士族,在西晋混了个吏部的郎官干,可是他唯一乐于投身的事业就是喝酒,因为喝酒耽误公事那是常事。一个邻居酿了酒,他居然晚上跑去偷喝,喝得正高兴,让人家的家丁抓了个现行,一根绳子捆在那里,到了天亮,一看居然是芳邻毕郎官,赶紧把他给放了。他公开宣称自己的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这样一个酒鬼怎能干好公务?可是该酒鬼的仕途居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在东晋接着当干部,还成了平南将军温峤的秘书长。无法想象这样一个立志在酒船中拍浮一生的货色能给上级提供什么帮助。

许多士族名流并非庸才,他们家学渊源,文化水准相当高,但他们更适合混沙龙、搞艺术,而不是去议事厅开会。比如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之子,极为擅长书法和绘画,天资卓异,绝非庸人所能及。但他就像大多数士族子弟一样,可能适合做很多事情,但就是不适合当官。不过他出身琅邪王家,按照特权当然能弄个官当,于是他就成了重臣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相当于骑兵参谋官。可他倒好,天天蓬头乱发,不干正事,就像现在大公司里,所有员工都西装领带,可是某个部门经理自己倒天天穿个大花裤衩子,到班上胡混,还没人敢管他。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当然可以断定,这样的公司一定存在着重大的问题,晋朝各级部门就像这样的公司。

王徽之胡混得实在是太出格了,一把手桓冲有一天故意问他:“你是管什么的?”王徽之思考了一下,回答说:“不知道。不过有的时候看见有人在我面前牵着马走,可能我是管马的吧?”桓冲脾气很好,没有骂他是头猪,反而进一步追问:“你管多少匹马?”王徽之说:“Goodquestion!不过我从来不打听这个,怎么知道有多少马呢?”桓冲又问:“那最近死了多少匹马你知道吗?”王徽之觉得他的问题很愚蠢,说:“我连活马都不知道有多少,怎么知道死马有多少呢?”王徽之转的这些回答都有出典,这也是高级文化人喜欢的游戏之一,结合了智力竞赛和特务对暗号的特点—典籍里的话当平常对话应出来,尤其是说话时不假思索,意思还贴谱,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能感到两腋生风,头上隐隐有光环闪动。闲话少叙,桓冲碰到这样满嘴暗号、放手渎职的下属,按理说应该革职拿办才对,可是桓冲没有勇气仅仅因为渎职就拿办一个士族。他对王徽之好言相劝:“你在单位时间很长,也是个老同志了。你看能不能好好料理料理公事?”王徽之也不理他,估计是觉得他庸俗,自顾自地抬头看天,忽然说道:“西山早晨的气息,真是让人爽啊!”像王徽之这样的混账官,就因为他是琅邪王家的人,长官反倒不敢来寻趁,居然还能升官,做到了黄门侍郎。

自古以来的文化人说起才子,都是万分钦慕,要是才子做不了大官,都说是官府没长眼。比如擅长填词的柳永,皇帝认为他只适合填词,拒绝给他官做,后来就有人抱怨说那个皇帝摧残文化,仿佛栽培文化就等于给文化人官做。很多人酗酒成性、不务正业,也被一律附会为因“无法实现理想抱负”、“报国无门”而产生的苦闷心情,也许确有此例,但在我看来,更多的“骚人”根本就不是报国无门才去喝酒,他们就是简简单单的酒鬼而已。他们不务正业,也不是因为没有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不过是因为他们游手好闲惯了。晋朝官员中,才子比例很可能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但社会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大好处。文化和政治本是社会中两支彼此激荡的力量,两者的合流不过导致了变态的社会结构。

 
标签: 王羲之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王羲之的后代是王鸿洋吗 王羲之的后代是不是王鸿洋
    王羲之的后代是王鸿洋吗 王羲之的后代是不是王
    1、王羲之的后代不是王鸿洋。2、长子:王玄之,字伯远,早逝。次子:王凝之,字叔平,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三子:王涣之,曾参与兰亭集会。四子:王肃之,字幼恭,历任中书郎、骠骑将军咨议。五子: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六子:王操之,字
  • 王羲之的女儿是谁 王羲之的女儿叫什么
    王羲之的女儿是谁 王羲之的女儿叫什么
    1、王羲之的女儿名字叫王孟姜。 2、王孟姜(约344年-?),名不详,字孟姜,琅邪临沂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的同母姐妹。 3、王孟姜嫁给了南阳刘畅,生子刘瑾,王孟姜的女儿嫁给了谢玄的独
  • 王羲之成为“书圣”的五大原因 融合两家之长
    提起王羲之就不得不提到《兰亭序》。在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三,四十二人雅集,作“流觞曲水”之戏,二十六人作诗。王羲之被众人首推作序,当时王羲之有点微醉。《兰亭序》手稿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个字。通篇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点画映带、
    12-28 王羲之
  • 王羲之书法极品作品《兰亭序》真迹在哪里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历代书法界将其奉为极品。这幅作品,据说是王羲之酒后挥笔一气呵成。以后王羲之虽然又多次重写,但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为此,他曾感叹:“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故他本人对其也十分珍惜,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第七代孙
    12-27 王羲之
  • 王羲之和谢安之争 豪门之间的争斗谁更胜一筹?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魏晋名士主要的生活内容是清谈玄理
  • 王献之简介 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生平
    王献之,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
  • 王羲之鲜为人知的美女师父 三堂课改变历史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那么卫夫人是如何教王羲之书法的呢?王羲之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位美女师父,才激起写字激情,才描出来媚态百出,雅俗共赏的王体吗?
  • 王羲之曾经是个笨小孩 积极心理暗示助开智
    一个人成才与否,与周边人对待他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周顗带动朋友圈里的人重视王羲之。等于给了王羲之一个积极开朗的成长环境。所以说,在公开场合给孩子尊敬和荣耀,是极其重要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
    12-19 王羲之
  • 王羲之的岳丈郗鉴 一名儒雅的“草头王”
    有关东京着名书法家郗鉴的生平简介,在《晋书》中有所记载。据郗鉴生平简介描述,郗鉴是高平金乡人,原本是显赫的世家子弟,其高祖郗虑曾担任过东汉御史大夫。然而郗家到了郗鉴这一代,已然家道中落,只剩几亩薄田几件旧家具,于是,少年时期,郗鉴的大半光阴
    12-17 王羲之
  • 王羲之传 书圣竟然是因为气量小被活活气死的?
    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
    12-14 王羲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