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坐拥38万大军的张学良不战而退,把100多万领土、3000多万人民还有他老爹的骸骨都丢给了日本人。有很多人说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准抵抗,但是当时的蒋介石长在江西前线,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后来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专门向张学良询问过此事,张学良的回答是:“这是我判断失误,和蒋先生没有关系。”但是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为什么没有出兵收复东北?
一、蒋介石有心无力,张学良不会允许中央军进入
在中原大战中,张学良率领20万大军入关帮助蒋介石。在战争胜利之后,张学良获得了华北地区的控制权和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头衔。当时的张学良即是东北王又是华北王,同时还是副帅。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张学良担心过分刺激日本,因此命令关外的18万军队撤入关内。虽然他不再是东北王,但他还是华北王,他仍有半壁江山。日军占领东北之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消化东北,暂时不会染指华北地区。而如果他做出抵抗就有可能拼光自己的家底,这是军阀特有的心里。在抗战时期的阎锡山和宋哲元也差不多,只要日军不碰自己的地盘,那自己就不会同日军为敌。因此虽然张学良关内关外的军队多达38万,但是没有做出任何抵抗。
此时蒋介石真正能够掌控的地区只有江南,蒋介石最多属于势力最大的诸侯,他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统帅。此时的蒋介石争忙于围剿江西地区的红色根据地,根本没有精力处理东北问题。蒋介石即使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想收复东北就必须先经过华北,但是张学良绝对不会让蒋介石的中央军入境。张学良首先担心的不是东北地区的日军南下,而是蒋介石的中央军会不会鸠占鹊巢。就当时的局面而言,蒋介石根本没有能力收复东北。既然蒋介石都没有表态,那么其他军阀更是不会做这个出头鸟。最终日本扶植早已退役满清皇帝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而中国只能把这一问题上交国联处理。不过国联那种打酱油的处理方式,让中国和日本都十分不满。
二、蒋介石并非什么也没有做,一系列的军事工业都在筹划中
在希特勒上台的初期,中国与德国的关系一度相当好。中国一些军官毕业于德国军校,例如内战中自杀的邱清泉。1934年,中国与德国签署了军事互助的协议,中国用自己的农产品交换德国武器。中国还计划在6年的时间内,在德国的帮助下,在武汉、南昌等地建设5座军工厂。中国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在同一年,中国派出代表访问苏联,商议军事援助的相关事宜。中国此举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一旦中日开战,中国的沿海地区可能会被日军占领。在德国武器运不进来的情况下,也就只能进口苏联武器。蒋介石计划在1941年左右完成中国军队武器的统一化,基本上以德制武器为主。
从一个方面来说,蒋介石之所以对日本一让再让,完全是在为战争争取准备时间。就当时的局势来看,几乎谁都看得出来中日战争无可避免。但是中国处于绝对的劣势,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进一步赢得时间。但是时间到了1937年,战争几乎已经无法避免。德国与意大利、日本成为了轴心国同盟,德国为了顾及日本的感受中断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但那时中国军队的换装率还不到30%,这也使日本有足够的底气发动战争。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宋哲元、阎锡山等北方军阀认为局势没有那么糟糕,备战没有那么冲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同意中央军进入自己的地盘。但是为时已晚,京津地区先后沦陷,中国军队退守保定、石家庄一线。
三、苏联和美国的援助,成为抗战主要的组成部分
在抗战初期,苏联给予了中国大量的援助,不过苏联援助中国的原因是为了使中国更好的拖住日本,苏联担心德国和日本会联合夹击自己。1940年,德国已经横扫整个欧洲大陆,法国、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苏联方面也开始了扩军备战,苏联终止了对中国的援助。在此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日军鏖战,这段岁月确实艰难。随后日本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日本主动自己了美国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随后美国主动对日本宣战,美国的参战极大的扭转了当时的战争形势。美国在对付日本的同时,还可以腾出一只手援助英国、中国和苏联。在抗战的后期,中国主力部队的武器已经彻底鸟枪换炮,大量的美式装备开始出现在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