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在江西泰和附近的吉安市,诞生了一家颇有影响的进步报纸,它就是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王造时创办的《前方日报》。因其内容宣传抗日救国,坚持团结、反对投降,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1939年3月27日,江西首府南昌被日军占领,省政府及大批机关团体、学校、新闻单位初撤到赣中的吉安,王造时也举家南移到这里。5月,王造时在距安福县60公里的吉安市与孙晓村、王枕心、彭文应、许德缓、刘九峰、王泗原等组织“前方文化社”,为了宣传抗日救国,鼓舞军民抗战斗志,更好地发挥文化人士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王造时接受了“江西抗日救国联合会”的要求,决定在吉安创办一份抗日报纸。因为吉安临近前线,当时便有“前方的后方,后方的前方”之称,报名“前方”,以示坚持抗战,为民前锋,因此定名为《前方日报》。
为了把好报纸质量关,王造时聘请了一批有经验、有名望的总编、主笔和编辑记者。《前方日报》于1939年5月9日正式出版发行,王造时任社长兼发行人。
《前方日报》起初将社址设在吉安西街栖凤巷1号,由于敌机经常来市区轰炸,有一次把时任总编的王泗原炸伤了。王造时觉得不安全,便在西郊的青塘村建了三幢木板平房,除经理部留在市区外,编辑部、印刷厂和宿舍全部迁到了这里。
《前方日报》是一份民办报纸,日出对开一大张,四版,一、二版是国际、国内要闻及地方新闻,三版是论述,四版是副刊。王造时办报的主旨是宣传进步,维护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励全国军民团结抗战,揭露日本法西斯侵华罪行。每逢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或有重大的战争战役、社会政治动向,该报都要发社论、专论或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中很多文章都是王造时亲自撰写,如《长期抗战的国策再认识》、《总动员不能缓》、《看鄂南湘北战局》、《保卫我们的粮仓》、《挽转颓风》、《挥泪望中原》等,及时观察、分析时局和战局。
汪精卫叛国投敌后,《前方日报》集中火力对其展开揭露和抨击。1939年9月2日,该报发表社论《开展讨汪运动》,并连续两天刊登《讨汪宣传特刊》;11月6日,该报连续三天刊载王造时的长篇专论《泛论爱国心》,以鲜明的立场观点,号召全体人民同仇敌忾,团结起来抗日。1940年1月底开始,《前方日报》七天连载了王造时撰写的长篇评论《汪逆怎样把我们卖了》,文章以确凿的事实和锐利的剖析,从各个方面揭露了汪精卫的卖国行径。为坚定江西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前方日报》还陆续设立了《民族英雄录》、《战区通讯》、《血债记录》等专栏,介绍为国捐躯、抗日牺牲的烈士,揭露控诉日寇在江西的血腥暴行。其中如《如何回答敌人的暴行》、《赣北游击战区巡礼》、《游击在新建》、《克服西山》等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国内媒体广泛转载。
《前方日报》除了及时介绍中国抗战外,对世界整个反法西斯战场各条战线也予以广泛报道,并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纳粹德国进攻波兰的一个月后,《前方日报》及时刊发了王造时的署名文章《近欧洲变局的分析》。德军入侵苏联前夕,《前方日报》星期论文栏目登载了《由近东看到远东》一文,此后又发表了《猜猜闷葫芦里的美日谈判》。后来又开辟《闲话天下最近事》栏目,从政治、军事、经济、时事等多角度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让读者大开眼界。此外,《前方日报》还开设《每周文摘》,为江西读者转载大后方各报重要文章,很受读者欢迎。
《前方日报》的创办与发展,得到了中共党组织、社会进步团体及爱国民主人士的关心与支持,大批进步人士和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田汉、艾青、袁水拍等都在该报发表过宣传抗日救亡的作品。办报伊始,《前方日报》便与重庆《新华日报》建立了长期的信息与报纸交换关系,并以《新华日报》言论为依据撰写发表一系列文章和抗战短评。1940年6月25日和26日,《前方日报》还特别连载刊登伦敦《泰晤士报》的长篇通讯《中日战争中的华北》,介绍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坚持民主、抗战到底的事迹。《前方日报》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被文化界誉之为新兴的报纸。周恩来在视察东南地区抗日救亡工作时,路经吉安,虽然行程匆忙,但仍在夜晚抽时间来到前方日报社看望了王造时。
《前方日报》一经出版发行,便以其震撼性的抗战锋芒赢得了广大读者。起先的发行数不足2000份,后来直线上升,达到4000份左右,到1943年春,发行数稳定在5000份左右。后来又增加了一张文艺副刊性的《前方日报晚刊》,报纸从四开四版增加到四开六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发行量从5000份上升到7000多份,发行量差不多是当地《江西民国日报》的3倍。
1942年夏,日军发动了浙赣战役,敌前锋已侵占了乐安、抚州、萍乡、吉水等地,离吉安市只有几十公里了,一时间,吉安的大小官员纷纷向南撤退,唯独《前方日报》仍坚持在吉安照常出报。由于形势危急,报社不得不转移。在转移途中,虽然无法出报,但王造时仍坚持在汽车上印刷抗战消息传单和宣传品,散发给沿途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