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张之洞谈袁世凯:野心勃勃不可重用

   2020-04-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张之洞与李鸿章保持着长期的敌对关系,积不相能,互不买账,天下人皆知。张之洞与袁世凯的交道如何?他们若即若离,非敌非友,该利用时彼此利用,该帮衬时互相帮衬,在官场,明里较劲和暗中拆台,两人也未能免俗。张之洞比袁世凯年长二十二岁,行辈为先,资望

张之洞与李鸿章保持着长期的敌对关系,积不相能,互不买账,天下人皆知。张之洞与袁世凯的交道如何?他们若即若离,非敌非友,该利用时彼此利用,该帮衬时互相帮衬,在官场,明里较劲和暗中拆台,两人也未能免俗。

张之洞比袁世凯年长二十二岁,行辈为先,资望更高,在其心目中,袁世凯行伍出身,乃是粗人。徐树铮致书马通伯,实话实说:张之洞倚老卖老,不好侍候。袁世凯对张之洞执礼甚恭,却一再遭到怠慢轻忽,心中难免着恼,耿耿于怀。两人若能“尽其材画,戮力中朝”,武昌之变何从有之。徐树铮是段祺瑞倚重的智囊,在北洋人物中堪称佼佼者,他偏袒袁世凯,对张之洞颇有微词。徐树铮举例证明,张之洞为人行事过于傲慢,其偃蹇恶态令人不可向迩。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之洞从武昌入京,路过保定,其时袁世凯代理直隶总督,恭请张之洞阅兵。仪式完毕,袁世凯在官邸设宴,直隶要员悉数列席,态度无不谦恭,张之洞却视若无物,闭目养神,不合时宜地打盹,鼾声起伏,令东道主既尴尬,又难堪。张之洞醒后,居然只与翰林后辈杨士骧喁喁长谈,将袁世凯晾在一旁,如同陪客。在北洋部属面前,袁世凯的面子何处搁放?

某日,军机大臣张之洞询问幕僚高友唐:“外间对余有何议论?”高友唐如实回答:“郑孝胥有个总结:‘岑西林(春煊)不学无术,袁项城(世凯)不学有术,老师有学无术,端午桥(方)有学有术。’”张之洞笑道:“我自问迂拙,不但无术,且不能自谓有学,不过比较岑、袁多识几个字。袁岂仅有术,直多术耳。”高友唐遂以“老成谋国”四字推许张之洞。张之洞为之莞尔。

南粤名士蔡乃煌善于逢迎。有一次,张之洞宴请袁世凯,蔡乃煌叨陪末座。宴后赋诗,蔡乃煌得妙联“刺虎斩蛟三害尽,房谋杜断两心同”,上联隐指张之洞、袁世凯二人的政敌瞿鸿禨因泄露国家机密已被驱逐出军机处,下联则连瞎子都看得出,极力称赞张之洞、袁世凯同心同德,具有唐朝贤相房玄龄的谋略和杜如晦的决断。蔡乃煌巧于逢迎,善于打点,获授上海道台,美官肥差,得来全不费工夫。事后,蔡乃煌索性做了个囫囵人情,坚称此联是张之洞妙手偶得的。

逗趣的是:袁世凯有术,而且多术,但他尚缺保命之术;张之洞乏术,甚至无术,但他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硬是把袁世凯救出了鬼门关。

慈禧太后归西后,摄政王载沣决定为兄(光绪皇帝载湉)报仇,诛杀袁世凯以谢天下。朱谕初稿拟定的罪名为“揽权跋扈,植党营私”,醇亲王奕劻震恐,不敢置一词。张之洞却硬着头皮,“再三婉陈,力为乞恩”,而且警告载沣,袁世凯练兵多年,羽翼已丰,死党有力,京师尽在其掌控之下,倘若处置不慎,则社稷、宗庙危在旦夕。载沣庸懦畏缩,谕旨最终由张之洞改拟,袁世凯开缺回乡养病,他保住了首级,就保住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有人私下询问张之洞:“项城(袁世凯)乃英鸷之辈,朝廷既然不能用他,杀掉他才是正确的选择。如今他怏怏不悦,悻悻而归,难道朝廷就不担忧后患无穷?”张之洞的“洞见”纯属书生之见:“明朝崇祯皇帝勤政爱民,本是一代明君,只因对待群臣过于严厉,轻易诛杀大臣,终于导致亡国。现在摄政王仁厚英明,理应导以宽大之怀,培养祥和之气,增强国脉,倘若他摄政之初就恣意诛杀大臣,我担心他杀顺了手,会重蹈明朝末季的覆辙。”

乍听去,此言在理。然而袁世凯绝对不是袁崇焕那样的忠臣义士,其内心的城府比皇宫还深,张之洞并未看清堂奥。有一点则是值得留意:张之洞救袁世凯,也是隐然救自己,他深知,清王朝“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已禁不起任何猛力的折腾。在他眼中,袁世凯是粗人,这个粗人颇有能耐;载沣是废物,这种皇室垃圾毫无用处。

历史就是这样吊诡:某些亮点正是盲点,某些要点正是疑点。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科举考试并不“八股” 张之洞殿试频出吐槽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的“高考”科举考试中,所考的内容大都以八股文为主。在位于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内,珍藏着多份古代科举考试时的试卷。从试卷的内容来看,考生的文章并非传说中思想僵化的八股文,考试的文章谈古论今,无所不包,甚至有的考生观点新锐
  • 官场张之洞 手法霸道蛮横 一点不像读书人
    清末,封疆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重。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最阴损的贬彼扬己。官场是做学问的地方吗?中国传
    12-21 张之洞
  • 张之洞为何叫慈禧老寡妇?是什么激怒了他?
    读史的乐趣,莫过于:当眼睛掠过史料时,脑海中自动跳出当时的景象。近日,祥哥在读徐梵澄的《蓬屋说诗》时,就看到这样一则记载,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惊诧万分!原文是这样的:“有云:‘臣罪侍东南,不敢奉诏。’南皮奋然掷烟枪而起曰:‘这老寡妇要骇她一
  • 张之洞送一件宝物给慈禧 慈禧很喜欢还带入陵墓
    晚清时期,张之洞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在政坛叱咤风云30年,历经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等近代中国的标志性事件。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法战争的中方主帅(两广总督)——而这一场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唯一
  • 皇上岂能冒充 张之洞快刀处斩“假光绪”事件
    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如囚犯般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新政被扼杀在襁褓中,谭嗣同等“戊戌
  • 张之洞为太原文庙亲自选址 倡导集资不动用公款
    清光绪七年(1881年)12月24日,时年44岁的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也就是在这一年,汾河决堤,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今府西街西段)一带的太原府城之文庙,毁于大水。府城缙绅学士,集聚府衙请求太原知府出面重建。太原知府把府城众文士的联名书上呈山西
    12-14 张之洞
  • 张之洞快刀处斩“假光绪” 光绪帝是怎么死的呢
    皇上岂能冒充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如囚犯般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戊戌新政被扼杀在襁褓中,谭
  • 张之洞的老婆是谁?张之洞的后代都有谁?
    张之洞是晚清汉族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的人物事迹,想来已经快要被人写烂了。俗话说的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那么站在张之洞背后之人是谁呢?当然鉴于当时男人三妻四妾的习俗,站在张之洞背后
    11-16 张之洞
  • 张之洞与李鸿章谁更出名?历史怎样评价张之洞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汉族重臣,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他从小就极为聪慧,加之勤奋好学,所以十六岁参加科举,中顺天府解元,二十八岁参加殿试,一鸣惊人,成为慈禧太后钦定的探花郎。此后一路为官,历任教习、侍读、侍讲
  •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对于张之洞此人,想来大家并不陌生。高中历史书中曾多次提到此人,以及其所处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张之洞是晚清汉族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通过科举取仕之后进入官场,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