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战神洪承畴:虽然投降皇太极但衷心依旧

   2020-03-3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为明末重要大臣,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洪承畴出仕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为明末重要大臣,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洪承畴出仕之道,相当艰辛。他虽说出身望族,但其曾祖父辈时,家道已中落。待到洪承畴出生之时,已是家境贫寒了。他11岁时不得已而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腐干,也曾走街串巷叫卖。不过,洪承畴自幼聪慧,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其族亲洪启胤所办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有抱负,便免费收洪承畴为徒。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甚得赏识。其老师洪启胤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明末政治腐败,农民纷纷造反。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三年间,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先后起义。洪承畴在镇压农民义军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其政治与军事才华。他从参政、巡抚,一直做到了陕西三边总督,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承畴最大功劳,就是俘杀高迎祥、大败李自成。一时间,洪承畴名声大噪。他的军队亦为称为“洪军”。自此,崇祯皇帝对洪承畴甚为赏识、且屡有嘉奖。崇祯11年(1638年)9月,皇太极攻占义州,围攻锦州,关外军情甚急。清史稿称:“庄烈帝(崇祯)徵承畴入卫。明年春,移承畴总督蓟、辽军务”。崇祯12年(1639年)春,崇祯不得已,下令将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统领关外军务。在崇祯看来,此时满清之威胁,已大大超过农民起义军了。因此,他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希望洪承畴当之大任,挽大明于既倒。

然而,洪承畴却辜负了朱由检的“似海君恩”。松山兵败,洪承畴被俘。起初,洪承畴亦临死不惧,似乎决心以死谢恩,曾“延颈承刃”,始终不屈。不过,也有学者称,洪承畴之举,完全是一种求生之智慧,借以抬高自己的筹码。于是,便发生了皇太极招降洪承畴的故事。清宫戏中,多有提及,亦有演绎。比如,令庄妃亲近洪承畴,亲喂人参汤等等。

此时此刻,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在做什么呢?朱由检自以为,洪承畴此番必死。他根本不会想到,洪承畴也会变节。清史记载:“庄烈帝初闻承畴死,予祭十六坛,建祠都城外,与邱民仰并列。庄烈帝将亲临奠,俄闻承畴降,乃止。”崇祯皇帝下令辍朝3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五月十日亲自致祭,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同时祭悼的,还有被杀的巡抚邱民仰。然而,祭到第九坛时,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崇祯震谔不已。

洪承畴的德行操守,在崇祯一朝是颇有名声的。洪承畴讲忠义,也是普遍的评价。如此忠义之人,怎么会变节呢?以崇祯之心胸,自然是最最想不通的一件事。因此,这个祭悼仪式草草收场了,“遂御祭始罢”。不过,这件事,朝廷并没有张扬。多年之后,当满清入主北京之时,老百姓才知道,这个“忠义之人”洪承畴居然还活着。错谔之者甚众。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朝廷对洪承畴的警惕才稍稍放松。清代史家赵翼评价洪承畴说:“(洪)出经略江南诸省,逋寇以次削平,后再出经略楚、粤、滇、黔诸省,西南底定,皆其功也”。直到此时,他才独挡一面,屡建功勋了。然而可悲的是,满清的主子,对洪承畴仍有戒心。他接替多铎任职南京之时,就经历了告密事件,几乎断送了他的前途。一次是南明鲁王部下的诱降信事件,另一次是僧人函可事件,后者不过是查出了几本随身携带的反清复明的书稿而已。幸亏多尔衮仍要用洪承畴,才没有多加追究。洪承畴对满清开国居功至伟,但一直没有受到封赏。直到顺治18年(1661年)正月,顺治死,康熙嗣位。洪承畴“疏乞休致业”,朝廷几经争论,康熙才授以一个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袭位,应付了事。

还有一件事,也是洪承畴万万想不到的。乾隆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从忠君思想着眼,这些人实在“大节有亏”。

乾隆还说:“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于是,洪承畴被打入了《贰臣传》。虽说是甲等,也是瑕瑜可知了。洪承畴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慨?!

洪承畴的负恩变节,其亲朋友好友皆引为耻。其间故事甚多。不说。只述一件小事,很有意思。洪承畴清廷为官之后,有一次在旧历“谷雨”与友人对弈。其间丫鬟送茶,客人饮罢,只觉清香扑鼻,便随口道:“我道茶香这样浓——原来是‘雨前茶’!”洪承畴张口吟出一联:“一局棋枰,此日几乎忘谷雨。”这位友人续了一个下联,韵含深意:“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后来,也有人将洪承畴那副著名的对联各加了一个字,拧翻了诗意。深有讽刺之意。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